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這兒,憑什麼成為遊客遊子們的“網紅打卡點”?

梅城江北老城區,是幾代梅州人的鄉愁所在,如今更是來梅遊客、回梅遊子必打卡的“網紅”勝地。這個蘊藏著千年嘉應傳統文化本源的地方,依然不斷以嶄新的姿態,訴說著它的經久不衰。

近年來,梅江區金山街道緊盯建設“千年古城、醉美金山”的發展目標,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民生改善等各項工作,深入基層,與群眾共繪畫裡鄉村,締造看得見山水、守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內外兼修 守護城市文脈


江北老街,承載著梅城的昨日曆史,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記憶。近年來,人們能明顯感覺到這裡的變化:環境更整潔了,騎樓外立面翻新了,街頭巷尾藏著各式各樣的牆繪……但同時人們又不覺得它變了:騎樓建築群保持原貌,傳統美食味道不變,木屐、炭畫等老行當依然堅守著……時光流逝,但鄉愁記憶猶在。

梅城這兒,憑什麼成為遊客遊子們的“網紅打卡點”?

凌風路,騎樓“修舊如舊”,留住人們的老梅城記憶。

不僅僅是老街,近年來,金山街道通過“微改造”項目,把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保護相結合,改造提升人居環境,同時讓城市留下記憶,給市民留住鄉愁。人文秀區攀桂坊,就是其中一個範例。

攀桂坊是翰林進士、舉人秀才成堆的地方,積澱了許多人文底蘊。文化底蘊要如何展現,金山街道在位於攀桂坊的東郊村張家圍做出了一系列嘗試。穿過修葺一新的“張家圍”牌坊,可以看到村道兩旁的白牆上,一邊書寫著攀桂坊的姓氏文化,一邊展示著20世紀時的攀桂坊舊貌,可見其中的一些古民居古建築今日仍得到較好的保留。

梅城這兒,憑什麼成為遊客遊子們的“網紅打卡點”?

張家圍荷塘風景秀美,古風猶存。

以肩一祖堂文魁為中心,周圍多為張氏民居,故有“張家圍”之名。沿著乾淨整潔的村道行走,沿路可見細緻的文明提示牌,村民家門口的菜地圍起了美觀的竹籬笆,原本破舊的牆體如今滿是田間野趣、詩詞主題牆繪。荷塘邊上,代表著張氏家族人才科舉功名的楣杆石林立。2019年,金山街道在張家圍前一年改造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微改造,新建了攀桂坊歷史人文展示和詩詞牆繪、荷塘水浮場等,成了張家圍新的靚麗景色。“我就住在附近,這裡環境好,景色又美,我經常過來這邊散步。”牽著一條金毛犬到張家圍散步的陳阿姨說道。

梅城這兒,憑什麼成為遊客遊子們的“網紅打卡點”?

張家圍田間野趣牆繪和美觀的竹籬笆。

厚重的歷史人文資源是金山街道獨特的優勢。江北歷史文化街區、攀桂坊、周溪河畔文脈源遠流長,世代輩出名人,轄區內還雲集了梅州市大中專和重點知名學校。在挖掘名人事蹟、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方面,金山街道下足了“繡花功夫”。小溪唇社區黃遵憲故居修舊如舊,和周圍保存完整的恩元第、四治第等古民居,以及狀元橋、東山書院等古建築連成一片,展現著客家傳統民居的原始風貌。如今,位於金山街道月梅村蓮塘片區的李國豪故居也在修繕提升中。“兩院院士、橋樑工程與力學專家李國豪是梅州三十多位院士的傑出代表,我們希望能通過挖掘名人事蹟,激勵後人潛心向學,同時對提升梅州文化知名度也有重要意義。”金山街道黨工委書記葉國銘說。


