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現實中有很多孩子不會做家務,主要原因還是出在家長對孩子做家務的影響認知不夠,引導偏差上。有的家長心疼孩子覺得孩子小;有的覺得孩子做的一塌糊塗,返工更麻煩;有的意識到家務的重要但孩子已經成為“小皇帝”難改變。

其實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做一些家務,能讓他們更優秀。

1、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曾說過“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2、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更有擔當、更有愛。

做家務是家庭成員的義務,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和責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長期堅持對孩子家庭責任感的形成有著重大意義,而家庭責任是社會責任的基礎,所以做家務的孩子步入社會更有責任感,更有擔當。

孩子做家務的同時能體會家長的不易,增進感情,也更懂感恩。

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3、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現實中因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而被社會淘汰的不計其數,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在四川華西報上看到的這篇新聞了。

“湖南華容縣的魏永康,2歲被稱“神童”,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但3年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就被勸退。為讓兒子專注學習,魏母代勞其生活上的一切。高中時其母還親自給他餵飯,“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脫離母親照顧後,魏永康無法安排學習和生活:熱了不知道脫衣服……碩士學位沒拿到就被勸退。”

4、可以讓孩子更自律,做事情更有條理。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逐漸揣摩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能更快更好,怎樣做能更高效,形成這種思維模式能讓其在做其它事情中更有條理,事半功倍。

因為勞動成果能激發他的自豪感,也就會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整潔衛生。

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所以做家務要從小抓起。但因為個體差異,家長們應該根據孩子年齡、自身情況合理安排,不要過度過量,引起孩子的畏懼和排斥。

究竟怎樣做才能激發孩子勞動的積極性,主動去做家務呢?家長們各出奇招,總結了不少方法,但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我們不必招招並用,只需要根據家庭環境、孩子的能力選擇最有效的。

我是用下面四個小妙招把我家大寶搞定的。

Ⅰ、示弱,請求幫助。

當我提著東西時,會說“媽媽沒有力氣了,如果有位大力士能幫幫我就太好了”,週末時經常說“媽媽有這麼多的活幹不完了,如果有個小幫手就太好了”……只要我這樣表達需求,他都會樂此不彼。

Ⅱ、肯定他做家務的重要性。

我經常告訴他:因為他做家務給爸爸創造了很多掙錢的時間;因為他做家務讓媽媽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因為他做家務,弟弟玩的空間大了;因為他做家務,我們這個家更溫馨了。聽這些,他很開心,更加積極主動了。

Ⅲ、開啟誇誇模式,鼓勵他。

雖然有時刷碗會摔破,掃地像打仗,洗襪子會四處濺水,但不要生氣、責備,對他勇敢去做的行為稱讚,告訴他正確的做法,鼓勵他繼續加油。這樣,他不再畏懼,也沒有抗拒了。

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Ⅳ、遊戲中體驗勞動樂趣。

愛玩是孩子天性。在和大寶做遊戲時,我發現遊戲中他更能愉快接受口令,於是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個小遊戲。我在他胸前點一下假裝打開開關,念一下開啟模式口訣,這個萬能機器人便會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內容行動。這讓他激動壞了,玩的不亦樂乎。

總結語:做家務能讓孩子更優秀,所以必須從小抓起,根據家庭環境及孩子自身情況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並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加以引導。

孩子不做家務?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