非物質文化遺產——濮陽麥稈畫,傳統剪貼的藝術瑰寶

麥稈畫又稱“麥稈貼”,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更是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


麥稈畫以帶有民間濃郁民俗氣息的麥稈為原材料,充分利用麥稈天然的顏色和質地,運用高超的藝術技巧,經過一雙雙巧手的薰燙、剪貼、雕琢,等工藝,表現豐富的文化內涵,巧奪天工,栩栩如生,麥稈畫也因此,被譽為“民間剪貼藝術瑰寶”


麥稈畫是勞動者的藝術,自從濮陽民間種植麥子開始,麥稈工藝就相伴而生了。地方記載,隋朝時期,濮陽民間就開始流行利用麥稈拼貼出的扇子、昆蟲造型,小裝飾畫之類的工藝品,這是濮陽早期麥稈畫的雛形。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清豐縣一帶的麥稈畫就有了一定的影響,當地的民間藝人已能熟練地掌握麥稈的平貼技藝,藝人們用椿膠、桃膠粘貼出“觀音”、“吉祥花草”等麥稈畫,做為商品在集市上已有出售。


麥稈畫工藝師們利用麥稈的自然光澤、紋彩等特點,經過燻、蒸、刮、燙等十幾道工序,從傳統單一的平貼技法,發展到多層次粘貼、浮雕立體式粘貼技法,製作出的麥稈畫有古典人物系列、動物系列、花鳥系列等,精美絕倫、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享譽海內外,被稱為“迷人的藝術”


濮陽麥稈畫已與洛陽的唐三彩、開封的汴繡、南陽的玉雕齊名,並稱為“河南工藝四寶”。

下面我們分享,濮陽麥稈畫的製作工藝

一、收割麥稈


二、揀選麥稈



三、檢驗麥稈


四、浸泡水洗麥稈



五、刮料,用刀沿麥稈纖維方向直接切開


六、刀刮剔除麥稈內壁筋料





七、麥稈原料用膠水拼接黏在紙上,製作成大塊麥稈片


八、大片麥稈原料熨斗熨平




九、作品畫稿設計


十、設計稿用力畫印在大片麥稈頁上


十一、查驗大片麥稈頁上的畫稿痕跡是否清晰


十二、沿著大片麥稈頁上的劃痕裁剪


十三、裁剪出的花瓣和葉片



十四、熨斗在樹幹、樹葉、花瓣上面熨燙出紋路




十五、用乳膠黏貼出花朵





十六、在背景板上,即棉布板上,乳膠黏貼拼圖,拼出麥稈畫作品



十七、麥稈畫成品裝框裝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