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英雄訪談錄】閆東昇: 義無反顧奔赴戰場 兢兢業業對抗病毒

  前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臨,醫護人員不論生死、不計報酬,義無反顧的奔赴戰場,成為最美的“逆行者”。這其中就包括急診科主任、急診黨支部書記、“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閆東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他在這場戰疫行動中具體做了什麼呢?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閆東昇做客直播間,請他和我們聊聊戰疫一線的那些事兒。

【戰疫英雄訪談錄】閆東昇: 義無反顧奔赴戰場 兢兢業業對抗病毒

  採訪提綱:

  問題一:閆主任您好,我們瞭解到大家這樣稱呼您,“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閆東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您能說嗎?

  答:這可能是與自己平時對工作的態度和作風有關吧。我是60年代出生的,從小就崇拜英雄人物,我父親為人誠實,在單位經常是以工作為重,對待工作上的困難從不推脫,儘量想辦法去解決。平時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的。這一切都深深的印到我的腦海裡,融入到我的血液裡。我又是一名老黨員、支部書記,在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我肯定,也應當第一個衝上去,這時候做比說更重要。話說上一萬句,不如做出個樣子來。

  問題二:今年初新冠疫情非常嚴重啊,那在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通知下發後,年過半百的您沒有絲毫的猶豫第一個寫下請戰書、按上了紅手印。您當時是什麼想法呢?

  答:其實我的想法很單純,作為一名老黨員、醫務人員,國家有需要的時候,職責所繫,必須向前衝。那個時候沒考慮太多。我過去在ICU工作,經常遇到一些多重耐藥菌的病人,我們就嚴格 做好標準預防就沒有問題;現在到急診工作,每天都是在一線,在最前沿,每天面對的病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沒有傳染性,所以我們平時就很注重防護工作。我經常在科裡對大家講,作為急診人時刻都要有防控意識,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對新冠病毒既不能麻痺,也不必恐慌,只要做好防護,沒什麼可怕的。所以去武漢我還是比較自信的。但這次去武漢之前,我們院長出於關心愛護,還是很嚴厲地對我說,不要盲目自信,必須做到平安健康的回來,並安排感控人員對我們進行嚴格的培訓。何況,鍾南山、張伯禮院士都已經是七八十歲了,都去了,我們還有啥擔心的。

  問題三:那您是什麼時候到達的武漢?您主要是負責哪方面的工作呢?

  答:我們是2月10日到達武漢,當時方艙有一部分設施需要完善,尤其是感控方面,14號開始正式接收病人。我是負責病人入艙前的病情評估和查房,對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進行方案的調整。

  問題四:您對援鄂的醫務人員說過:我們不能空有一腔去一線的熱血,怎樣平安的去,順利的回。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您作為河南援鄂中醫醫療隊副隊長,對隊員們做了哪些要求呢?

  答:在防護方面,我是嚴格把關的,並且帶頭和他們一起認真練習,反覆對照流程練習,做到熟能生巧。走之前,到之後,我們入艙之前都是天天練習。我這個年紀了還與他們一起在做,他們肯定就會認真做。防護做好,感染的機會就基本上不會有了。另外我們走的時候帶的有預防的中藥顆粒劑,每天都堅持在喝。

  問題五:網絡上有許多援鄂醫務人員吃速食的新聞,武漢的物資是很缺乏嗎?您在武漢飲食方面還適應嗎?

  答:我們去的時候物資雖然還不足,但是基本還是能夠保證的,我們每天的飲食還是很好的,有魚、有肉,還有牛奶、水果。關鍵是飲食習慣不同,前幾天還可以,但是連續多日吃盒飯,大家都開始想念家鄉飯,覺得吃碗撈麵條就是幸福的。另外就是我們上班時間是四班倒的,餐車送飯的時間是按照正常就餐時間來送,很多時候我們到達宿舍的時候,都是把盒飯加熱一下吃。

  去的時候考慮武漢那邊可能物資匱乏,我們帶了一部分方便麵,平時我是不吃的,但是在武漢期間也會吃些方便麵調劑一下。後來咱們省幾家愛心企業給我們送去了胡辣湯、燴麵,飲食不適應的問題基本都解決了。中間還有兩家餐飲企業,到我們駐地現場做了一次拉麵,一次熱乾麵。在疫情嚴重、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我們醫護人員的衣食住行都得到黨和政府以及武漢人民的高度關愛,真的是非常感動。

