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

先忤后合

“先忤后合”中的“忤”为相背、相反的意思。“合”指吻合、符合。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先说与眼前的实际相反的话,后来的事实证明说的话与实际契合。

典故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讲的春秋时宋国人的一段故事:“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通懈,懈怠的意思)。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这里指孔子)。先生曰:‘此吉祥,以飨(xiǎnɡ,供奉,祭祀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没明白),固(姑且)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传达先生的话给)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这一故事说的是:春秋的时候,都于睢阳的宋国有一乐于行善的人家,一家三代都坚持不懈地做善事。有一天,他们家里养的一头黑色的母牛无故生出了一个白色的牛犊,一家人都觉得奇怪,黑色的母牛怎么会生一个白色的牛犊呢?是不是不吉利呀……当时正好孔子在宋国,于是老人就让儿子去请教孔子,让圣人说说是吉是凶。孔子听了,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啊!应该祭祀鬼神。”一家人听了十分高兴,就照孔子的话做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过了一年,老人的眼睛无缘无故地失明了。凑巧的是,这一年他家的黑母牛又生了一个白色的牛犊。老人家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问是吉还是凶。他儿子说:“前次牛生白犊,先生说是吉祥的预兆,我们听从了先生的话,您老人家的眼睛却失明了。现在为什么还要去问他呢?”老人说:“你懂得什么!圣人的预测,先背离后来的事实,而后相合。事情还没弄清楚,你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先生。”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他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还照先生所说的去做。”他们又照孔子的话做了。

没想到事情又过去了一年,老人的儿子的眼睛也无故地瞎了。老人的儿子觉得孔子的话真是胡说八道,把凶却说成吉。

后来,验证孔子的话的时候到了。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他们所在的城。城内的军民奋勇抵抗,楚军围了好长时间也未能把城攻破。城内的人断了粮食,最后竟然出现相互交换子女杀食、劈开骨头作柴烧的严重情况。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城池,使楚军不能攻下。楚王大怒。最后,城被楚军攻破,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而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被派去守城,却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围困解除,这对父子的眼睛居然复明了!

《商丘县志》也记载了这件事:“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问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父无故而盲,其牛复生白犊,又问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子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家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由于这一典故,“先忤后合”后来便被作为成语运用。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在他的著作《情史》中就用了这一成语:“相悦也,几至相杀,为母者太狠矣。尸旁一缚,竟成赤绳之系。情在一染,欢结百年。先忤后合,反成佳话。”

“先忤后合”用在军事上,其意思与上面略有不同。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刘安在其《淮南子·兵略训》中说:“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收敛),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若鬼之无迹,若水之无创。故所乡(同向)非所之也,所见非所谋也。举措动静,莫能识也……是谓至神。”(因此用兵的方法,把柔和显示给敌人,而用刚强来迎击他们;把弱小出示给对方,而用强大作为凭借;用收敛来对付它,而用扩张来接应;将要向西,而先表示向东;先要背离而后才会合,前面昏暗,而后面光明;像鬼神没有行迹,像水一样没有创痕。因此所每向的地方不是所要前往的地方,所见到的事物也不是所要图谋的。举止措施前进停止,没有人知道他的动向……这就是最高的神明。) (3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