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本文轉載自“中國生物技術網”微信公眾號。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1906年時的中東鐵路

1910年秋天,鼠疫由中東鐵路經滿洲里傳入哈爾濱,隨後一場大瘟疫席捲整個東北。疫情持續了6個多月,席捲了半個中國,造成了6萬多人死亡。隨後的調查表明,鼠疫源自土撥鼠。土撥鼠體形碩大,其皮毛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貿易。

當時的中國清政府採取了包括封鎖隔離、戴口罩、旅行限制,以及邊境封鎖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率。然而,仍有超過6萬人死亡,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之一。

當疫情最終得到控制時,清政府在靠近“震中”的奉天府(今瀋陽)召開了國際鼠疫會議。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和法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的病毒學家、細菌學家、流行病學家和疾病專家出席了會議。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1911年,發表在法國《Le Petit 》上的《滿洲上空的死神》

會議目的是找出疫情爆發的原因,瞭解哪種抑制手段最有效,弄清為什麼疫情傳播得如此迅速,並評估第二波疫情爆發可採取的措施。雖然這次會議也有一些指責的聲音,但它基本上是一次真正的學習交流嘗試。

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大流行病,但是對應對措施的響應和個別領導人的我行我素,使全球的抗疫進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礙。因此,能否借鑑一個多世紀前大合作成功抗擊疫情這段歷史呢。

今天,病毒已被種族化,連世界衛生組織都受到了攻擊與傷害。主要國家之間不合作,甚至爭奪資源和控制權,而較貧窮的國家則基本上只能自謀生路。

與1910年相比,我們出現了一個兩極分化和分裂的世界。

土撥鼠和瘟疫

1910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大瘟疫是毀滅性的。從當年秋天到第二年疫情最終被抑制,估計有63000人死亡。當疫情蔓延到哈爾濱時,它成了世界各國爭相報道的新聞頭條。

哈爾濱當時是一個幅員遼闊、農業地位重要但人口稀少的地區,位於中日俄三國勢力範圍的交匯處。大部分領土由中國統治,日本控制著大連周邊的港口地區,俄國控制著滿洲里的鐵路。

哈爾濱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許多俄國人都曾在“中國東方鐵路”公司(今濱洲線、濱綏線、哈大線)工作,該公司將西伯利亞大鐵路與當時日本控制的大連連接起來。大連也是很多從事與鐵路相關貿易的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包括動物皮毛貿易,而疾病最有可能就是從這個行業來的。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蒙古胡克湖附近大草原上的一隻土撥鼠

土撥鼠是一種齧齒動物,主要生活在蒙古和中國東北的草原上。長期以來,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毛皮商從當地獵人那裡購買貂皮和水獺皮毛,但他們對土撥鼠粗糙的皮毛從來不感興趣。但是,在本世紀初,新的染色技術的興起使土撥鼠皮毛成了一種優質皮草的廉價替代品。

在病毒爆發的前幾年,外國買家從成千上萬的本地遊牧獵人那裡收購土撥鼠皮,也導致了其價格飆升。農村獵人長期以來一直避免將患病的土撥鼠作為食物,但他們從未考慮過將患病的土撥鼠皮毛丟掉,尤其是當它們的價值如此之高時。

要查明鼠疫最初的爆發是很困難的,但俄國醫生首先在位於中俄邊界的內蒙古小鎮滿洲里所發現的。他描述,症狀令人驚恐,首先是發燒,繼而出現咳血。在滿洲里,死者屍體被留在街上,鐵路貨車變成隔離病房。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1910年中國東北大瘟疫中的死者

就像今天病毒通過航空路線迅速傳播一樣,當時的鐵路也促進了病毒的傳播。土撥鼠皮沿著中東鐵路到達齊齊哈爾,然後再到哈爾濱,而很多人都是沿著這條路線走的。

肺鼠疫的病例出現在天津、北京和京漢鐵路沿線的主要鐵路終點站。甚至距離滿洲里3200公里的上海也報告了一起病例,政府甚至考慮封城來防止更廣泛的感染。在擁擠的哈爾濱貧民窟,這種疾病迅速蔓延。到1910年11月8日,哈爾濱的死亡人數為5272

最初的反應與爭論

考慮到20世紀初的物流水平非常有限,人們對疫情爆發的反應還是很迅速的。

政府使用經過改裝的火車為與該疾病有接觸的人建立了隔離中心,包括疫情死者的家屬以及從事皮草貿易相關從業者的親屬。

如果被隔離者在5到10天內沒有出現症狀,就會被解除隔離,並戴上一個鉛封的腕帶,表明他們沒有被感染。但如果出現了症狀,考慮到該病的死亡率接近驚人的100%,整個貨車中的人基本上在劫難逃。而且,死者禁止埋葬,必須集體火化。

在哈爾濱,中國政府的首席醫生伍連德正在設法控制疫情爆發。伍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劍橋大學。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這是伍連德醫生在1910年至1915年之間拍攝的照片

伍連德醫生開始對死亡患者進行屍檢,並最終確定該疾病是肺鼠疫而非腺鼠疫。這兩種鼠疫之間的差異在於感染位置,前者感染髮生在肺部,後者感染髮生在淋巴腺。他還強烈建議戴口罩。

到了1911年初,中國已經動員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和流行病學家到哈爾濱會合。伍連德意識到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中國農曆新年是1月30日開始,對於這麼多國人來說,在每年一次的返鄉過程中限制出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感染率沒有降低,則有可能爆發成為全國性的流行病。

