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一個法國商人

每一件事物背後,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所以,一輛小小的黃包車,影響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影響了一個時代發展節奏。

它改變了城市的交通和風貌,成了一種成千上萬百姓生存的仰仗,而當它退出歷史之後,也成為了民國時期必不可少的標誌記憶。

關於黃包車的種種,要從一個叫米拉的法國人說起。米拉是個十分精明的商人,在日本接觸到了一種叫人力車的代步工具後,他迅速地發現了其中商機,但是能夠讓這個小小的代步工具變現的機會並不在日本,而是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中國。

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1873年的春天,懷揣著無限希望的他,從日本來到了中國最摩登的城市,上海,開始了他的掘金之旅。首先,他向法租界公董局(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是上海法租界的最高行政當局)發出了一份“手推手”的10年專利的經營申請。面對這樣一個新鮮的東洋事物,公董局的官員通過了幾輪討論之後給予了反饋。

公董局拒絕了米拉的專利申請,這樣的反饋,讓他有些失望,但並沒有斷了他的希望,因為公董局允許了他人力車行的開業。因為這對於政府來說,此類車的運營既能改善交通,又能夠增加稅收。不管怎樣,米拉算是成功了一半。於是,次年春天,米拉註冊了上海首家人力車公司,也開啟了人力車在中國的歷史。

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領跑城市的車輪

1月20日,一個則“外國小車出賃”的啟示登上了上海的報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今有本行新到洋車,與中華車大不相同,不論天暗下雨,一樣可推。車上另有篷帳,下雨不溼衣服,格外奇巧,貴客商欲坐者,請至本行賈可也”。

很快,300輛人力車開始在上海灘的大街小巷奔走,車伕們來去匆匆,給人們的短途出行帶來了便捷,也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節奏。

隨時時間的推移,人力車得到了更廣泛的普及,到了20世紀30年代,上海街道上發照運營的公共人力車已經超過2.3萬輛。

人力行業之所以能夠迅猛發展,主要是因為其車費價格很低,是當時城市裡的普通百姓都能夠支付得起的出行工具。與此同時,人力車行業對於經營者來說,這其中的利潤十分可觀。

生活並不富裕的車伕,沒能力購買一輛人力車,所以只能像出租公司租賃。掌控資本的老闆們,自然就會有著豐厚的中間利潤。19世紀末,一輛日本製造的人力車售價為15元,租一輛人力車每天400至600文錢,其中約1/3用於車輛保養。老闆在出租人力車只需一個月就能收回成本,而後所得都是利潤。尤其,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當國內能自行製造人力車後,車價更是大幅度下降。這個盈利快,且報酬豐厚的行業快速地吸引大批商人進入,也因此促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本土化的東洋車

1913年,上海工部局公開了一項規則:所有公共人力車須漆成黃色。於是,這源自於日本的“東洋車”有了新的並在後來為人所熟知的名字“黃包車”。

黃包車體積不大,但是設備卻很齊全,都會裝上銅喇叭、腳鈴和車燈,夏天有防雨遮陰的帆布篷子,冬天則會用棉布的篷子。做工再上一個檔次的,車上會有些精巧的銅花活。

隨著黃包車普及,它是車身也經歷了一個演變發展的歷程。

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最初引進的黃包車車身都很高,木製的雙輪外面包著鐵皮,在路上行運時會發出很大的響聲,且乘客也會倍感顛簸。經過不斷改進後,黃包車的車身放低了很多,用鋼絲鐵圈代替木輪,外箍橡膠車胎,增加靠背和彈簧坐墊、車燈等等,乘客乘坐時也更加平穩舒適。

車伕們的服務也是很好的,對客人們很殷勤,一個西方人曾寫道:“颱風季節來臨時,車伕會將你從門前背到黃包車上,或從車上背到門前,以免你弄溼了鞋子。”如此,黃包車在中國歷史的拐點上,適時地出現,承載著時代的故事,走向未來。

時代的浪漫和車伕的命運

時至今日,黃包車已經成為了人們對民國時代的集體記憶,但凡民國的小說、影視作品中,黃包車都是民國味兒十足,又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現今,有許多景點,為了讓遊客體驗浪漫的民國氛圍,還會特地仿製一些黃包車,給遊客體驗。

可是,對於民國時期的車伕來說,黃包車並無半點浪漫,而承載著他們艱辛的生活。

領跑城市的時代記憶,黃包車的匆匆掠影

老舍的《駱駝祥子》裡,我們可以看到黃包車伕生活最真實的一面,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地位卑賤,經濟困頓。這些人大都來自農村,且家境困苦,沒有接受過教育,沒有一技之長,在城市裡只能靠出最原始的勞動力謀生。所以,黃包車便成為了許多普通家庭的擇業之選。可是他們的收入和辛苦程度,並不能吻合。每日高強度的勞動,換來的卻是難以維持生計的收入。

在1930年代的上海,黃包車伕拉車的淨收入月均不到9元,卻遠不夠家庭的每月支出。所以,在《駱駝祥子》中,祥子人生的終極理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黃包車,但這個微弱的理想,最終還是破滅了。這並非老舍先生戲劇化的創作,而是一個時代的寫實記錄。

可就是這些街頭上黃包車伕來去匆匆的身影,以及那車輪下淋淋的汗水,推動著城市的發展,折射一個時代的生活節律,也給了今天的我們一份永恆的懷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