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4月13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以“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交流合作”為主題的研討會。中改院院長遲福林在會上指出,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是中央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任務是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關鍵之舉是在海南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抓手是儘快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

遲福林表示,面對經濟全球化逆潮挑戰,面對各方促進疫後經濟復甦、聯動發展的共同需求,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有利於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海南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將在實現國家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目標、服務國家全局中發揮獨特作用。

“未來5-10年,中國14億人巨大內需市場潛力釋放將為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全球經濟注入重要動力;東盟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他認為,在海南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在連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的重要樞紐、重要交匯點的獨特作用。

遲福林指出,適應東盟市場在我國開放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的大趨勢,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做大海南經濟流量,使自由貿易港政策順利落地,關鍵之舉在於儘快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到2025年,若我國與東盟貿易額與直接投資有20%左右在海南實現,將帶來1400億美元的貨物流與近50億美元的資金流,在明顯提升海南經濟流量的同時,也將使東盟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要經濟腹地,併為吸引國內外各類總部型企業集聚海南並開展相關業務形成決定性影響。”

實現建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市場的重要突破

遲福林認為,要依託國內旅遊消費大市場,建立面向東盟的雙邊、多邊旅遊經濟合作網絡。中國旅遊消費大市場成為東盟國家關注的重點。可加快三亞國際郵輪母港建設,開通面向東盟國家的郵輪航線,為疫後構建國際郵輪旅遊大網絡創造條件;在疫情防控穩定的情況下,率先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國家的島嶼地區開展郵輪旅遊、濱海度假、海洋公園、海島娛樂等形式的海洋旅遊合作,構建雙邊、多邊旅遊合作網絡;爭取與香港共建旅遊消費產業鏈,使海南儘快成為面向國內及東盟的中高端免稅購物消費、醫美消費、文化娛樂消費等的主要承接地。

同時,要抓住RCEP時間窗口期,在海南建立面向東盟的熱帶農產品保鮮、加工、儲藏、出口基地。遲福林表示,RCEP生效後,我國對東南亞國家大部分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屆時,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成本將低於海南。要抓住這一時間窗口期,通過零關稅和原產地政策進口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在海南進行精深加工,使產品增值30%以上再免關稅進入內地;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低稅率政策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建立一批集加工、包裝、保鮮、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在明顯提升海南熱帶農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形成對東南亞熱帶農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遲福林認為,還要依託開放政策,建立面向東盟的各類交易市場。如在海南建立以天然橡膠為重點的熱帶農產品交易所,為東盟國家提供交易、交割、定價、結算、風控等一站式服務,使海南成為區域性天然橡膠的交易與定價中心,帶動形成覆蓋熱帶農產品種類的期貨現貨交易所,服務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建設;依託海南自由貿易港低稅率政策,引入藝術品行業的展覽、交易、拍賣等國際規則,加快建立中國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吸引國內外知名拍賣機構及投資者在交易中心開展業務,在通關便利、保稅貨物監管、倉儲物流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爭取中央支持在海南全面適用國際高標準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建立區域性知識產權交易所,積極吸引東盟國家的知識產權在海南開展定價、交易、融資等服務,並推動知識產權在海南或內地成果轉化,以此吸引更多創新要素在海南集聚;依託中央賦予海南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政策優勢,研究建立面向東盟的數據交易所,開展數字版權確權、估價、交易、結算交付、安全保障、數據資產管理等服務,並爭取中央支持賦予海南更加開放的跨境數據流動政策等。

在金融領域,遲福林建議抓緊在海南籌建區域性金融市場。譬如利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海南企業首發上市”政策,在海南建立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資本市場。吸引有關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高成長性的企業進島掛牌,打造對外投資便捷通道,服務包括東盟在內的企業投融資需求。利用“探索開展跨境資產管理業務試點”政策,在海南建立區域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是全球勞務派遣服務大國。遲福林介紹,2019年,中改院受海南省公安廳委託,對海南引入外籍家政人員做可行性研究。通過調研發現,無論是吸引中高端人才集聚還是海南本地中高等收入群體,對家政、養老、護理等領域的勞務服務都有很大的需求。他建議,通過配額管理、完善社會治安管理制度等方式,在海南率先引入菲傭等技能型外籍勞工,為國際化人才和海南中高收入家庭提供優質家政服務。

建立區域性市場的政策需求與制度創新

遲福林表示,要以完善支持政策為重點鼓勵企業“走出去”。例如,對到東盟開展農業種植、資源加工等企業,考慮到其投資成本高,建設週期長,風險大,建議給予一定的財政貼息或一次性財政資金支持;針對“走出去”企業,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外投資基金;實行更加靈活的原產地政策,對在海南研發設計,在東盟國家生產、加工的產品,經海南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放寬“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政策,將農業等企業納入適用範圍;對總部設在海南、主要業務在東盟國家的相關企業人才,將其在東盟國家開展商務活動的時間視為在海南居住時間,享受最高不超過15%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對面向東盟的區域性總部企業在辦公場所和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上給予保障。

同時,對標CPTPP協定,在競爭中性、產業補貼、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標準等敏感領域形成探索性安排。遲福林建議,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在政府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人力資源政策及政府採購、法律保護等方面,依法保障各類主體在非歧視環境下公平競爭;應借鑑產權保護與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國際公約、條約及協定等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產權保護與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允許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標CPTPP環境規則,建立涉及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臭氧層保護等的相關機制。

他建議,要以專業、高效、便利為目標構建區域性市場的服務體系。要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海南專門成立區域性市場開發管理局,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目標績效考核;為“走出去”企業開展融資、擔保、爭議解決等服務;用好“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政策,率先支持旅遊、數字經濟、商貿物流、醫療健康等領域企業跨境人民幣餘缺調劑和歸集業務,建立重點行業境外投資及資金出入境審批的“綠色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