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如果你曾被鵝追過,就知道那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giphy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giphy

鵝的戰鬥力有多強?曾有這樣一個說法,“1個宅男等於0.5只鵝”,即,一個宅男的戰鬥力不及一隻鵝。調侃歸調侃,現實中鵝的戰鬥力確實給人印象深刻。

Part.1

鵝到底是什麼一種動物?

英文中鵝的英文單詞是goose,而另一類鳥也有著一樣的英文名字,叫雁,也是goose。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鵝本身就是經人類馴化的雁類動物,屬於家禽。

中國家鵝來自於鴻雁,歐洲家鵝則來自灰雁。簡單來說,鵝和雁的關係,類似於狗和狼之間的關係。不管是鴻雁、灰雁、加南大黑雁、天鵝、家鵝,它們都是雁形目下的。為了方便理解,下面還是用“鵝”來作為討論主體。

Part.2

鵝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關於鵝的攻擊性,被討論最多的是一種叫加拿大鵝的動物,它的學名其實應該是加拿大黑雁(學名:Branta canadensis),這是翻譯的問題。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加拿大黑雁

圖源:Wikipedia

加拿大黑雁體型巨大,成鳥體長可達100釐米,翅膀展開時的長度為160至175釐米。在成年人面前都會感覺是一隻大鳥,更別說小孩了……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加拿大黑雁追著一個小孩

圖源:giphy

之所以被最多提及,是因為它的數量實在太多了。據瞭解,北美地區約有700萬隻加拿大黑雁,想看到它不是什麼難事,被它騷擾更是再經常不過了。

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還是加拿大黑雁生活的地方。因為經常被它們攻擊,所以校方使用了一種叫做“大鵝守望”

(goose watch)的追蹤地圖來幫助學生避開這些“橫行霸道”的鄰居們。

地圖在2013年發佈後,“大鵝守望”允許學生提交學校周圍不同的加拿大黑雁巢穴位置,並幫使用者尋找最低概率可能與這些怒氣滿滿的水中猛禽們相遇的路線。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幫你避開加拿大黑雁的地圖

圖源:verge

用戶可以選擇他們對加拿大雁的容忍度——從“無所謂”到“離得越遠越好”——這個APP將基於你選擇的舒適度(大部分人是不舒適度)為你選擇路線。這個互動APP僅在築巢季節可用,一年大概只有短短几個月。

Part.3

大鵝為什麼會有攻擊性?

看到“大鵝守望”APP的運行原理,你應該明白了鵝或者說雁,它們的攻擊性和築巢有著一定關係。

所有的動物攻擊都不是毫無理由,有的是因為狩獵,獲取食物;有的是因為防禦,為了不被吃掉;有的是為了獲取交配權,為了繁殖;有的是為了保護幼崽……不管是狩獵、避免被吃掉,還是獲取交配權,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屬性,可以說大多數攻擊是一種被生存支配的動物本能。

而鵝之所以會在築巢季節攻擊周圍的人類,是因為它們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加拿大黑雁通常在三歲時開始築巢。通常來說,加拿大黑雁是單配偶制,也就是說它們終身只找一個配偶,除非其中一隻不幸死掉,不然都會相伴終生。

3、4、5月都有可能是加拿大黑雁的築巢期,每個巢穴裡通常會有1~10顆蛋會孵化。蛋由雌鳥孵化,而雄鳥則會在附近負責守衛。雌鳥每天只會短暫地離開巢穴去覓食。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巢裡的小加拿大黑雁

圖源:seattleudubon.org

即使在孵化30天之後,加拿大黑雁父母還是會竭盡全力去保護幼鳥,直到長大到可以飛行,也就是大約10周的時候。對於一隻加拿大黑雁來說,它們從築巢到孩子可以飛行,也就大概3個月的時間。換言之,這3個月的時間內它們的攻擊性最強。

Part.4

攻擊性越強,活的越好?

