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張繼強 S0570518110002 研究員

蘆 哲 S0570518120004 研究員

報告發布時間: 2020年04月24日

摘 要

核心觀點

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會提及的就業目標。在2020年的關鍵時點上,這一指標仍將是衡量“保就業”的重要指標。我們發現GDP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存在季節性,且近年來我國呈現GDP增速下行、新增就業人數上行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一現象背後是經濟模式的轉變。我們結合歷史數據對第三產業的GDP佔比進行測算,並基於經濟結構、季節性、滯後性建立迴歸模型,測算後三季度的就業拉動效果。我們認為在促就業舉措的支持下,若新增就業目標仍維持前三年1100萬人的水平,全年GDP增速需達到2.7-3.1%左右。

GDP對就業的拉動存在季節性

從月頻數據上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存在一定季節性。受春節效應影響,3月一般為用人高峰,12月則是低谷,全年來看整體呈現一、四季度低,二、三季度高的趨勢。我們使用單個季度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該季度的實際GDP增速作為就業拉動率指標,用於衡量實際GDP增長1個百分點對應的新增就業。從季度數據上看,四個季度的就業拉動率有所分化,呈現Q2>Q3>Q1>Q4的關係。在一季度GDP增速-6.8%的情況下,全國仍實現229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也表明了低增速環境下歷史數據適用性的減弱,而這一衝擊難以持續到全年。因此我們採取分季度的方式測算就業拉動率。

就業拉動率上行背後是經濟結構的轉變

經典的奧肯定律表明GDP與就業間存在較強的正向關係,而近年來我國的就業情況則呈現GDP增速下行、新增就業人數上行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一現象背後是經濟結構的轉變。由於第一產業GDP佔比相對穩定,我們使用第三產業佔比作為經濟結構指標。相對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更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因此隨著第三產業GDP佔比的提高,單位GDP增長將能夠吸納更多的就業。分季度看,2016年以來第三產業GDP佔比基本呈現線性增長。因此我們假設今年第三產業佔比仍以近四年平均增幅上行,對今年二、三、四季度第三產業GDP佔比進行預測。

考慮滯後效應的就業拉動效果估計模型

就業是經濟的滯後指標,單獨使用當期數據進行測算可能存在一定偏誤。以今年第一季度數據為例,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8%的情況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仍錄得229萬人,一方面體現出就業的韌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上期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因此,我們以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被解釋變量,以當季GDP增速、上季度GDP增速、第三產業佔比和表示季節性的三個工具變量為解釋變量建立迴歸模型,並使用2013年以來的數據進行估計。模型的調整後R平方達95%以上,具有較好的解釋性。

保就業目標下的全年GDP增速測算

由於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核算不包括失業,因此這一指標所反映的就業情況存在一定樂觀傾向,結合保就業的硬約束,今年的新增就業目標難以調降。我們假設2020年度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維持前三年的1100萬人水平,並結合疫情衝擊的影響時間與新增就業的季節性拆分二、三、四季度目標。我們認為在一季度經濟挖深坑、而新增就業保持韌性的背景下,全年的就業拉動率有望達到350萬人/百分點以上,遠超近三年約200萬人的水平。我們認為,在11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目標下,全年GDP增速需達到2.7-3.1%左右。

風險提示:模型預測值存在偏誤,疫情衝擊持續時間超預期,城鎮失業率統計口徑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417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的第一條就是“保居民就業”,可見政府層面“保就業”的決心之大,而GDP增速目標則相對弱化。但“保就業”的實現仍需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增速上。但今年疫情衝擊之下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尤其表現在中小企業、第三產業受到衝擊。而2月12日教育部王輝司長表示,2020年還有約874萬大學生等待就業。在“保就業”的重要目標下,2020年GDP增速的底線需要達到多少?我們將在本文中進行測算。

GDP對就業的拉動存在季節性

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會提及的就業目標,2015-2019年目標值分別為1000萬、1000萬、1100萬、1100萬、1100萬,而對應的實際值均超過1300萬。在2020年的關鍵時點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指標仍將是衡量“保就業”的重要指標。從月頻數據上看,每月實現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存在一定季節性。受春節效應影響,3月一般為用人高峰,12月則是低谷,全年來看整體呈現一、四季度低,二、三季度高的趨勢。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在測算GDP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時也應考慮季節性。我們使用單個季度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該季度的實際GDP增速作為就業拉動率指標,用於衡量實際GDP增長1個百分點對應的新增就業。近年來GDP對就業的拉動效果不斷加強,而從季度數據上看,四個季度的就業拉動率有所分化,呈現Q2>Q3>Q1>Q4的關係,與上圖所示的新增就業情況相吻合。同時,在疫情爆發的特殊年份下,由於外生衝擊難以持續到全年,因此直接使用年度數據測算GDP與就業間的關係可能存在一定誤差。因此為減弱季節性的干擾,我們將採取分季度的方式進行測算。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就業拉動率上行的背後是經濟結構的轉變

