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融合”到底是什麼?

產城融合,字面意思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產業和城市的協同融合發展。

具體來說,就是:

城市依託自身的區位、政策、交通、生態、人文、產業基礎、生活配套等優勢,引進與之規劃相匹配發展的產業,為產業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推動產業發展。

而產業可以利用自身的發展紅利,為城市的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才引進、就業創收、城市更新等方面注入增長活力。

總結來說,就是“以城促產、以產興城”。

“產城融合”到底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拉動經濟發展,圍繞產城融合發展釋放了很多減稅降費等政策紅利。

把這些支持政策融入到城市規劃上,主要包括“城市群、智慧城市、自由貿易區、空港試驗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產業集聚區、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特色小城鎮、農業示範區、美麗鄉村”等等。

再具體到城市的開發建設項目上主要包括“產業新城、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物流園區、文化旅遊景區、田園綜合體、商業綜合體、專業市場”等等。

為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過去圍繞五大傳統基建、未來圍繞七大新基建展開著全方位的佈局,但在這裡我想說“要想富先修路”,先搞好基建肯定沒錯,但別忘了產業要發展,培養產業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千萬別忘了產城融合的生態核心是“產城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採用三次的產業結構劃分,即一產農業、二產工業、三產服務業。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不斷髮生變化,產業的分類也越來越多,直到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頒佈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2013年、2019年經過三次修訂。2019年修訂特別針對一產提出了完善農村技術設施、人居環境、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聯動發展,針對二產將要淘汰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升級粗加工或附加值不高的產業,重點發展七大新興產業。

為什麼要說這些呢,主要是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這幾年各個城市的產業規劃都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智能科技、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

城市產業定位都很“高大上”,但就是招不來商。

所以,對於城市定位來說,千萬不要跟風。

我會在後續多聊聊關於城市該如何規劃產業定位、產業該如何選擇城市等方面的問題。

我是尚戰超,產城我來說,後續見!

【本文內容原創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