雖然都是鵝,但攻擊性的強弱還是有個體區別的,有的喜歡爭搶好勝,有的則唯唯諾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種群大小和層級等因素

曾有科學家觀察過加拿大黑雁之間的攻擊性差別,發現群體的地位優勢是按照社會單位內個體數量排序的。一般來說,大群體會攻擊小群體,小群體攻擊只有夫妻兩個的,夫妻兩個又會去攻擊單身的。而攻擊性和加拿大黑雁的年齡大小和體型差距影響不大。

這種攻擊性行為相當於一種投資,因為種群間總會為了領地和食物去打架,而打架又容易受傷、甚至死亡。

2011年4月,有人在紐約長島觀察並拍攝到兩隻加拿大黑雁之間因為爭奪食物引發的殺戮過程。那隻被殺死的加拿大黑雁,只是因為體型太小,打不過了而已。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加拿大黑雁的種間殺戮

圖源:文獻2

為了儘可能消除攻擊投資的風險,所有的加拿大黑雁都會用最小的警戒行為來贏得競爭。就像前面的殺戮案例,因為體型差距過大,另一隻加拿大黑雁才會真的全力攻擊,一定要咬死不可。那些種群較大的加拿大黑雁,攻擊性會更明顯,攻擊的概率會增大,很明顯,是因為鵝多勢眾,容易成功,也更容易獲得攻擊帶來的好處。

Part.5

鵝的攻擊性強,和它們的大腦有關

鵝的攻擊性為什麼這麼強?很遺憾,產生攻擊性反應和調節攻擊性水平的神經內分泌機制是複雜的,目前沒有被完全理解。

有的研究會從睪酮來進行分析,有的研究會從皮質醇來進行分析,有的會從血清素進行分析,但只是分析攻擊和體內分泌的激素量的關係還遠遠不夠。一般科學家對無脊椎動物研究比較詳盡,比如小龍蝦,因為它們的神經系統簡單,攻擊的時候哪些神經迴路有了反應,很容易會被識別出來。

但脊椎動物,比如鵝,它們的神經系統比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複雜得多,而且在脊椎動物中將特定的行為功能與特定的神經網絡聯繫起來要困難得多。

研究表明,在哺乳動物中,攻擊性行為模式的表現,以及動物戰鬥傾向的調節,是由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調控的。邊緣系統富含含有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元。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Wikipedia

科學家發現,高水平的血清素與攻擊性降低有關,高水平的去甲腎上腺素與攻擊性增加有關。例如,在虹鱒魚和蜥蜴中,佔支配地位的動物的大腦血清素系統表現出短暫的激活,而從屬動物的大腦血清素系統表現出長期的升高。

因此,鵝也有可能是通過邊緣系統,調控分泌血清素,產生不同的攻擊性的。然而,影響鵝的攻擊性肯定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因素、性激素等等。

Part.6

怎麼知道一隻鵝要攻擊你?

不僅對於鵝,對於大多數物種來說,它們攻擊的一個特點都是,打鬥之前都會進行一種預警,畢竟真打起來非死即傷,所以能嚇走就儘量嚇走。

如果你有幸去近距離靠近一群鵝(尤其築巢期),那麼你將會有機會觀察到以下鵝的攻擊預警。鵝在提防危險的時候,它的長頸會豎著伸直,頭部保持水平,如下圖所示。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鳥類行為指南》 ,第1卷

下面則是鵝之間有衝突時的警告,頸部會向後靠,頭部向下並指向對手。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鳥類行為指南》 ,第1卷

而如果出現了下面兩種情況,就說明你需要趕快跑。如果鵝感到威脅增加,那麼就會將頸部伸出來指向你,蓄勢待發,下一步就是向你衝過來了。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鳥類行為指南》 ,第1卷

為了逃避鵝的攻擊,有人專門設計了地圖,追蹤鵝的位置

圖源:《鳥類行為指南》 ,第1卷

不管你學會了沒有,沒事還是別招惹鵝了,雖然鵝咬傷不會很嚴重,但還是會很痛的。

參考文獻:

Black, J. M., & Owen, M. (1989). Agonistic behaviour in barnacle goose flocks: assessment, investment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Animal Behaviour, 37, 199–209. doi:10.1016/0003-3472(89)90110-3

Krauss D A, Salame I E. Interspecific Killing of a Branta bernicla (Brant) by a Male Branta canadensis (Canada Goose)[J]. Northeastern Naturalist, 2012, 19(4): 701-704.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aggressive-behaviour/Physiological-causes-of-aggression

http://www.seattleaudubon.org/sas/learn/seasonalfacts/canadageese.aspx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蘇澄宇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已獲得授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本文首發於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編輯:GUOmazing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