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南方的四月已然盛夏,林荫葱茏,蝉鸣四起。昆明起飞,一个小时后便落地版纳,走出机场,目光一扫,滴滴司机早已恭候多时。


每次坐车的时候,点开地图,看着定位的小蓝点,一点点向目的地靠近的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成就感,就好像一个翻越千山万水踏破铁鞋的伟大目标即将实现。去勐海的路还算好走,伴随着盘山公路和坡上坡下,车窗外热带气息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望向车窗外,土地尽头是山,群山环绕之下,山腰雾气缭绕,农田湿地上有水鸟惊蛰飞起,正当我看的发呆之时,司机师傅说,勐海到了。

【忆】

这次西双版纳勐海的旅行,让我偶然间的回忆起小时候对于茶的一些记忆。儿时对于茶的几个小片段,记录与此,算是感慨下已不在少年。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便倒水沏茶,从被手摩擦的锃亮的铁罐里拿出北方人爱喝的毛尖,抓上一把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端起暖壶,滚烫的开水顺着杯壁“刷”的一声将沉在杯底的茶叶冲上水面,伴随着茶叶上上下下的舞动,有一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悲壮感。

小学的暑假,大都是和妹妹在爷爷奶奶家度过,每天和表妹跑出去疯玩,玩累了回来又热又渴,满身大汗,没有饮料,白开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比毒药还难喝。在爷爷家炕上的柜子的角落,始终摆放着四个暗红色的印有花纹的茶叶罐,还有一个略带茶垢的大玻璃杯,每次打开里面都装着的茶水,咕噜咕噜一阵牛饮,带着不小心涌进嘴里的几片茶叶,那种感觉就像把一个在沙漠中将要渴死的人扔进游泳池里的感觉,从耳根到脚底,仿佛全世界都不再燥热难耐,而是一片绿幽幽的清凉。

后来我知道了那是一种很便宜的茶叶,一条条的赭石色像小树棍一样,被开水冲泡后就会慢慢的舒展开来,在水中慢慢旋转,渐渐变成一片大的茶叶沉在杯底,有人说是碧螺春,有人说是毛尖,但无论是什么茶,长大以后喝茶却再也没有那时的感觉了。

之后上了初中,周杰伦开始风靡大陆流行音乐圈,每天晚上放学我都会和同桌骑着自行车去离学校很远的一家音像店翻磁带,专辑10块一盘,翻录的合集5块一盘,随身听的音质不敢恭维。初二,周杰伦发布了第二张专辑《八度空间》,其中有一首歌《爷爷泡的茶》让那时的我格外喜欢,仿佛就在那时,在我心里对于茶的理解伴随着周杰伦的歌词一起成长了起来。

成年之后认识了一些爱茶的朋友,于是我也开始喝茶,但不知为什么,长大后喝的那些茶大都特别苦涩,也许是因为爷爷家的茶给我的感觉过于深刻,每次朋友们一起喝茶的时候,听到茶字,脑海中总会自动浮现出那种甘甜微凉的感觉,可拿来一喝,感觉完全不对。

虽然喝过不少茶,但我还没有完全养成喝茶的习惯。每次喝完奶茶之类的饮品后,总有一种喝天然毒药的感觉。想象一下里面人造脂肪、防腐剂、乳化剂等等食品添加剂,就会自动脑补出一幅在化学实验室拿烧杯试管畅饮的画面。

从工作之后开始,时常加班熬夜,对咖啡的依赖愈发强烈,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内心对咖啡的苦涩产生了一丝又一丝的抵触,反而对以前不怎么热衷的茶香有种莫名的期待和喜爱。方文山的歌词写得好,“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我没那么矫情,但是一杯茶,一本书,晒着太阳,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幸福的时刻了。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游】

我们这次探访的贺开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东南部的勐混镇,属于拉祜族聚居区。与著名的老班章古茶山同处一条山脉,相距仅十几公里,是云南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从勐海县的勐混镇出发,开车一路向山中行进,途径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等傣族和拉祜族村寨,山中的许多古茶树就生长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形成了一幅“林茶错综,寨在茶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景致。贺开古茶山上的古茶树的树龄大都在100~800年之间,其中100~500年的古茶树占一半以上。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百润”之由来。“百”,十十也,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润”,上曰润之,泽也,滋也,益也。

