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德牛留栓与您分享:少数民族之拉祜族

优德牛留栓与您分享:少数民族之拉祜族

优德牛留栓与您分享:少数民族之拉祜族

人口分布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民族称谓

拉祜族自称“拉祜”,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他称有“史宗”“野古宗”“苦聪”“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于1953年统一族称为“拉祜族”。1987年后,经民族识别,又先后将散居各地的“苦聪人”“老缅人”正式归属统一的族称“拉祜族”。

历史渊源·语言文字

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当属古代羌人族群,早期与彝语支其他民族的历史难以区分。最初在北方过着游牧生活,后来辗转南下,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可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可互相通话。拉祜族过去无文字,曾以木刻记事,结绳记数。新中国成立以后,语言工作部门制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的勐朗坝、东回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新拉祜文。现在,拉祜族通用拉祜语文和汉语文。

文学·艺术

拉祜族的文学形式主要为民间口传,《杜帕密帕》是其民间广泛流传的史诗。

拉祜族喜歌善舞,其在婚丧嫁娶、喜庆寿诞、宗教祭祀、农事活动乃至客人相访时多以歌舞表达感情。芦笙舞是拉祜族最喜爱的传统舞蹈,作为一种集体舞,大致由130余个套路组成。芦笙舞会是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欢庆形式,届时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圆圈,伴随芦笙的曲调舞蹈跳跃,通宵达旦。拉祜族常用的乐器有葫芦笙、三弦和口弦等,尤其是葫芦笙,从制作工艺到应用都充满神奇色彩,伴之有生动的神话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