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上党郡被围,冯亭这样做,促成三晋抗秦符合当时的选择

战国时期,可能有一场巨大的战役,对战国七国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了七国一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是这样记载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上党郡被围,冯亭这样做,促成三晋抗秦符合当时的选择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日:“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这是关于上党郡被秦国围攻前的处境,当时,上党郡被秦军围困,危在旦夕,上党郡郡守冯亭和部下们商量着怎么解决上党郡问题,他们的决策将决定上党郡将来走向,可以说当时上党郡是秦兵压境,看着是黑云压城城欲摧那种,非常的危险了,而上党郡等人只能够自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上党郡现在的危机。

长平之战,上党郡被围,冯亭这样做,促成三晋抗秦符合当时的选择

秦国商鞅变法,力图变强,范雎入秦,提出“远交近攻”战略,首先进攻魏国,之后则进攻韩国,随后韩国相继失去少曲、高平、南阳、野王,上党郡失联,而上党郡也因此被围困,是长平之战的一个起因。

而上党郡为什么会被围困呢,这就要从战国当时的情形说起了,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时期,进行了一次变法,也是著名的商鞅变法。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峰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不断变强,注重法律,也重视军队发展,建立由军功来封爵的制度,大大的激发了士兵的积极性,士兵都英勇善战,为建功立业而发展,让秦军的军队迅速强大起来,秦军的农田经济等也快速发展,秦国的综合国力渐渐变强,成为了七国最强国家。

公元前265年,魏人范雎入侵,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策略,而当时秦王也采纳了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作为一个基本国策,从而开始实施了起来,秦国派出了当时的将军白起,开始进攻魏国,之后,则开始进攻韩国,而之后,可能当时秦国的将军王龁也被白起带上,一块战斗韩国。

要知道白起可是一个常胜将军,善于用奇兵,往往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对手给打趴下,而白起也连连打胜战了,这是当时战国时期都很有名的将军。

白起领命之后,开始进攻韩国,相继续攻占了韩国的少曲、高平、南阳、野王,公元前261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而然后则是进攻上党郡了。

而秦国为什么要进攻上党郡呢,自然是为了大一统了,当时,秦赵所处的位置可能是中原一带,而想要获取更大的土地资源,则需要占领中原那带的领土,那是当时来说地理位置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土地肥沃,而且兵强马壮,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秦国就想要占领上党郡了。

秦国兵强,韩国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只能对上党郡由之任之。

再来说说当时的韩国,韩国当时国力很弱,秦国来进攻,基本上没有什么战力了,也没有军队能够抵挡得住秦国的虎狼之师。由于韩国有心无力,所以,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领土被秦国占领,当时上党郡被围攻,韩国依然没军力同秦国战斗,也只能够由之任之了,这对韩国来说也是很无奈的,不过,韩国也是无能为力了,只能够让上党郡人民百姓自己决定了。

长平之战,上党郡被围,冯亭这样做,促成三晋抗秦符合当时的选择

冯亭和上党郡人民商议,献出上党郡,促成三晋抗秦,以求自保,事情一步步发展,到后来的长平之战

由于韩国不帮助上党郡,上党郡的人民百姓只能够自救了,上党郡郡守冯亭和人民百姓商议,认为上党郡的处境非常危险,秦兵围而不攻,就是想要上党郡的人民百姓自己投降,秦兵就进入上党郡城内,而到时候,上党郡十七座城池都难以保住,因为秦国吏法很严酷,到时候说不定上党郡会遭受吏发折磨,韩国人民百姓可能难以承受得住。

冯亭就和上党郡人民百姓说,不如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如果赵国接受的话,那秦国就会发怒,而秦国就会进攻赵国,而这时候,韩国也会出兵,再接着魏国也会参与进来,从而就促成了三晋抗秦。最后冯亭和上党郡人民百姓大成了一致,认为这样做没错,于是,他们就开始行动了起来,思索着怎么把上党郡献给赵国,然后赵国又会怎么和秦国战斗在一块。

这是上党郡被困,冯亭献上党郡的一个原因,之后则会是赵国的反应,秦国的反应,接下来,小果会一一为大家呈现。

可以说说你对长平之战的理解,欢迎留言,转发,点赞,感谢支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