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自從有了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的成長,但身邊總免不了有一些親戚、同事、陌生人喜歡用一些無聊的玩笑話來“逗”孩子。

看看以下幾個情況,是不是似曾相識

有些親朋好友會趁家長不在,“逗”孩子說,叫我聲“爺爺”或“姑奶奶“,等孩子叫完後,這些親戚就會對著孩子哈哈大笑,讓孩子不知所措。

在參加聚會時,家人只是去趟洗手間,讓阿姨叔叔看著孩子,他們會逗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跟阿姨/叔叔回家好不好。

“來,讓叔叔抱抱”,等孩子伸手準備抱過去的時候,他們就會走開,一次這樣,兩次也是這樣,最後孩子都被搞懵了。

在《放開我北鼻》一檔綜藝節目中,孩子的媽媽好不容易平復剛剛哭泣的孩子的心情,讓他和陌生的林更新待在一起,自己離開了。後來林更新來了一句“你媽媽不要你了”,讓剛剛才恢復平靜的孩子崩潰大哭。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甚至自己也這樣逗過別人家孩子,這樣行為其實都是利用孩子的無知,取樂自己,這些人只是把孩子當作玩具或者寵物一樣,等弄哭孩子後,也沒有半點愧疚感,孩子沒有辦法處理當下的複雜情緒,只能用大哭來發洩自己心裡的恐懼和不安。

這些“逗”孩子方式,如果長期發生,會讓孩子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1、變得缺乏安全感

孩子長期被戲弄,很容易變得不願意相信別人,或者其他人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時候,他們會第一時間產生懷疑,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被人取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2、不利於建立自信心

試想一下,當成人讓孩子做某個行為或動作之後,換來的不是表揚和鼓勵,而是被輪番恥笑,孩子就會形成自卑的心理,以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慢慢就會把自己包裹起來,保護自己,變得自卑,不自信。

蒙臺梭利曾經在書中提到,相比於成人,孩子實在太渺小了,所以他們天生就怕大人,如果大人不斷限制、取笑孩子,就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意義,從而產生深深的自卑心理。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3、造成社交恐懼

當孩子的父母,親戚平時都總喜歡用這樣方式逗趣孩子,他們就認為其他人都會這樣抓弄自己,慢慢就不喜歡跟其他人交往,長大更加不懂得怎麼與人交心做朋友,因為從小他誤以為其他人不值得被信任,一旦建立信任,別人就會利用他的信任來取笑自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逗孩子是一種惡習,毫無趣味,只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4、容易染上說謊的習慣

在孩子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出現這些無聊的逗趣行為,孩子就會習以為常,以為這種所謂的玩笑、欺騙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就容易跟葫蘆畫瓢,染上說謊的習慣。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父母是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這個世界在孩子心中的縮影,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本身就應該做好榜樣,不能這般“逗”孩子,再者如果發現別人戲弄孩子也要做出及時應對。

作為媽媽,我們懷胎十月,經歷生孩子的劇痛,餵奶的心酸,拼盡全力去撫養孩子,不能就這麼隨便被別人拿來傷害,媽媽的愛和智慧,是孩子最好的鎧甲。一起看看要是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該怎麼處理。

那麼家長遇到以上行為,該怎麼做

1、及時拒絕

家長遇到類似情況,看到孩子被別人“逗“哭的時候,不應該責罵孩子,或者覺得他臉皮薄,小氣,應該禮貌而堅決地阻止。不要眼睜睜看著孩子在被別人恥笑中長大,這會讓他小小心靈受到重大傷害,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這邊,跟他共同對抗這種嘴欠的行為。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2、讓孩子在一個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下成長

家長應當學會尊重孩子,就算他是小小孩,也會有自尊心,當他的自尊被一次次的挑戰時,性格就容易產生扭曲。

《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兒童天然有尊嚴感。很多家長覺得,小孩沒有自尊心,一些玩笑開心過就算,對孩子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作者發現,孩子很在意別人的感受,如果家長能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鼓勵,對他們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3、學會正確“逗”孩子的方式

要是小寶寶的話,可以通過撓癢癢,躲貓貓的方式逗趣孩子,大部分寶寶都會被逗得哈哈大笑,等孩子長大點,可以跟他們進行親子閱讀,給他們講故事,聽兒歌,玩積木,猜謎等,都能正向地取悅孩子。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4、及時幫助孩子

如果發現別人“逗”孩子這種的行為已經給孩子造成嚴重影響,例如孩子會發噩夢,或者不敢跟某個人說話,不敢去某個地方,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嘗試瞭解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鼓勵孩子說出來,並跟孩子解釋或者在他面前糾正此類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依靠的。

聰明的家長收藏以下方法,避免孩子被“逗”

不要把膚淺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不要利用孩子的真善美來滿足成人的無聊的玩笑,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利用他的無知換來自己的笑聲,日後他被逐漸染黑,家長就追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