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衰退大浪潮下,中國房價為何逆勢上漲?

2020年4月《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從深圳到全國的房價漲跌格局與對策》(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反映全國24個核心城市房價總體變化的緯房核心指數表明全國核心城市房價出現恢復性回升。2020年3月,核心城市綜合房價已經高過了2020年春節前的水平,同時也高於2019年全年最高房價。同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的城市有38個。

緯房城市分級指數顯示,一線城市近3個月房價累計上漲1.47%,漲速穩中略高。近3個月二線城市房價累計上漲0.59%,三線城市房價累計上漲0.75%,四線城市房價累計上漲0.28%,房價相對穩定,未因疫情衝擊出現下降。即整體而言,在新冠病毒疫情還有蔓延與惡化,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衰退的環境下,中國的房價還是在上漲。就如有人所指出,市場經濟的鐵律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適應!

事實上,到4月29日為止,全球新冠病毒確診人數達到307萬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了20萬人以上。美國5個星期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到2650萬人以上,英法等5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到3000萬人以上。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已經成了定局。經濟進入衰退,各國的房價下跌是一種趨勢。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在經濟衰退的條件會出現房價上漲的。但是很奇怪,中國經濟面臨著全面下跌時,房價則還在上漲。

中國的房價在上漲,可能有人會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之困境,經濟開始復甦,再加上在全國疫情暴發後幾個月的住房銷售急劇下降,積累幾個月的住房需求,所以住房供求關係變化,即供不應求而導致房價的上漲。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根據央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報告,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其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即使住房供求情況最為緊張的一線城市,如北京與上海,其家庭住房擁有率仍然很高。目前北京戶均套數只有約0.96,上海則約1.06。也就是說,就中國的城鎮居民來說,中國城鎮居民住房的擁有率是世界上最高,沒有哪個國家居民的住房擁有率會達到96%這樣的程度。在全球經濟衰退大浪潮下,中國房價為何逆勢上漲?

中國居民住房擁有率高於世界各國,到目前為止,中國居民的住房根本上就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在住房租賃市場,許多三四線城市居民手中持有的住房根本上就租不出去,最後只得以更低的價格出租。我同學就告訴我,他們東北老家的住房只能壓低價格才能租出去。即使一線城市深圳,最後也有報告指出,別看最近深圳的房價又在暴漲,但是深圳住房租賃市場已經開始有不少房子不能出租,才能不斷壓低租金。

還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3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19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5.9%,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36.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35.1%。商品房銷售額20365億元,下降24.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8%,辦公樓銷售額下降36.8%,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39.8%。

也就是說,儘管在疫情暴發之後,國內許多城市的房價還在上漲,但是全國性封城禁足令讓全國各城市的住房銷售全面下跌,無論是住房銷售面積還是住房銷售金額都如此,而且跌幅都達到四分之一以上。如此高需求下降,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商品需求急劇下降,肯定會導致價格快速下降。但是中國的住房市場則反其道而行之,房價不僅沒有下降,反之在上漲,何也?

是真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打破的市場經濟的鐵律了嗎?非也!最為關鍵的問題在於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是消費為主導的市場,而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強調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定位為“只住不炒”,房地產市場是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但這個原則到地方或是沒有落實,或是刻意不落實,說了這樣多年,仍然是以房地產投機炒作盛行為主導的市場。比如,最近深圳和上海又掀起的豪宅炒作之風,每一套住房都在幾千萬元以上,這些住房根本上與住房基本消費需求無關,但這種炒作為何會風生水起,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深圳和上海的炒作住房者又在利用優惠的銀行金融槓桿炒作住房。如果沒有銀行優惠的信貸政策,這些住房炒作者根本上就無法湧入房地產市場。上海和深圳的情況是這樣,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上漲的情況也是如此,只不過其炒作之風沒有深圳與上海之烈而已。

針對這種情況,中央職能部門該檢討現行的房地產政策的時候了,即如果僅是提出房地產市場的“只住不炒”這個原則性的市場定位,不能把這種市場定位用經濟槓桿具體化(信貸政策及稅收政策),要遏制中國的住房投機炒作之風是不可能的。在中國,只要有利可圖,只是通過道德說教能夠起到作用不大,而是要通過嚴厲的經濟槓桿出手才能遏制當前中國住房市場這股炒作之風。全球經濟都面臨巨大衰退,中國房價上漲只是會降低中國經濟應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的能力。中國政府不可任隨讓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