經典的奧肯定律表明GDP與就業間存在較強的正向關係,而近年來我國的就業情況則呈現GDP增速下行、新增就業人數上行的趨勢。我們認為這一現象背後是經濟結構的轉變。由於第一產業GDP佔比相對穩定,我們使用第三產業佔比作為經濟結構指標。

相對於工業的資本密集特性,服務業更具勞動密集特點。目前我國已經處於“後工業化”發展階段,“知識”“技術”這類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對於人力資本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因此服務業佔比較高時,同樣GDP增速下對於就業的消耗也將有所增多。分季度看,2016年以來第三產業GDP佔比基本呈現線性增長。我們假設今年第三產業佔比仍以近四年平均增幅上行,從而得到二、三、四季度第三產業GDP佔比的預測值。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考慮滯後效應的就業拉動效果估計模型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季節性、經濟結構與就業的滯後效應,對GDP的就業拉動效果進行測算。就業是經濟的滯後指標,單獨使用當期數據進行測算可能存在一定偏誤。以今年第一季度數據為例,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8%的情況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仍錄得229萬人,從一定程度上也與上期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滯後拉動作用有關。因此,我們以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被解釋變量,以當季GDP增速、上季度GDP增速、第三產業佔比和表示季節性的三個工具變量為解釋變量建立迴歸模型,並使用2013年以來的數據進行估計。模型的調整後R平方達95%以上,具有較好的解釋性。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保就業目標下的全年GDP增速測算

現有研究成果對於保就業所需GDP增速的測算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首先,簡單使用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與GDP增速的線性關係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事實上兩者並非完全的線性關係,低增長環境下的經濟增速提升將需要更多的新增就業,這也與政府穩就業舉措下創設的一些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果較弱的臨時崗位有關。因此基於上述方法測算的GDP目標往往偏高。其次,直接使用年度數據測算可能忽略就業的季節性,也並未考慮疫情衝擊的時間範圍難以持續到全年。最後,在估計就業拉動效果時僅使用當季GDP增速則是忽略了就業的滯後效應。

因此,我們根據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將經濟結構、季節性、就業的滯後性均納入模型進行考量,並推算所需的GDP增速。由於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核算不包括失業,因此這一指標所反映的就業情況存在一定樂觀傾向,結合保就業的硬約束,今年的新增就業目標難以調降。我們假設2020年度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維持前三年的1100萬人水平,結合疫情衝擊的影響時間與新增就業的季節性拆分二、三、四季度目標,並應用模型估計結果倒推所需的GDP增速。我們認為全年的就業拉動率有望達到350萬人/百分點以上,遠超近三年約200萬人/百分點的水平。

我們判斷,在11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目標下,全年GDP增速需達到2.7%-3.1%左右。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從微觀層面看,促就業措施的加碼或將是今年就業拉動率高於以往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均已出臺關於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涵蓋創造崗位、扶持創業、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等方面。首先,新崗位的創造往往來自於經濟增長拉動效果較弱的行業,可能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勞動生產率損失。以河南省4月21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為例,其中重點激勵對“小店經濟”、步行街等領域。鼓勵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就業方式的舉措也使就業拉動效應強於經濟拉動效應。其次,創業企業在初創階段往往需要經歷一定的準備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也相對較小。最後,高校畢業生的擴招雖然能夠為新增就業人數託底,但由於勞動生產率偏低的原因,可能同樣難以實現經濟增長與新增就業的匹配。

此外,由於口徑問題,城鎮失業率中並未統計農民工返鄉帶來的潛在失業,這一現象同樣值得關注。農民工是新增就業的重要群體之一,而疫情過後的經濟低迷可能導致農民工的返鄉潮。一方面,在外需萎縮和內需尚未恢復的拖累下,大量農民工仍面臨“無工可復”的困境,從而導致其收入下滑,更多來自於最低工資保障。另一方面,城鎮的生活成本相對於鄉村仍偏高。農民工的返鄉意願或將有所提升。而城鎮就業數據統計中扣除了使用的農村勞動力,因此農民工返鄉帶來的潛在失業並未反映在數據中,未來仍需關注。

風險提示

1、模型預測值存在偏誤。由於迴歸模型存在標準誤,預測值的置信區間較寬,從而可能導致與實際結果產生一定偏離。

2、疫情衝擊持續時間超預期。我們對於分季度就業目標的設定基於疫情衝擊在二季度後逐步消散的基準假設。若疫情持續時間超預期,可能影響就業拉動效果測算的準確性。

3、城鎮失業率統計口徑問題。城鎮登記失業率扣除了使用的農村勞動力,限於非農業戶口。但大量的農民工返鄉構成“隱性失業”,同樣值得關注。

本材料所載觀點源自04月24日發佈的研報《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對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請以上述研報為準。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華泰宏觀|專題」保就業需要多少GDP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