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他是誰?

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天漢二年,漢武帝將派兵征討匈奴,當時朝廷內的主要大將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李陵,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驍勇善戰,聲名赫赫,而且那時候已經是戰功卓越。出征掛帥,理當“非陵莫屬”。然而皇帝卻沒有派李陵掛帥,派了誰呢?派了李廣利為大將軍。李廣利是何許人也?李廣利是漢武帝的一位寵妃李夫人的哥哥。這位李夫人不但人長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她的另一個哥哥就是西漢有名的樂師李延年。也就是說李廣利是漢武帝的大舅哥。派他掛帥,是想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漢代有個規定,不建軍功不能封侯。說白了,就是漢武帝為了討得美人的歡心,才把這個機會故意的留給了李廣利。但是漢武帝也知道李廣利是個庸才將軍,為了穩妥起見,又委派李陵做李廣利軍隊的後勤保障(將輜重)也就是運送糧草及武器彈藥。

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詔書一下,李陵是一百個不樂意,所謂的後勤保障那都是西遊記裡“你挑擔,我牽馬”的活,那都是豬八戒和沙和尚一類人乾的,我李陵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我憑什麼給一個靠外戚當上將軍的庸才搞後勤?那不去總得有個理由啊,於是李陵對漢武帝說:我願意帶五千步兵單獨出征,深入匈奴腹地,以分匈奴之兵。漢武帝一聽就知道李陵不願意給李廣利打下手了,說你要單獨出征也行,但是我可沒有更多的兵力支援你。其實漢武帝是想難為一下李陵,因為只帶五千兵去打匈奴那是以卵擊石,想借此逼著李陵為李廣利墊後。李陵當時很堅決的說,我就帶五千步兵出征。漢武帝無奈,只能準了李陵的奏摺。漢武帝想來想去還是不放心,就令老將路博德率兵接應李陵,沒想到的是這路博德也不願意當這豬八戒,他也上書說:現在正是秋季,匈奴兵強馬壯,等明年春天,我願意和李陵各帶五千兵合擊匈奴。這下漢武帝是龍顏大怒,他沒想到祿波德是不 願意當豬八戒才上書的,他認為是李陵說完大話後悔了,不敢出兵了,才指使路博德打的這份報告。當時就命令李陵,或者你馬上去給李廣利押運糧草,或者你馬上給我出兵打匈奴。

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陵踏上了征程。李陵出兵之初非常順利,沒有遇到匈奴主力,一路勢如破竹,還派人回到朝中,向漢武帝報捷。但是後來形勢急轉直下,李陵的五千步兵與匈奴右賢王的三萬強兵正面遭遇了。面對強兵,李陵豪不膽怯,沉著應戰,殺敵甚眾。捷報再次傳回朝廷的時候,文武百官紛紛向漢武帝祝賀,祝賀大漢朝有如此勇猛的精兵強將,讚歎李陵不愧是李廣的孫子。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匈奴大單于又率八萬騎兵,圍攻李陵。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強敵,李陵自知寡不敵眾,好虎架不住群狼啊 !於是,且戰且退,向漢朝邊境靠攏。此時的匈奴大單于經過與李陵的反覆較量,也已經疲憊不堪,而且他也發現李陵在不斷得向漢朝靠攏,他擔心會有漢軍埋伏接應李陵,於是準備撤兵。假如這時候匈奴真的撤兵了,那李陵無意是大漢的英雄,漢武帝也將又多了一次戰勝匈奴的輝煌歷史。可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意外又發生了。李陵的一個部下,因受到了上司的羞辱,隻身逃亡匈奴做了叛徒,這個可惡的“普志高”向大單于透漏一個天大的絕密。他告訴大單于李陵之軍沒有後援,而且李陵作戰之所以能夠以一當十,就靠一種可以連發的弓箭——弩機。它是普通弓箭的升級版本,現在這種弓箭將用盡,如同猛虎失去了雙翼,所以李陵的大勢已去。匈奴大單于一聽是大喜過望啊 。立刻發動了更為猛烈的總攻。此時的李陵處於山谷之中,匈奴的軍隊從兩邊的山上向下投大石塊,李陵所剩三千士兵傷亡慘重,已經無法繼續向漢邊境撤離,最終李陵投降,僅四百人逃歸。李陵投降的地方離漢境只有百餘里,馬上就要回到家了,卻沒有一隻部隊出來接應一下。

