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直連”衝刺:支付生態迎變 中小支付機構的“生死場”

21世紀經濟報道 辛繼召 深圳報道

導讀:曾經被炒到20億-30億元的支付牌照,近半年以來依然大幅縮水。在近期,海航物流集團舉辦資產轉讓首期推介會上,海航物流集團旗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新生支付100%股權作價約9億元。

支付變局

越來越便利的支付,背後是一個行業的興盛,在“斷直連”的衝刺階段,我們隱約可見變局的到來,事關各個機構的未來,尤其不知道這會否真的成為中小支付機構的“生死場”。從另一個維度,即從業務拓展角度來看,競爭亦在深化,縱橫兩條線,從用戶端的競爭,縱深到商戶端,亦拓展到了海外。(周鵬峰)

“支付行業正站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位頭部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如是認為。

其背後是,備付金集中存管和斷直連進入衝刺階段。近期,央行發出通知,支付機構應在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招行、中行、平安、交行、光大銀行等陸續在官網發佈了“斷直連”業務公告函。從數據來看,2018年11月備付金繳存至央行速度明顯提升,當月增加近2500億元。

對於終端用戶來說,“斷直連”對支付體驗並無影響,但代收費率開始有增加的跡象,例如微信支付部分銀行卡取現費已有提升。

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而言,由於失去備付金利息收入和支付通道費優惠,行業或迎洗牌,相對收入來源已多元化的大型支付機構,收入來源單一的中小支付機構將壓力重重。

一位華東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直言,原有的支付模式被打破後,2019年,有可能看到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停業的消息。

斷直連與支付模式之變

近期,多家銀行發佈“斷直連”業務公告函,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斷直連”進入衝刺期。

2018年12月30日,招商銀行公告已於2018年12月29日與合作支付機構全面完成包括協議支付、網關支付、商業委託支付、付款等業務的“斷直連”工作。

此前,中國銀行發佈公告,12月20日關閉原直連業務模式下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通道,關閉的範圍包括協議支付、網關支付以及代收代付業務,該行已完成與具備合法資質清算機構的系統及業務對接工作。此前,平安銀行公告,已完成與具備合法資質清算機構的業務和系統對接,並完成了協議支付的全部遷移工作,同時,該行按新轉接清算模式完成了網關支付、商業委託支付、付款、認證支付等網絡支付業務的商務協議簽署和部分業務遷移,已具備業務完全遷移的條件。

交通銀行11月15日公告,於11月30日關閉原直聯業務模式下與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通道。9月21日,光大銀行宣佈已完成快捷支付“斷直連”工作,並定於9月29日全面完成網關支付“斷直連”工作。

2017年,央行下發《關於規範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機構間直連處理跨行清算的支付產品或者服務;對存量業務,應當儘快遷移到合法的清算機構處理,即所謂“斷直連”。隨後,央行支付結算司發佈《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規定自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斷直連”後,支付模式發生改變,支付通道從原三方模式(商戶端-支付機構-銀行)轉變為四方模式(商戶端-支付機構-網聯/銀聯-銀行),原支付機構在第三方模式下的“清算”角色被禁止,改由網聯等清算機構完成。

對於第三方支付接入清算機構的進展,根據網聯清算1月1日發佈數據,目前全部持網絡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以及424家銀行已接入網聯平臺,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完成向網聯平臺的業務遷移。

“騰訊的支付交易會全部切到網聯,現在基本進入收尾階段了,預計2019年春節的微信紅包,我們主要使用網聯繫統作為支撐海量交易的一個平臺,”對於斷直連進展,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在深圳表示,網聯已經將“雙十一”電商交易平穩地支撐下來,未來切量會不斷加快。

除上述“四方模式”,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斷直連後,支付通道實際上還存在“五方模式”(商戶端-支付-網聯-代理清算平臺-銀行)。四方模式中,銀行直連網聯平臺,但一些農信社、農商行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IT基礎設施較弱,無法滿足網聯專線接入要求,這些銀行需要通過一些代理資金清算平臺“間連”接入網聯平臺。

這些代理資金清算平臺包括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等。其中,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由多家農商行作為股東發起設立,為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清算。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由多家城商行發起設立,辦理城市商業銀行的異地資金清算。

失去談判籌碼之後

斷直連帶來的支付模式改變,對第三方支付行業影響立竿見影。

“之前備付金存在銀行,財付通和支付寶以存款為籌碼,壓低了銀行快捷支付等手續費,打破了原有支付生態,相比國際價格,僅為1/10甚至更少。現在備付金直接放央行了,現有支付平衡又被打破了。”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

