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德牛留栓與您分享:少數民族之拉祜族

優德牛留栓與您分享:少數民族之拉祜族

優德牛留栓與您分享:少數民族之拉祜族

人口分佈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拉祜族分佈在中國、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家,中國境內的拉祜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西岸,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等縣。

民族稱謂

拉祜族自稱“拉祜”,有“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他稱有“史宗”“野古宗”“苦聰”“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於1953年統一族稱為“拉祜族”。1987年後,經民族識別,又先後將散居各地的“苦聰人”“老緬人”正式歸屬統一的族稱“拉祜族”。

歷史淵源·語言文字

拉祜族歷史悠久,其先民當屬古代羌人族群,早期與彝語支其他民族的歷史難以區分。最初在北方過著遊牧生活,後來輾轉南下,進入雲南和中南半島,最終定居於瀾滄江流域。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可分為拉祜西、拉祜納兩種方言,可互相通話。拉祜族過去無文字,曾以木刻記事,結繩記數。新中國成立以後,語言工作部門制定了以拉祜納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瀾滄江拉祜族自治縣的勐朗壩、東回一帶的語音為標準音的新拉祜文。現在,拉祜族通用拉祜語文和漢語文。

文學·藝術

拉祜族的文學形式主要為民間口傳,《杜帕密帕》是其民間廣泛流傳的史詩。

拉祜族喜歌善舞,其在婚喪嫁娶、喜慶壽誕、宗教祭祀、農事活動乃至客人相訪時多以歌舞表達感情。蘆笙舞是拉祜族最喜愛的傳統舞蹈,作為一種集體舞,大致由130餘個套路組成。蘆笙舞會是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歡慶形式,屆時男女老少手拉手圍成圓圈,伴隨蘆笙的曲調舞蹈跳躍,通宵達旦。拉祜族常用的樂器有葫蘆笙、三絃和口弦等,尤其是葫蘆笙,從製作工藝到應用都充滿神奇色彩,伴之有生動的神話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