滿朝文武聽說李陵投降,震驚無比。你李陵不是別人啊,你是李廣的孫子,是大漢勇猛的象徵,你可以戰敗,但你應該“殺身成仁”啊,你怎麼能夠投降了呢。眾人“皆罪陵”。(都說李陵有罪)。漢武帝更是惱羞成怒,羞憤難當,一拍龍案,正要大發雷霆的時候,一眼看見了司馬遷。就問司馬遷:你怎麼看李陵投降之事呢?這司馬遷當是只是個吏祿六百石的小官,相當於現在一個小縣的縣令,平時朝議的時候他是沒有資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他的工作就是記錄皇帝和朝臣的談話內容的。皇帝這突然一問,司馬遷沒有更多的考慮,就直言相諫,他說首先李陵是國士(只有一國之中最優秀的人才可以稱為國士)!他一心就想報效國家。另外,李陵帥五千兵深入匈奴腹地,與數萬敵軍奮戰多日,殺敵過當,雖然戰敗,但是他的戰功可以告慰天下,再有,李陵是迫於形勢詐降的,以後他也許還能伺機報答漢朝。司馬遷的話還沒有說完,漢武帝就大喝一聲,命人把司馬遷打入大牢定罪“誣上”——誣陷皇上,判處死刑。大家說司馬遷冤枉不?並不是說皇帝要判李陵死罪了,司馬遷為李陵說情而激怒的皇上,是你漢武帝讓我來發表意見的,結果還攤上了這殺身之禍。那漢武帝為什麼發火呢?原來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就懷有私心,可李廣利率三萬出兵,殺死匈奴一萬人,而自己卻損失了兩萬人,這樣的結果讓漢武帝無從加封,現在司馬遷盛讚李陵,在漢武帝看來,就是借李陵之功指責李廣利的無能,也是在嘲諷他誤用了李廣利。這就是司馬遷因言獲罪的經過。那李陵到底投降匈奴了嗎?他隻身被俘匈奴,他的妻兒老小又怎麼怎麼辦呢,那更是一段讓人悽然淚下的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李陵被俘一年以後,漢武帝終於醒悟了,他明白了路博德的上書,不是李陵反悔所唆使,而是老將的奸詐。他也感覺到了司馬遷的冤屈。於是,他首先派人慰問安撫了李陵的部下,然後提拔了司馬遷為中書令。最後他派出了二十萬大軍攻打匈奴。並且命令公孫敖率四萬大軍出征,其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匈奴接李陵回來。可見此時的漢武帝對李陵的重視,其改正錯誤的決心也是可見一斑了。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假如這次行動成功,我們的當事人都將更加光彩照人:武帝的雄才大略之上,將加上一層襟懷坦蕩;李陵將成為漢代名將,甚至可能建立更大的功勳,和衛青、霍去病比美;司馬遷的召對也將成為仗義直言的典範,而且受到後人的尊崇。然而可悲的是公孫敖並沒有接回李陵,他到匈奴後捉到一個俘虜並詢問李陵的下落,這個俘虜說:李少卿(李陵字少卿)正在幫大單于訓練兵士以對付漢軍,所以公孫敖就沒有去見李陵,而是直接回來了,並向漢武帝報告了這個情況。可以想象一下,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其盛怒當會如何。我漢家派了二十萬大軍,其中四萬專為接你而派,而你竟然為匈奴效力!一怒之下,下令將李陵妻兒老小全部殺光!李陵在匈奴聽說全家被殺後悲痛欲絕,後來漢朝派使者出使匈奴的時候,李陵問漢朝使者,我李陵率五千步兵橫掃匈奴,因無人救援而兵敗,皇帝為什麼要殺我全家。使者說:漢聽說李少卿給匈奴訓練兵士,所以誅你三族。李陵聽後仰天長嘆,大放悲聲,他對漢使者說:李少卿不是我啊,那是李緒,字少卿啊!我們同姓,同字,但不同名啊!那麼這個李緒又是誰呢?李緒,字也是少卿。原為漢朝塞外都尉,在匈奴進攻時投降了。幫助匈奴訓練軍隊,並且還做了單于之母大閼氏的情夫。李陵此時的滿腔怒火無處發洩,刺殺了李緒。大閼氏盛怒一定要殺死李陵,匈奴單于愛惜李陵的才能,偷偷的放走了他,並且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一直到大閼氏死了以後,單于才派人接回了李陵,這時,李陵是真心實意的投降了匈奴。

司馬遷因這個人受宮刑

李陵投降匈奴期間,還涉及到西漢時期一位有名的忠義之士。他是在李陵之禍的前一年,也就是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往出使匈奴的使者,這個使者到匈奴後,也因遭遇一個意外事件而被匈奴單于扣留,並把他流放到北海邊上放羊,當時大單于有話:什麼時候公羊產子,什麼時候准許他回到漢朝,他在北海邊放羊達十九年之久,飢飲雪,餓吞氈,生活及其艱苦。他就是蘇武。李陵投降匈奴後,知道他生活艱難,經常給他送去一些牛羊,日用品等以接濟蘇武的生活。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了,漢昭帝繼位,漢匈關係得到緩解,輔政大臣的霍光、上官桀,又派人出使匈奴,接回蘇武,並想再次召回李陵,但是李陵婉言謝絕了。李陵認為他投降匈奴是被迫無奈,已經背上了變節,叛徒的惡名,如今匈奴單于非常器重他,假如現在棄匈奴單于於不顧,回到漢朝,從單于的角度上說,李陵等於又一次背信棄義,所以李陵儘管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懷念之情,還是決定留在了匈奴。蘇武在回漢朝前,李陵為蘇武設宴送行,酒至酣處,李陵淚流滿面,為蘇武起舞歌唱,可見李陵對大漢的一片赤誠。李陵最終老死在異鄉的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