  問題六:援鄂之前,在科室接到上級通知後,急診各方面工作都比較重,沒有多餘的人員再分出來值班,您以身作則,義無反顧帶領科室二線值班大夫擔起了全院預檢分診值班的重任。工作多,壓力大。您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答:當時我們科室人員確實比較緊張,又是關鍵時候,我親自上陣,起到引領作用,工作就好開展。我們當時是隻值夜班,白班是門診部負責的。我們五個人排班,五天一個班,對我來說沒有多大壓力。2014年我在ICU時,因為剛建科,人員經驗不足,我曾創下了16天沒回家的記錄。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加班加點那是常有的事,尤其急診這些崗位。

  問題七:據瞭解,您在此次戰疫工作中,作為中醫醫療隊的一份子,充分發揮中醫的優勢和特長。那您具體都做了哪些中醫防疫工作呢?能否講解一下?

  答:我們所在的江夏方艙醫院是一家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指導組張伯禮院士、北京中醫院劉清泉院長全程指導。每位病人每天都要口服兩袋清肺排毒湯。每天,我們根據病人發熱、咳嗽、胃腸道不適、焦慮等不同症狀,分別再給予相應的方艙1、2、3、4號方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個別特殊的病人給予一人一方治療,比如對於肺部影像上吸收不好的,舌苔厚膩的給與加強健脾化痰治療;對於舌質暗、舌下絡脈紫黑的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等。在口服中藥的同時還進行有中醫特色治療,比如耳穴壓豆、穴位貼敷、穴位按摩、經絡拍打等等。病人初來時,都有擔心、焦慮、恐懼,面對情緒低落的病人,我們努力在“治病”同時更“治心”。每天我們醫護和病人一起做操、跳舞、唱歌、練八段錦,既鍛鍊了身體,也大大緩解了病人的焦慮、恐懼、失眠等症狀。在方艙醫院奮戰了30多個日夜,最終實現了零轉重,零病亡,零事故,零投訴,零回頭,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戰績。我們於3月10日完美休艙,為這次抗疫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問題八:很多援醫護人員都在防護服上寫著鼓勵加油的話,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您與援鄂戰友之間有沒有發生過令您難以忘懷的事情呢?

  答:在那個特殊的環境裡,可能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會讓人感動的。那個現場就是戰場,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往往可能就是一句簡單鼓勵的話,就能讓人受到鼓舞。這次到武漢的大多是80、90後,思想活躍,我們的防護服上除了寫著鼓勵加油的話,也有一些風趣幽默的話,還有漫畫,看到這些也可以舒緩一下緊張情緒。我們在武漢,隊員之間工作中相互配合,彼此之間結下深厚的友誼,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比如給病人做核酸檢測,採咽拭子,病人需要取下口罩,並且隨時可能會嗆咳,與病人又是近距離接觸,所以風險相當大。這次我們隊有兩名耳鼻喉科的主任,他們主動把這個最危險的工作承擔起來,真的是讓我們非常感動。

  問題九:為了控制疫情爆發,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是舍小家顧大家,想必您在前線抗疫期間也一定很想念家人吧,您出發支援武漢時,您的家人支持您嗎?藉助這個機會,對您的家人說幾句話吧。

  答:報名之前我一直沒對我愛人說,因為說了除了提前增加她的擔心,沒有其他幫助。在就要出發的前一天,才告訴了她。雖然最初她因為擔心不同意,但她知道我決定的事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她又是單位黨辦主任、黨員,也是有黨性覺悟的,所以也就同意了。我在武漢期間,不論下班多晚,幾乎每天都發信息或者視頻通話。雙方兄弟姐妹最初也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我告訴他們不要對老人說。直到我從武漢回來隔離期間才告訴了老人,主要還是怕他們擔心。

  問題十:目前,全國有序復工復學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防疫復工兩手抓的特殊情形下,預防二次聚集感染尤為重要對此您覺得復工人員應該怎樣做好自我防護?您能給出一些建議嗎?

  答:越是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產生麻痺思想,這個時候尤其需要注意做好防護。1.不要聚集,人與人之間最好保持好安全距離;2.戴好口罩;3.勤洗手,必要時可以戴上手套,不要隨意觸摸眼睛、鼻子和嘴;4.定時通風;5.加強營養;6.注意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專家介紹:

【戰疫英雄訪談錄】閆東昇: 義無反顧奔赴戰場 兢兢業業對抗病毒

  閆東昇: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碩士學位,河南省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常務委員,河南省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在CN刊物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十餘篇;獲市級成果獎5項,其中貳等獎4項,叄等獎1項,參編著作2部。擅長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腦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高血壓、眩暈症等,取得顯著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