但當時針對疫情的措施很嚴厲,任何出現感染的旅館都被燒成平地。但總體而言,伍連德的抗鼠疫措施奏效了。所謂的“衛生區”、隔離、封鎖、旅行限制和戴口罩等措施都已實施,似乎已使哈爾濱的感染率在1月底前下降。

然而,感染已沿著鐵路線蔓延。到1911年1月初,瀋陽已有2571人死亡。最終,瀋陽的隔離和旅行限制開始生效,感染率下降。但是鐵路線一直延伸,靠近主要港口城市大連的幾個城鎮都報告了病例。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中東鐵路

在大連,對火車和輪船乘客進行了大規模的檢查,線路隨後被關閉,並命令到達大連的輪船隻能留在港口。這意味著鼠疫從未登錄大連。

儘管整個中國東北甚至其他地方的病例不斷增多,但在哈爾濱,伍連德宣佈鼠疫在1911年1月底得到了控制,並對死者進行了大規模的火化。

然後人們召開國際會議試圖找出疫情爆發如此嚴重且廣泛的原因,以及哪種抗疫措施效果最好

瀋陽會議

耶魯大學的William C Summers教授在2012年在對中國東北大鼠疫的研究中指出:“到1911年1月底,某個國際專家聯盟在中國聚集的勢頭迅速建立。”

這次會議對中國人來說並非沒有風險。

中國境內這條橫貫領土的鐵路線由俄國控制,日本佔據大連並控制著中國北方的這個主要海港,歐洲大國和美國在中國各地擁有通商口岸。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哈爾濱的Kitajskaya大街,攝於1932年

儘管如此,中國還是推進了會議舉行,這幫助中國避免在疫情結束之後被指責無所作為。所有與會者都保證會議主要是與科學調查有關,而非對中國進行的進一步外部控制。

在1911年4月3日,奉天國際鼠疫大會隆重召開,伍連德擔任主席,會議邀請了來自11個國家的130個人參加,其中包括來自各國著名研究所的衛生專家和醫生。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設法消除有害的科學謠言,並試圖找到細菌的根源。這在當時是高水平的科學,涉及細菌毒素、凝集素和變異菌株。

會議還討論了諸如咳嗽之類的傳染方式和諸如芽孢桿菌在食物上傳播等錯誤理論。甚至有人談到我們現在稱之為無症狀患者和超級傳播者。

遏制疫情是一個主要議題。什麼方式最有效?當然是緊急社交隔離和旅行限制措施。而且,早在伍連德發現細菌引起肺炎之前,他就已經倡導使用口罩。此外,防疫醫院的迅速建立也將感染者和潛在感染者與普通醫院患者隔離開來。

一百年前的鼠疫大流行是怎麼被成功遏制的?我們能否借鑑歷史?

哈爾濱火車站,攝於1900年

會議於1911年4月28日結束,伍連德致閉幕詞。最終,中國對西方列強和日本會利用這次會議推進對華政治目標的擔心並沒有實現。

會議的結論和決議涉及鼠疫的科學防治、改善衛生的必要性、檢疫隔離規定以及此次疫情爆發的根源——土撥鼠。

伍醫生在會議閉幕時強調:“應盡一切努力在中國開展有效的醫學教育。”

全球反應

在1911年,還沒有世界衛生組織。限制疫情蔓延並抑制疫情的工作由各個相關國家承擔,而且這些國家通常在政治上是對立的。

在瀋陽,只有科學家們預見了全球政府間合作應對以及建立全球衛生組織的必要性,而政治人物並沒有這種先見之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情況的確開始出現,在1919年巴黎和會之後國際聯盟成立。國際聯盟通過由醫療專家組成的衛生機構處理與衛生有關的事務。

該衛生機構的目標是消滅麻風病、瘧疾和黃熱病,併成功地遏制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俄國爆發的傷寒以及在中國爆發的各種霍亂和傷寒疫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聯盟的繼承者聯合國創建了世界衛生組織。

中國東北大鼠疫最終並未以任何嚴重的方式傳播到中國其他地區、蒙古或俄羅斯。大連港口的關閉阻止了鼠疫從中國東北擴散到日本、韓國、香港和亞洲其他主要地區。

鼠疫本可能通過遠洋輪船擴散到歐洲、美國等世界各個角落,但這都並未發生。

歷史學家Summers表示,成功遏制疫情要歸功於各方的共同合作。

他說:“在應對其他全球性流行病的挑戰中,正確的知識、正確的資源和正確的人員並不總是能夠結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當今世界各地採取的措施,如建造專門用於隔離的醫院、規定戴口罩、加強衛生措施、旅行限制、組建專門的醫護人員隊伍等許多方面,都與110年前中國東北採取的措施很相似。

但是,現在一些主要國家似乎對協調一致應對衛生危機的興趣不大,而且任何非政治性會議的前景似乎都很暗淡。

1911年時,世界著名的疾病專家都希望能來中國。

也許這就是新冠病毒爆發後的某天,我們會看到的情況:全球科學家能繞開政客尋找機會匯聚一堂(在線),分享和討論關於新冠肺炎的所有信息。

本文大部分內容編譯自CNN,並作了少量修改,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CNN。

End

今年起,做試管嬰兒可能需要多備一個「證」

NEJM發佈紐約2醫院產婦新冠病毒普查結果,15.4%呈陽性,87.9%系無症狀感染者

Nature Medicine:新冠患者傳染性始於症狀出現前2.3天,發病前0.7天達到峰值

PNAS:劍橋學者揭示SARS-CoV-2進化網絡,“原始類型”多見於美澳

Nature:成年腦細胞受損後,會恢復到胚胎狀態進行自我修復,且再生還需“神秘嘉賓”來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