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每次王朝更迭時,總會伴隨著天災人禍,瘟疫流行。明朝末年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還有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成為明王朝崩潰的根本原因。而清朝末年,公元1910年,東北爆發鼠疫。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捲走了6萬餘人性命。

鼠疫是一種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瘟疫之一。由於其危害性遠非其他傳染病和一般疾病可比,一旦感染死亡率極高,因此鼠疫也被列為“國際檢疫的第一號法規傳染病”。中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持續的災情讓歐洲損失了至少2500萬人口,約為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清朝末年,因為歐洲旱獺皮毛市場的興起,中國東北成為了主要出口地之一。大量外來者為了生計,紛紛聚集在西伯利亞草原及蒙古草原地帶。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新工作主要為礦工、伐木工、皮草獵人,他們在促進了清朝末年中俄東部邊境地區繁榮的同時,也擴大了人群聚居規模,同時不擇手段地獵殺動物,最終釀成大禍。

一切要從俄國境內西伯利亞的邊境小鎮達烏里亞說起。它位於今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為20世紀初西伯利亞大鐵路東段緊靠後貝加爾斯克站的一個小站。這裡有一個叫張萬壽的中國包工頭,人們習慣稱其為“張把頭”,經營著一處華工工棚。1910年9月的一天,工棚內的七人突然發病去世,死因未知,在當地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後來的調查指出,這些人可能直接或間接與感染了鼠疫的旱獺、外來獵人有過接觸,成為了第一批大批量死亡的感染者。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得到消息的俄當局反應迅速,前來燒燬了張把頭的工棚,隔離了所有工人,並將他們的衣物及所有用品一併燒燬,作為消毒。至於生者,俄當局也給予了一些補償,但要求他們儘快出境,不得汙染俄國當地的衛生環境。

這些被驅逐的華工中,有兩名得到賠償就沿西伯利亞鐵路南線坐火車,在滿洲里入境大清國,並住到了中國鐵路界內二道街的張木鋪。然而只過了一個多月,這兩名華工就相繼在張木鋪發病身亡。隨後,此旅館的旅客也相繼感染疾病而亡。

東北鼠疫,開始了。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這次鼠疫,它屬於最嚴重的肺鼠疫,一旦感染,死亡率百分之百。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鼠疫,並且迅速擴散,短時間內,死亡籠罩在東北大地上,甚至隨著人員的流動,傳入了直隸、山東等關內地區。先後波及了69個縣市,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阻,死亡人數達6萬多人。放眼望去,疫區哀鴻遍野,景象慘不忍睹。

隨著感染的繼續,終於有疾控專家提出應切斷鐵路客運,逐點消滅感染區。可此時的中東鐵路長春以北(東清鐵路)由俄國實際控制,俄當局並不想因華人的疫病而犧牲短期經濟利益,放任鐵路客運。倒是對經營東北信心滿滿的日本人嚴控了長春以南的南滿鐵路客運,在客觀上阻斷了病菌大規模進入遼寧(奉天)和關內。

在俄日兩國虛與委蛇,互相扯皮的同時,法理上擁有東北主權的清政府卻完全沒了說話的資格。清政府既缺乏威權控制東北的能力,也沒有現代化的疾控醫療團隊,只能任憑日俄兩國政府在各自勢力範圍制定防疫措施。而在這種特殊時期,防疫的旗號下往往還能隱藏著更多政治、經濟、軍事利益,包括東北主權的逐漸喪失。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比如俄國軍隊就有所動作,在哈爾濱的新街區和碼頭設置防疫線,禁止中國人進入租界,也不準華工進入沿海州,並禁止乘坐東清鐵路的列車,同時加派大量軍隊來到中俄邊境。不過,俄國方面也沒將全部中國人都列入禁止的對象,接受過檢疫,並乘坐快速列車的高端華人旅客就不在此列,沒人和錢過不去。

俄國方面同時也派出人員試圖參與鼠疫的防疫,這時中國方面指出,哈爾濱的傅家店(道外)一直是中國領土,與俄方及鐵路線無關,但俄方認為,這一地區雖主權屬中國,但與租界相鄰,如不讓俄人參與,恐怕會危及租界。俄國欲借肺鼠疫流行之機,加深在中國土地上的政治介入企圖暴露無遺。

