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吧五年上市路:人口紅利消失下的時機、方向、衝刺

前言: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每一寸土壤都在孕育新的機會,每一輪風口都在喚醒新的未來。市場還在,創業者的激情不曾散去,創業故事就不會停止。

2019年5月7日,兌吧香港主板上市。通過用戶運營SaaS服務以及互動式效果廣告,兌吧在近年來實現了營業收入的暴增,2018年其營業收入超過11億元,而在2016年還僅為5113.8萬元,三年時間,暴漲超20倍。

“To B業務模式”、“營收暴增”、“新經濟公司”諸多標籤加身的兌吧,走過的是怎樣的歷程,走向的又將是怎樣的未來?

時機:運營的萌芽、發展與崛起

1995年,中國互聯網商業元年。

這一年,馬雲的中國黃頁成立。“比爾蓋茨說,互聯網將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給自己的網站拉攏客戶,馬雲言之鑿鑿,儘管比爾蓋茨從未說過這句話。回頭來看,這個謊言卻在用戶心智中成功提升了其網站商業價值,而這正是運營要做的事。

事實上,我們所熟知的互聯網商界大佬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褘、丁磊、史玉柱等,在互聯網早期,都同馬雲一般身兼多職:作為創始人、公司CEO的同時兼任技術、產品、公關負責人。在獲取用戶增長上,手段也如出一轍:

其一,以產品功能創新、老闆親自站臺宣講,獲取媒體關注,利用傳統媒體向公眾曝光;

其二,以產品價值積累用戶口碑,獲取知名站長推薦、外鏈索引等;

其三,將付費產品免費化從而達到自傳播的效果。

可見,互聯網早期第一批扮演起運營角色的人正是老闆本人。運營策略則是以技術手段為主,商務合作為輔。

而後,隨著互聯網上的內容、工具、用戶數呈幾何級數發展,PC端的用戶行為發生在從某個網站入口進入之後,用戶從哪裡開啟“上網之旅”就變成了企業爭搶的金礦。移動端每人一部手機,流量結構從PC端的PV、點擊量、安裝量轉變為用戶本身,即DAU和MAU,用戶直接成為互聯網企業最為核心的資產。

這個階段的的運營就轉換成了以商務推動,獲取流量為主,策略包括:插件推廣、彈窗廣告、競價排名、UGC社區評論、爆款引流等不勝枚舉。

隨著運營工作的全面鋪開,需要大量人手進行推動,而運營這份活兒,看起來也是誰都能做出個一二,門檻似乎並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恰恰相反,運營決定著互聯網企業的命脈——用戶的數量,承擔著用戶留存、增長等核心KPI,攸關企業生死。

2014年,互聯網人口紅利進入拐點。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2014年,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均有下降。另據市調機構canalys數據,經過2010年到2013年的爆發式增長,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在2014年增速跌至16%,對比2013年88%的數據大幅收窄。

人口紅利消失意味著獲客成本日漸飆升,開發者不得不從粗放式用戶規模增長轉變為精細化運營,進入“存量運營”時代。但運營工作涉及面廣,需求多而瑣碎,在公司內部往往難以得到產品技術部門的高效支撐。

如一個電商運營,既要能對店鋪進行精確定位,又要能站穩淘寶、天貓並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此外還需做好進點購物環節的分配工作,提升店鋪轉化率,深入產品環節等。

這成了兌吧殺入企業運營最好的機會。2014年,兌吧抓住企業欲降低移動APP獲客成本最直接的需求,推出用戶運營SaaS平臺,幫助企業低成本吸引並留存用戶。

方向:SaaS平臺+廣告平臺雙向發展

屈臣氏是兌吧的典型客戶之一。

曾靠開線下門店將綜合日化做到如日中天的屈臣氏,這幾年面臨的挑戰並不小:不僅要對抗海淘與本土化妝品店的快速擴張下市場份額縮小的問題,還要抵禦門店同質化,品牌影響力持續弱化的困境。

危機重重下,屈臣氏卻並非完全沒有優勢。6500餘萬的國內會員,官方微信號上每天20萬用戶的訪問量,在用戶存量上足以碾壓市場上不少知名品牌。

以用戶存量切入,兌吧用戶運營SaaS幫助屈臣氏搭建全用戶生命週期的運營體系,促活"存量",衍生"增量"。

首先在促活上,改變屈臣氏過去會員積分僅有的"兌換"功能,兌吧用戶運營SaaS全面升級積分樂園,結合屈臣氏企業品牌及產品屬性,輸出定製化玩法,以遊戲化運營手段,讓用戶高頻次參與互動,重塑會員體系價值,全面提升觸達效率及用戶活躍度。