勐海是普洱茶的源头,也是古时候茶马古道的起点。在勐海县勐混镇的贺开古茶山上,一家茶庄的主人家一边为我们冲泡着当地的古树茶一边向我们介绍普洱茶。

普洱茶其实并不是指茶的名字,而是泛指整个普洱地区产的茶。我们所在的贺开古茶山上有成千上万颗千年古茶树,这些跨越了历史年轮的古茶树如今依旧枝繁叶茂,老树结新芽,当地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来自茶叶。茶庄老板在和我们聊天之余也不忘向我们推荐自己家炒的古树茶,其实茶的味道确实很不错,熟茶,回甘快,去涩之后便是唇齿甘甜,回味无穷。于是和老板谈妥,带我们去体验一下采茶和制茶的过程,我们便买下他的茶叶,老板爽快人,一口答应,说午饭过后便带我们上山采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贺开古茶山距贺开村委会曼弄老寨约一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是勐海地区最大规模的茶源产地。贺开古茶山横跨连接班盆,班章及整个布朗山茶区,曼迈及曼弄新老寨三个拉祜族村寨,集中连片的古茶园生长树龄在200到1400多年的古茶树多达200多万株,占地一万六千亩。古茶园由拉祜族同胞们守护,他们与森林为伴,种植茶树,代代相传,茶树包围了村寨,村寨滋润了茶山,拉祜族文化融入古茶山,也孕育了古茶的独特气质。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茶的古字是荼,但荼是个多义字,苦荬菜是荼,山茶是荼,茅草也是荼,实在不易分开,所以古人给荼减了一画,变成了茶。陆羽写茶经之前就已经有了通行的茶字。饮茶有茶道,其道近乎禅,所以才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采茶讲究“一芽两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熟练的采茶工人一天可以采摘25斤左右的茶叶。

好茶的生命是悲壮的,从高冷紧裹的幽香,到一生只为一人,将生命完全打开毫无保留地浓烈绽放,之后会有第二泡,第三泡,然而次数多了就淡了,不是后面的水不好,而是茶没味道了。

还有一种说法叫“从来佳人似佳茗”,听起来很是矫情。真正的好茶是不矫情的,当然好姑娘也不矫情。各位君子,如果你遇到一封没开的好茶或好姑娘,一定要珍惜她。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采茶之后便是晒茶,将茶叶上的露水晾干。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在古代,从西双版纳到德宏州的沿边一带,傣族是是势力最大的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建立政权,元朝后又成为中原王朝册封统治当地的土司,当地的其他民族均在傣族的统治之下,傣王一般会将一些民族首领封为“叭”的世袭土官,按等级有“大叭”、“二叭”、“三叭”之分。“大叭”受封时傣王赐给的信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把金色大伞,因此最大的“叭”也叫作金伞大叭。叭言冷的“叭”就是傣王封的叭,他的名字是言冷,而且被封为“金伞大叭”,所以称为叭言冷,其后人现在仍在景迈山种茶、做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炒茶用的锅

关于普洱茶的传说,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 布朗族、佤族、拉祜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传说中叭岩冷死前留下遗训:留下的金银财宝会有用完之时,留下的牛马生出会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茶种方才能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澜沧江流域是公认的茶的起源地,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驯化野生古茶和栽培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已知最早有名有姓的茶祖。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习】

炒茶讲究火候和“手活儿”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炒茶过程中,一定要带上手套“翻茶”,否则高温的铁锅很容易灼伤双手。我自己也上手试了一下,铁锅的温度很高,如果不懂得炒茶的技巧,非常容易被灼伤。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炒好茶之后,开始下一道工序——揉茶。让茶叶更好的融入高温下,保持韧性。专业的制茶师傅开始了揉茶,揉茶的手法,看起来有点像揉面。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揉好的茶叶晒干之后经过高温压制便形成了茶饼。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用布将茶包裹成圆形状等候压制成茶饼。先是用机器高温压制一次,之后再用大理石长时间压制。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茶饼要放在这沉重的大理石下压上几分钟。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最后一步便是包装了,都是人工操作,确实辛苦。体验了这一系列的制茶过程,深感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不易,我是打心底里钦佩。从千年古茶树上采下的茶叶就这样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制成了一块一块的熟茶饼。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千年古茶树,仅一棵树的年产值就可以达到20万元。

平生光影短,不如茶相伴,造访滇南千年古茶山,习古老制茶工艺!

此次西双版纳勐海的旅行收获颇丰,学习了制茶的同时,也深感每一道茶都凝聚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的辛勤与智慧,也了解了丰富的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