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2020年股市大概率是牛市,而且持續很長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2020年,股票會出現大牛市嗎?”

身份認證為“復旦大學 經濟學碩士”的知乎用戶高難飽回答了這個問題。以下是具體內容:

——

“這陽光,究竟是落日餘暉還是黎明曙光?我們將賠得一乾二淨,從此退場,還是熬過眼前,收割夢想?”每個股票投資人,都要在煎熬中反反覆覆地問。我的回答:2020,牛市啟動,會走很久。

啟動牛市,要靠政策面、基本面和資金面三方面配合。

一、首先說政策面。

任何國家、哪一屆政府,不希望股市不斷上漲?上市公司可以較高P/E倍數融資,股民可以興高采烈賺錢,國家可以增加稅收。

什麼情況下政策會打壓股市?“牛”變成了“瘋牛”。奶再多,瘋了,只好摁住宰掉。

怎樣判斷“牛”瘋沒瘋呢?很多股民會說:“漲得太快了,K線組合陡峭向上。”這是現象。我們做個思想實驗,如果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與K線同樣陡峭,或者預期長得比K線更陡峭,P/E始終沒超過20倍,PB始終沒超過2倍,那麼,儘管K線很陡峭,政府會認為“牛”瘋了嗎?不會。政府認為“牛”瘋了,暗含的意思是,股價漲得太快,上市公司業績無法支撐股價,一旦股市跌下來,殺傷力太大。

所以,我們明白了,只有在股市瘋長,上市公司業績遠遠跟不上股價上漲時,政策面才會打壓股市,潑潑冷水,讓大家清醒、清醒。


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2020年股市大概率是牛市,而且持續很長


二、再說說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美國的例子。

很多投資人,包括不少機構,在分析股市漲跌時,必須要提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寬鬆、放水,對股市就是利好,貨幣政策收緊,就是利空。背後的邏輯是,股市需要資金才能打上去,沒錢,或者錢少了,就要跌下來。這個邏輯“倒因為果”了。應該是,股市有投資價值,賺得到錢,資金才進來,沒有投資價值,賺不到錢,有再多資金也不會進來。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1、美國二十年代道瓊斯指數、通貨膨脹與GDP增長。

從上圖可以看出,道瓊斯指數從1923-1924年90點左右開始上漲,一直漲到1929年10月最高381點,漲了4倍多。

有人會好奇美國20年代的物價指數。在大多數人想來,股市大漲之前,一定是貨幣當局執行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開閘放水了——直到現在,在討論中國2014-2015年那一輪上漲的時候,很多人堅持認為是國家放鬆貨幣政策造成的,後來收緊貨幣,股市就跌了下去。那兩年中國是放了水,但在20年代的美國,貨幣政策並沒有放水。美國20年代幾乎沒有通貨膨脹。我們從下圖CPI增速可以看出,從1923年至1929年,股票上漲階段,CPI指數在0%上下波動。

美國1923—1929年GDP平均增長率5.31%。

2、美國1950-1990年代道瓊斯指數、通貨膨脹與GDP增長。

從美國股市百年曆史長週期來看,1970-1980年的股市是震盪市,1972年道瓊斯指數最高點是以後10多年的歷史最高點。時間放寬一些,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道指從1966年至1984年都處於震盪階段,是美國股市100多年來震盪階段最長的時期。

從1969年12月至1982年12月,美國經歷了長達13年的“滯漲”。在此期間,年平均GDP增速為2.57%,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7.60%,財政、貨幣政策總體是在大放水。

再前後看看。

1950-1960年代。從1955年至1968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以平均每年4.2%的速度增長,其中5年增長率超過6%,最長持續增長期達106月,即將近9年的持續增長——這一紀錄直到90年代出現“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同期通貨膨脹率平均保持在1.77%。道指沿著30度角向上爬行。

1980-1990年代。滯漲結束後的1983-1999年,1983年GDP增速4.6%,一直到里根任期結束,GDP增速都維持在3.5%以上。198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13.52%。1979-1981年,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勇敢又堅韌地將美元利率提高到20%,遏制了持續多年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下降至1986年的1.9%。道指向上爬行的角度大約為45度。

從美國以上歷史時期GDP增長、通貨膨脹與股票走勢,容易看出,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即便貨幣政策沒有寬鬆(通貨膨脹率低),股市依舊增長;而在經濟增速緩慢時期,即便貨幣政策寬鬆,股市僅僅是在震盪,不是震盪上升。


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2020年股市大概率是牛市,而且持續很長


三、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中國的例子。

中國股市與美國不同,美國是長期穩定走勢,中國是脈衝式走勢——“牛短熊長”,大部分時間做箱體震盪。分析中國股市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我們就分析2005-2007年牛市和2014-2015年牛市。

1、2005-2007年牛市

股市從05年最低998點一路升至07年6124點,然後08年大跌回到3000點左右,以後基本在2000-3000點箱體盤整,直到2014-2015年的又一輪大幅上漲。

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05-07年憑什麼上漲到6124點?二是中國股市為什麼總是“牛短熊長”?