其次在拉新上,兌吧採用活動運營等工具,撬動用戶社交關係鏈,以老帶新完成社交裂變。

最後在用戶轉化上,針對屈臣氏不同標籤用戶進行個性化營銷,提升用戶轉化率,同時聯動線上線下,覆蓋所有可能觸及的用戶,加大品牌影響力,推動供需兩端有效對接,塑造更深層次的消費價值。

並不限於零售行業,兌吧賦能行業還包括餐飲、汽車、美妝、房地產等,海底撈、國美電器、一汽、招商銀行、Visa、珀萊雅等均是其服務對象。

在與客戶的合作實踐中,兌吧也逐步迭代,推出積分運營工具、活動定製工具、簽到工具、用戶增長工具等多種運營工具,針對不同企業及產品屬性,輸出定製化解決方案,以數據驅動實現用戶運營手段和策略的創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2018年,兌吧SaaS平臺DAU為560萬,MAU為9790萬,較2016年,DAU的年複合增長率超41%,MAU的年複合增長率高至73%。註冊的移動APP數目超過14000個,較2016年時增長超過18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4月之前,兌吧對該項業務採用免費策略,以擴大客戶基數,所以用戶運營SaaS平臺業務僅佔2018年收入的1.2%。其97.6%收入來源於另一項業務: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

對於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而言,除卻電商、遊戲、增值業務,廣告仍然是主流的商業化變現方式。BAT、今日頭條佔據用戶、渠道、內容等多個優勢,在廣告變現中叱吒風雲,並不具備此等優勢的App,以廣告“變現”,痛點明顯。

針對於此,2015年,兌吧集團創立了互動式效果廣告平臺“推啊”,該廣告平臺聚合各類App媒體的場景流量,系統性地進行活動內容運營,通過活動將用戶引導至廣告主的頁面,以此收取廣告主的費用,與此同時,媒體主也可以從互動廣告的高轉化率中獲益,有效變現用戶流量。

推啊副總裁呂斌認為,當前已經大規模佔據移動營銷領域市場份額的平臺,是憑藉著在垂直領域細分市場中,快速挖掘用戶價值而崛起,可以歸結為縱向的發展。而推啊以創新的互動廣告模式為突破口,撬動紅海之下的新市場,是橫向的進階之路。

互動廣告匯聚起的碎片化流量,不像BAT及頭條本身會受App屬性限制,龐大的市場規模決定了其巨大的增長空間。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兌吧已在包括移動APP在內的4065個內容分發渠道投放互動式效果廣告,鏈接廣告主2938名,總瀏覽數為145.24億次。

從互動廣告業務的績效指標看,該業務處於目前仍處於擴張之中。如2018年,兌吧HTML5互動廣告頁面的DAU為2050萬人,同比增長166%,MAU為2.85億人,同比增長165%,廣告頁面瀏覽數、計費點擊數量均呈攀升之勢。

衝刺:下半場、上市、起點

今日,兌吧集團於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根據兌吧集團招股書的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約37%將用於改進研發功能;25%將用於改善銷售及市場推廣功能;8%將用於改善運營功能;20%將用於投資及收購與業務及技術相關或互補的公司及企業,以支持發展戰略;10%將用於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從資金用途比例來看,兌吧作為一家科技驅動公司,研發功能佔據最大比重。從整體資金使用來看,公司將重點聚焦於業務推進,從產品、銷售、運營、投資收購等多點發力,為更多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產品解決方案,推動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

兌吧在今天更加大膽地出招,背後的邏輯是,運營正在新經濟公司中,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在埃森哲的一份報告中顯示,當前,企業面臨諸多重大挑戰,競爭局勢日益嚴峻,實現業務增長對企業而言越來越難。不少受訪企業坦言,推出新業務(即提高總收入)與提高盈利一樣都是不小的挑戰。除此之外,企業還面臨增強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和提升新消費體驗等多重壓力。

要想在這些挑戰中佔據競爭高地,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對業務運營進行優化,以求立足市場並佈局未來實現長足發展。相比縮減成本、通過預測性分析實施制定決策、開展高度個性化的客戶互動、打造數字化營銷方案提高用戶轉化率、跟上甚至超越市場運營標杆企業的步伐將對企業影響更大。

此外,不少新經濟公司,走到了上市前要證明盈利能力的時候;而未上市公司,由於資本寒冬、融資變難、各項預算減少,也需要自造血能力,在保證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以廣告業務實現商業變現,在當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是擠掉了泡沫的互聯網下半場,也是兌吧更高的起點。在瞬息萬變的複雜環境中一路領先,兌吧已經展開了衝刺的姿勢,剩下的就是亮出自己衝刺式賽跑的真本事。

你好,我是此文作者韓頊君,微信:hxj285547,歡迎關注企業服務及產業互聯網的朋友添加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