鑑於日俄對疫病的管控完全出於本民族和母國利益,指望他們在中國土地上全面推廣防疫措施並不現實,由中國人主導的一場徹底消滅鼠疫的大會戰迫在眉睫。

面對迅速攀升的死亡數字,清廷也異常恐慌。外國人認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將直接導致清廷垮臺。1910年12月,清廷任命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劍橋大學醫學博士)為全權總醫官,令其赴哈爾濱開展鼠疫防疫工作。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公共衛生學家,他是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微生物學、流行病學、醫學教育和醫學史等領域的先驅。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在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在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遊學歐洲6年期間,他先後在歐洲多個醫院和研究所從事研究,曾師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1903年返回檳榔嶼行醫,1907年應袁世凱之邀回國服務。

伍連德到達東北後,利用現代醫學知識,在疫區進行隔離、消毒、滅鼠、阻斷交通……能做的都做了,但感染人數仍然一天比一天高,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令人驚恐的6萬!他在考察中發現,問題的癥結可能出在屍體掩埋這個環節。東北天寒地凍,但凍不死鼠疫病毒,且導致屍體難以深挖土穴掩埋,因此埋於淺土的屍體不斷釋放病毒。

當時的一些固有觀念也有礙防疫。比如中國人習慣於傳統的土葬,但腐爛的屍體只會進一步惡化衛生狀況,火化死者應是最有效的疾控手段。雖有西醫提出此舉,可由於強大的文化保守勢力阻攔,火葬舉措初期未能鋪開。

於是他發電報給清廷,希望皇帝批准火葬,有了聖旨就好辦了。朝廷也覺得茲事體大,在經過3天的激烈討論之後,才決定同意推行火葬的方案。

1911年1月30日開始,東北各地將鼠疫死者運往郊外火化,已經下葬的屍體也被挖出來投入烈火。伍連德是正確的,此舉有奇效!在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傅家甸,死亡人數快速下降。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伍連德來到這裡制定了一系列疫時社會制度,除了推動屍體火化外,還積極搜尋患者,採取的措施逐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本人還親自上陣,和巡警一道,用鐵腕手段搜尋患者,力求將單點感染區的危害降到最低。

奉天、吉林以及關內等省份,也逐漸按照這一基本方法展開防疫工作,東三省總督設置的奉天防疫總局就是一里程碑。再往下涉及到地方,比如奉天省就推行了防治疫病和檢疫(火車、海港)等一系列措施,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不盡完善之處,但也展開了中國防疫事業現代化的第一步。

以這些措施為先導,晚清政府甚至還從俄國和日本手中收回了部分檢疫權,這對日後恢復中國對東北行使主權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伍連德的辦法得到驗證後,哈爾濱俄國租界當局也加以效仿,把轄區內死者全部火葬。2月間,俄方共火化了1416具屍體。1911年3月1日,東北捷報傳到紫禁城:再無新增鼠疫死亡病例。這次罕見的鼠疫完全以中國人的智慧遏制住,伍連德開創了公共衛生的先河,足以名垂青史。而且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他先後主持興辦檢疫所、醫院、研究所共20所,還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他與顏福慶等發起建立中華醫學會,並創刊《中華醫學雜誌》。他因“在肺鼠疫防治實踐與研究上的傑出成就以及發現旱獺於其傳播中的作用”,於1935年被提名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

歷史上最嚴重的東北鼠疫,是如何被防治的?


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這場首發於東北地區的近代中國首次大規模肺鼠疫災害終於在幾個月內結束。罹難人數總計近六萬,但事態沒有進一步擴大成全國級別的大瘟疫。

這次鼠疫的防治,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最具科學性的疫病防治活動,初步確立了中國的防疫制度,防疫事業也逐步興起。同時催生了中國近代第一部全國性防疫法規即宣統三年出臺的《民政部擬定防疫章程》的誕生。

只是,救得了病人的晚清卻沒能救回自己。戰勝東北鼠疫後不久,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清王朝就在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中化成了灰燼,千秋功績只留待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