關於第一個問題,相對集中的意見是:

1)股權分置改革。非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通過向流通股支付對價獲得流通權。

2)經濟週期處於上升階段,200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2%、二季度11.3%、三季度10.7%、全年10.4%。2006年全年11.6%,2007年全年11.9%。

3)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人民幣升值預期吸引大量“熱錢”進入中國,QFII也持有不少國內有價證券,貨幣供應量大幅上升。

4)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傳統體制下,生產資料以政府劃撥形式流通,國有企業相當多土地、礦山等資源,原本沒有價格,或價格很低。2006、07年開始生產要素市場化,價格由市場決定,不但賦予生產要素流動性,同時也使其成為具有盈利能力的金融資產、具有財富效應的投資品。對股票市場而言,增大了市場的體量。

——

第二個問題,“牛短熊長”也容易說清楚了。如果淨資產收益率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水平,並且沒有向上突破的想象空間,上市公司就只值箱體震盪這個價。

根據1995到2010年A股前100名上市公司統計,即便在這15年裡,我國經歷了97亞洲金融危機、99網絡泡沫、04年宏觀調控、08年歐美債務危機,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大約在13%左右,也就是說,中國A股上市公司給股東創造的回報,年平均約13%。

13%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錯。但淨資產收益率是淨利潤/淨資產,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按淨資產價格,即市淨率(PB)為1時買入股票,才會有這樣的回報。根據市場經驗,PB2倍是估值中樞,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按淨資產2倍左右價格買入股票,那麼,回報率平均在6.5%左右。

股市投資,每年回報6.5%遠遠滿足不了中國投資者的期望,所以,很多股票投資人在股市2倍左右PB的時候不願意參與。只有市場出現牛市預期,股價存在大幅上漲可能性的時候,才會回到股票市場來。

概括起來說,當中國股市平均ROE13%左右,PB2倍左右時,年回報率在6.5%左右,投資人對這樣的收益水平不感興趣,此時股市表現為箱體震盪的熊市;只有出現大盤上漲預期,大量投資人才會回來買股票,股市才形成牛市。所以,中國股市“牛短熊長”。


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2020年股市大概率是牛市,而且持續很長


2、2014-2015年牛市

2014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4-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主要包括十大產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天裝備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1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股市一掃沉悶之氣,滬綜指從2013年6月最低點1849.65,一路漲至2015年6月5178.19。這一輪上漲是從創業板開始的,剛開始,不大敢相信創業板,這些小市值的股票,要不了多少資金就能炒得飛上天。創業板漲了一陣子,滬綜指開始跟著漲起來。

一時間,各種高科技概念層出不窮,上市公司收併購高科技項目讓人眼花繚亂,盈利預測則讓人目瞪口呆。只要沾到點高科技,股票立刻連板,5塊錢的票,不漲到60都不好意思,突破百元才能獲得稀稀拉拉的掌聲,要破300,才滿足大家的想象力。

然而,不幸在最high時來臨。這一輪是“假升級”,沒有實實在在的產業基礎,光是嘴巴叫得響。典型如徐翔,控制一個上市公司殼,一會石墨烯、一會無人機、一會生物科技,其實都是些沒有盈利模式的“概念”,炒完之後,一地雞毛。政策開始管得嚴起來,市場以迅速下跌作為回應。這一輪,來得快、去得也急。

這一輪牛市,初衷是對產業升級的預期,是對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迅速提升的預期;死於產業“假升級”,光有概念,沒有實際利潤增長。

這一階段的貨幣政策。

這一輪“快牛”,確實碰巧疊加了寬鬆的貨幣政策。

分析美國、中國股市上漲和震盪的原因,不難看出,股市上漲與資金面寬鬆與否並沒有直接關係,股票並非貨幣現象。股市上漲與GDP增長有直接關係,這意味著只有產業升級、上市公司利潤提升,股市才會上漲。

四、為什麼2020年是中國牛市的開端而且會走得很長?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

1)實施更大規模減稅;

2)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3)削減、優化政府開支;

4)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5)穩定和擴大就業;

6)簡化企業各類審批手續,以利於投資;

7)以公正監管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

8)降低涉企收費,如電費、過路過橋費、各類中介服務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9)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10)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發展。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

11)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照里根經濟學,基本思路一致:都強調通過改革“供給側”,促進產業升級,以此推動經濟新一輪增長,這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股市將隨著經濟增長逐步上升,同樣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不確定因素也有:2020年是新老交替的一年,新產業能否迅速發展起來,存在不確定性。這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利潤一定時期內整體下滑,股市同樣會出現調整和反覆。但這一點並不影響對長期趨勢的判斷。

孫子曰: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老人家有詩為證: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市場曰:把機會留給看得明白的人。

——

疫情對股市影響大嗎?

疫情是經濟外部衝擊因素,會對經濟整體造成負面影響,不少企業會破產、不少人會失業。但同時應該看到,這恰好為新興產業爆發、突飛猛進提供了條件。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曾做過這樣描述“眾所周知,在蕭條階段,有大量失業人口、堆積如山的原材料、好多閒置的機器和廠房設備等,這些因素形成了低廉的成本和比正常情況低得多的利率。對於新企業家而言,這種情況非常理想,他們只要對這些生產要素按照有利可圖的新思路進行組合,就可以開闢出新市場。大多數新的製成品不是由老企業生產出來的,也不會立即取代老企業,而是像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冒出來,加入市場競爭。

一位企業家取得成功後,並不是僅有幾個企業家模仿,而是有好多新企業家加入進來,落後的企業家將被淘汰。新興產業發展,意味著對資本、原材料、服務以及新的配套產品的更多需求,這種需求最終會溢出到整個經濟體,這就是經濟增長的過程。”

股市是講預期的。如果敏銳的投資人感覺到了上述變化,就會提前預判、做佈局。佈局的過程,既是不斷追加投資的過程,也是新興產業不斷釋放利潤的過程,最終體現為股市不斷上漲的過程;同時,還是那些利潤不增長,或者反而下降的傳統企業被淘汰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