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霸權——戰爭與世界格局(三)


貨幣霸權——戰爭與世界格局(三)


“佈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瓦解,美元脫離黃金,也就意味世界貨幣體系進入到浮動匯率主導的時代,也就是開始進入到了不受物質生產增長約束的時代,加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虛擬經濟急劇膨脹,並最終成為了現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例如,1970年,在美國的貨幣交易中與物質生產和流通有關的貨幣交易還佔到80%,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僅5年,就演變成“倒二八”,即與生產流通有關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據有關資料,到1997年已經只剩下0.7%。1985年~2000年,美國的物質生產只增加了50%,但是貨幣卻增長了8倍,也就是說,貨幣增長率是物質生產增長率的6倍……

貨幣霸權——戰爭與世界格局(三)


用“外行話”來解釋,就是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體系中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因為這之前各國都大量的持有它,而且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經濟體擁有如美國那樣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因此也就不具有可以支持起一種世界貨幣所需的國家信用。這種情況下,就等於美國掌握了國際貿易中的鑄幣權,只要印製美元,就可以從別國換得實物商品,而美國支付的則是由美聯儲印製的平均成本4美分一張的綠紙片,只要美元宣佈貶值,那麼美元持有者的一部分財富立時便會消失,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鑄幣稅“。而美國龐大的金融市場,和國家安全保障,使得賣主把手中得來的美元又放到美國玩”錢生錢“的遊戲性價比最高,這就使得花出去的美元又迴流到了美國,用於下一輪貿易的結算……物流經濟時代,帝國主語國家剝削的對象先是殖民地,後是第三世界國家,而貨幣經濟時代,利用貨幣霸權,包括歐洲、日本在內的工業國事實上都是美國的剝削對象。

貨幣霸權——戰爭與世界格局(三)

19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資本家的目標在於利潤而不是生產本身,如今只要炒作鈔票就可以賺錢,誰還會再去造實物商品?於是,大量的資金都被投入到了證券和房地產市場,截至到1999年,一半的美國人都把自己的錢投入到了股市,去作“錢生錢”的營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其下屬的金融子公司原本的業務內容是進行汽車貸款業務,所創造的利潤居然能佔到通用公司的30%,以致公司的許多高層領導都在琢磨“我們是否還應該繼續造汽車”?而安然公司,一家原本規模龐大且經營不錯的國際能源公司,在這種“錢生錢”遊戲迅速膨脹的形勢下經不起誘惑而“怦然心動”,大量進行場外能源衍生產品交易,為此不惜造假——也就是那場非常“著名”的腐敗醜聞,到了2000年安然公司的營業額中與能源生產有關的部分居然只佔3%,也難怪有人說“安然已經變成了一家投資銀行”。

由物流經濟向貨幣經濟的變化,也許政府可以進行微調,但總體趨勢是無法逆轉,不要忘記,正是因為歐洲的國王和貴族們阻礙了資本家去追逐利潤,才釀成了資產階級大革命,使得“國王們”遭到了貨真價實的“斬首行動”。正是這樣,美國在上世紀整個90年代GDP總值增加了4萬多億美元,其中製造業所佔的比重還不到10%,製造業在全部GDP中所佔的比重也從90年代初期的24%掉到目前的18%,美國目前的商品進口已相當於國內製造業產出的40%。2000年美國股市的資產泡沫開始破滅,但是,對不起,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並沒有變,因此美國物質生產部門的困境不僅沒有改善,還在經濟衰退中變本加厲的被打擊。2001年美國的製造業是35%的負增長,到2002年又下降了0.6%。根據美國商務部2003年1月份新公佈的數字,在2002年12月美國新增101萬失業人口,其中65萬都是製造業工人。到2002年第四季度,美國的企業投資竟連續下降了七個季度,如此不顧本國物質產業生產部門的死活,國會山與白宮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是誰足夠顯而易見了吧?

在這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中,很快,連微調也變得難以完成了,按格林斯潘的話說,出現了一種“非理性的繁榮”,而這,要從上世紀的1995年前後說起。

貨幣霸權——戰爭與世界格局(三)


兩次浩劫,使得歐洲人對戰爭的態度趨於理性,但這不等於說降低了他們對歐洲統一市場的渴望,靠著一天幾個土豆的報酬,西歐人在短短數年間重新建起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同時也再一次燃起了以和平方式完成統一的希望——從“煤鐵協議”到“歐共體”再到“歐盟”,

到了1993年,歐洲一體化開始了一項實質性的舉動——統一貨幣。93、94、95近3年來,各國為了達到統一貨幣的基本要求,財政緊縮的力度不斷加大,這引起總需求下降,進口減少和失業率上升。到1997年,歐盟國家財政赤字在GDP中的平均比重,已從1993年的6.4%降到2.4%。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國經濟如果處於緊縮中本幣應趨於堅挺,但實際上自1995年以來除了遊離於統一貨幣之外的英鎊外,歐洲國家貨幣對美元的比值卻是一路下跌,到1997年末與1995年末相比,馬克下跌了27%,並曾一度超過30%,法郎下跌了25%,有些歐盟國家本幣貶值的幅度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