齊心共建 同繪畫裡鄉村


金山街道轄區內,有不少“城中村”。高樓之後、巷陌之中,可見安靜悠然的鄉村美景如畫一般緩緩鋪開。位於城區環市北路的月梅村草塘片區,便是其中一幅靚麗的鄉村畫卷。

從車流繁忙的環市北路岔進路旁村道,月梅村草塘片區便“藏”於其中。乾淨平整的柏油路從村道入口一直延伸到村民家門前,池塘邊上不僅有綠意盎然的步道,還有乒乓球桌、籃球場等運動設施。下午4時許,陸續有村民出來散步、閒談,孩子們則在打球、跑步、嬉笑玩樂。旁人來到此地,只覺得舒適、環境優美,但對從小就生活在這裡的劉瑞濤來說,這裡的巨大變化尤為深刻。“以前的池塘沒有這麼幹淨,有人在這裡養豬,隔著老遠就能聞到味道,水又髒。”部分土地棄耕棄種、衍生雜草、垃圾隨意丟棄、汙水直排等,曾經是該片區的環境難題。而如今,該片區成了金山街道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示範點。

“一開始是村民自己商量著改造,後來村幹部、各部門也來幫我們一起改造提升。”村民劉仁龍說。在政府、結對共建單位、企業等的帶動下,村民踴躍參與,出錢、出力、出地方,大夥齊心共建,讓草塘片區從荒地、臭水溝,“變身”為美麗鄉村。“變化真的非常大,不僅環境變好了,我們的安全感也提高了。以前這裡有閒置果林,一到夜晚到處都是黑漆漆的,現在不僅環境整潔了,還有路燈照明,到處都通透。”劉仁龍開心地說。

良好的人居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近年來,金山街道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結合“兩美”行動計劃,對轄區“髒亂差”等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打造文明、整潔、有序、優美的城鄉環境,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今年,我們計劃推進虹橋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在凌東社區規劃建設生態停車場等,提升江北老城的人居環境。”葉國銘介紹說,“在鄉村振興方面,我們即將推進‘八村聯動’美麗鄉村建設,同時我們也鼓勵各村幹部主動作為,為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鄉村畫卷中,還有生態的一頁。近年來,每逢節假日,金山街道客家公園、東山書院、百歲山森林公園、黃坑水庫等地,市民遊客絡繹不絕,生態公園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今年,金山街道在百歲山旅遊公路(金豐-潮塘)沿路栽滿了梅花。未來,“一路誰栽十里梅”的動人景象,將在周溪河、百歲山一路鋪開。


深入基層 聽民意解民憂


服務民生,就要聽民意、解民憂,基層幹部要深入群眾中去。村(社區)是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近年來,金山街道始終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來抓,其中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小溪唇社區黨委書記敖莉萍便是其中一名優秀代表。

“阿萍姐!”在小溪唇社區居委會,陸續有居民前來諮詢、辦理業務,這是他們對敖莉萍的親切稱謂。這位來自江西的“外來媳婦”2001年進入小溪唇社區工作,2005年擔任社區黨委書記,紮根近二十年,不少群眾都和她相熟,並且十分信任她。

梅城這兒,憑什麼成為遊客遊子們的“網紅打卡點”?

敖莉萍(右)耐心指導群眾辦理業務。

小溪唇社區有常住人口近5000人,老舊小區眾多,管理難度大,但敖莉萍凡事親力親為,認真履職盡責。此外,這裡還是城區外來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為了讓他們融入社區中,敖莉萍做了不少溝通聯繫的工作,即便有時候語言不通,她也努力通過肢體語言去交流。“去年,有一個少數民族小朋友在我們的幫助下,順利在本地入學,就讀一年級。我們也曾去學校看過他,融入得非常好,性格非常活潑。”敖莉萍說。

“其實,基層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我都是做好分內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談及自己的工作,敖莉萍樸素地說道。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金山街道駐小溪唇社區掛點組長張溯宏告訴記者,“敖書記非常積極,她在社區工作近二十年,群眾對她的認可度較高。每次入戶,都可以感受到群眾發自內心地感謝書記對他們的照顧,包括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等。”心繫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敖莉萍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組織的肯定,2019年7月,她被評為全省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

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挖掘,文明創建,鄉村振興……這些工作背後,都離不開像敖莉萍這樣的黨員幹部的努力。敖莉萍還表示,“有很多工作,是需要群眾來配合的。”只有堅持民心所向,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持。

今年,金山街道還將推進虹橋安全文明小區改造、八村聯動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一個個民生項目將落地生花。

圖/文:本報記者 鍾幸鈺

通訊員:歐陽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