銀行業內對此早已頗有怨言。另一大行人士表示,由於手續費問題,第三方支付之前和其他銀行公開爭執過。“當人們享受微信、支付寶低成本服務的時候,有誰想到背後默默做基礎服務的銀行,當微信、支付寶吹噓自己單位服務成本極低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背後承載壓力的銀行呢。”

一位支付機構負責人表示,銀行借記卡通道費率是3.8‰,信用卡通道費是6‰。在支付行業鏈條中,這些費用的分成比例是,髮卡行佔70%、收單機構20%、清結算機構20%。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在斷直連之前,實際上既髮卡,又收單,還承擔了清結算功能,銀行只能收到3‰左右的資金成本費用,被繞了過去。

在斷直連監管政策下,清結算功能由網聯承擔,代收、代付費率也隨之調整。

“難於上青天。”一位頭部支付機構業務人士感嘆,備付金全部繳存後,和銀行的費率談判變得非常困難。

最新的案例是,騰訊微信公告稱,自2018年12月18日起,從微信零錢提現或轉賬到民生銀行卡,在服務費0.1%的基礎上加收0.05%附加費,共收取0.15%服務費,單筆服務費不足0.15元的,將按0.15元收取。其他銀行服務費不變,仍為0.1%。微信稱對民生銀行卡提高提現、轉賬費用的原因是:民生銀行快捷支付手續費收費較高,基於成本壓力。

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其原因,與“斷直連”背景下,銀行卡向第三方支付賬戶轉賬手續費提高有關。此前,銀行借記卡向第三方支付賬戶轉賬手續費大約為1‰-2‰,近期不少銀行提高了這一通道價格,倒逼第三方支付機構反向資金轉出到銀行卡提高收費標準。

也即,支付鏈條中,網聯成立後承擔清結算職能,銀行等機構提高了代付環節費率。

不過,一個積極的變化是,經由網聯,一些中小銀行,特別是村鎮銀行、農信社、農商行等獲得了接入第三方支付的機遇。

一位支付業內人士表示,之前,第三方支付不願意直連資產規模不夠大的銀行。有的頭部三方支付機構在接入一些主要大型銀行後,只保留幾個人負責接入其他中小銀行,“支付機構比較強勢,銀行排隊接入第三方支付,根本排不過來。”某華南農村金融機構人士表示,第三方支付已下沉到鄉鎮地區,當地銀行由於此前無法接入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髮卡推進很難,“農民都不想要”。根據微信支付公告,目前微信支付累計支持203家銀行儲蓄卡、105家銀行信用卡、3家卡組織。

支付行業的冬天

斷直連以及備付金全額集中繳存帶來的不僅費率的上升,對於眾多中小支付機構而言,更是主要收入來源的喪失。

此前的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協議存款的形式與銀行議價,進而賺取利息,但這一模式行將終結,對中小機構影響尤其大。

2018年6月,央行發佈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繳存的通知,自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繳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11月29日,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在2019年1月14日前,支付機構應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規定可以保留的賬戶除外)。

在此情況下,備付金賬戶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11月末,集中繳存於央行的備付金賬戶餘額大幅增長至12446億元,較上月末新增2490億元。

此前,備付金是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時代的談判籌碼,備付金規模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與存管銀行協商。有支付行業人士指出,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的支付通道費率和備付金規模是掛鉤的,特別是一些存款壓力較大的銀行分支行,往往以極低的通道費率給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備付金存款。

除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頭之外,對於中小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產生的存款收益甚至是部分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多位支付機構人士表示悲觀。上述支付機構負責人認為,“特別是一些做交通卡的支付公司,特別依賴沉澱資金的利息收入,並無其他收入來源,這些企業以後的日子更加難過。”

另一華南支付人士稱,“一些中小支付機構技術實力比較弱,備付金上交後又無處賺錢,沒有盈利。”

這直接反映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價格上。曾經被炒到20億-30億元的支付牌照,近半年以來已然大幅縮水。在近期海航物流集團舉辦的資產轉讓首期推介會上,海航物流集團旗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新生支付100%股權作價約9億元。而新生支付2015-2017年連續三年盈利,2017年全年收入更是達到2.31億元。

網聯切量即將完成,備付金即將100%交存,費率標準開始上調但未統一。舊有的支付模式被打破,新的商業鏈條正在重構,整個支付行業都在等待這個冬天。(編輯:周鵬峰;記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