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黨性洗禮——宜城市防汛救災紀實

本網特約記者何維國記者

李 鋒

“十一”期間,受丹江口水庫、三道河水庫洩洪和連續強降雨影響,漢江、蠻河宜城段水位均達高峰值,40座水庫同時超汛限水位……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宜城市全體黨員幹部取消休假,迅速投入防汛救災工作中。

黨徽亮起來

“哪裡有汛情,哪裡就要有我們的黨員幹部。”宜城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救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風雨中的黨性洗禮——宜城市防汛救災紀實

黨員幹部檢查防汛備汛工作

風雨中的黨性洗禮——宜城市防汛救災紀實

安全轉移被困群眾

“十一”期間,該市“四大家”領導率領10個防災救災工作隊,深入10個鎮(辦事處)的防汛救災一線,做到汛情沒有結束不撤離、衛生沒有消毒不撤離、生產沒有恢復不撤離。宜城市各級黨員幹部帶頭巡堤查險,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汛情,流水鎮均宜村年過六旬的村支書程正明,在參與巡堤查險的同時,動員村、組幹部和老黨員、民兵,組織起一支黨員突擊隊,火速趕到磨盤河堤壩,開展巡堤查險和清障工作。為了確保安全,程正明將床鋪搬到大堤上的孔家灣泵站,吃在堤上、住在堤上,24小時不間斷地巡邏查險。“我是一名老黨員,汛情嚴峻,我理應衝在一線、幹在最險處。”程正明說。

蠻河水位持續超設防線,沿岸防汛進入關鍵時期。年近花甲的宜城市堤防管理處老幹部曾憲忠穿上膠靴,帶上手電,不分晝夜,帶領突擊隊員來回巡查。10月3日中午,曾憲忠在泥濘的堤壩上巡查時摔了一跤,6根肋骨斷裂。“不要忘記巡堤,我們的責任很重大!”被送到醫院時,曾憲忠仍牽掛著堤壩的安全。

黨旗飄起來

10月6日下午3時,工作人員在蠻河堤防巡查時,發現位於鄭集鎮王崗村的島口閘閘門破損,洪水向堤內倒灌。倒灌洪水與內澇雨水疊加,將導致附近兩個村5000餘畝的農作物受淹,情況十分危急。

風雨中的黨性洗禮——宜城市防汛救災紀實

黨員幹部帶隊巡河

接到險情後,宜城市公安幹警、消防官兵、城管隊員、供電工人、鄭集鎮的幹部群眾來了。風雨中,昏暗的燈光下,一面插在閘門旁的鮮豔黨旗格外醒目。黨旗下,這支由300多人臨時組成的黨員幹部突擊隊奮戰著。當晚11時10分,破損閘門被成功堵住,次日4時30分,蠻河河水倒灌口被徹底封堵。“鄭集鎮何駱村沙洲上200餘頭牛被洪水圍困,請求支援,進行緊急轉移。”10月4日上午8時,宜城市海事部門接到求救電話後,立即趕赴險情水域,救助被困群眾和牲畜。“在我們老百姓有難的時候,黨員幹部來了。有黨旗的地方,我們就覺得有安全感,看到黨徽,我們就有了主心骨。”在衝鋒舟上,受困群眾告訴筆者,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雨水無情人有情”這句話。

黨員幹起來

10月7日,雨停,水位開始回落。宜城市廣大黨員幹部分赴各鎮、村的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開展生產自救。

風雨中的黨性洗禮——宜城市防汛救災紀實

黨員幹部和群眾一起開展生產自救

10月8日,鄭集鎮國道兩旁的稻田裡,一群戴著“共產黨員”袖標的人忙碌著。他們揮著鐮刀,幫助當地村民收割水稻。這支隊伍是宜城市直相關部門和鎮裡聯合成立的10支黨員突擊隊之一,專門幫助受災後缺乏勞力的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觀音村是蔬菜種植大村,被水一淹,該村今年的娃娃菜形勢堪憂。“排水,趕快排水,挽回損失。”宜城衛計局工作隊請來的蔬菜種植專家建議。說幹就幹,工作隊員立即與群眾一起搶修水渠、清溝排水,同時請來挖掘機疏通一條長100多米的溝渠,並更換管道,確保群眾無後顧之憂。

在這場嚴峻的自然災難面前,宜城市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為黨旗添彩、為黨徽增光、為黨的形象注入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