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曉平:義無反顧“逆行”一線

4月8日零時起,“封城”76天的武漢市迎來“解封”。同一天,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荊曉平在微信朋友圈激動發文:武漢,你終於醒了,堅強的武漢,銘記這一刻。

荊曉平今年42歲,是我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護士長,從醫23年。2月20日,經過兩次請戰,她隨同我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從太原出發馳援武漢。3月31日,她圓滿結束支援任務,平安返回家鄉。

《道德經》有云: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在武漢40天的抗疫經歷,荊曉平對這句話有了自己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不刻意去做什麼的時候,你反而得到了認可。我們國家千千萬萬個前輩用他們的行動各自解讀了這句話的含義。當下,我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荊曉平說。

出征前一天,荊曉平接到摯友打來的電話,“你真要去武漢?”“身體能頂住?”“既然選擇了勇敢,就收起眼淚。”,對方短短的三句話就讓她開始哽咽。

只因為,熟悉荊曉平的人都知道,她的女兒今年參加高考,她78歲的父親身患兩種癌症,無論怎麼看,她此時都有留在家人身邊的理由,但她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武漢。對此,她這樣說道:“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疫情期間不能也不想缺席。每個人來到世上總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和使命,支援湖北是我完成身為醫護人員的使命,好好學習是女兒現階段的使命,誰也不能代替我們。父親是個老黨員,他會理解我的。”

為免父親擔心,荊曉平出發時沒有告訴他。到前線的第五日,她收到父親發來的微信,對於她馳援武漢的事情沒有責備,只有牽掛。第二天,她又收到了女兒的溫暖寄語,“媽,保護好自己,努力、努力、努力”。

“我平時忙於工作,對家人的關心有點不夠,但這時候他們都是我堅強的後盾。”提及家人,荊曉平的語氣裡是掩蓋不住的愧疚。

話雖如此,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荊曉平還是把全部精力投在了患者身上。每次下班,脫去防護用品,她的臉上滿是被口罩和護目鏡壓下的深深的痕跡,手也被汗水泡得發白。

雖然有著多年臨床護理經驗和充分的心理準備,荊曉平還是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6小時一個班,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除了身體上的困難,最重要的是心理壓力很大。”荊曉平說。

20餘年的工作經歷讓荊曉平養成了嚴謹認真的習慣,用她的話說就是“職業病”。深知院感防控重要性的她有一次花了整整4個小時,一個人將治療室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翻箱倒櫃地擦了一遍,之後又將兩個庫房的物品收拾得整整齊齊,擦拭消毒後把每個庫房的物品標識後貼在門外,方便每班查找。為了保障衛生員的工作能夠有效執行,她還把噴壺、拖把浸泡桶進行標識,最後還檢查了搶救用品是否完整。

護理之餘,荊曉平經常跟患者聊天,給他們鼓勁。在她給病人送去安慰的同時,她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在武漢期間,我每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兩個字。”荊曉平說。

有一次,荊曉平巡查病房時看到一位老奶奶向衛生間走去,由於地上有水,老奶奶穿著拖鞋,擔心對方摔倒的她下意識地過去想扶一把,卻見老奶奶揮舞著手大聲對她說“不要過來,我可以的”,然後用手比劃出了一個安全距離。還有一次,荊曉平幫助過的一位患者大叔在病區轉了三圈找到她,只為跟她合影留念表達謝意。

無論是老奶奶的善意提醒還是大叔的“鍥而不捨”,都讓荊曉平內心感動不已,“馳援武漢不是為了收穫,但這一聲聲感謝都給我們帶來很多溫暖”。

如今,已經重返工作崗位的荊曉平仍會時不時想起在武漢戰鬥過的40個日日夜夜,這將成為她此生最難忘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