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大學的大學生以後就真的低985、211學生一等嗎?

huangcaiting


針對我這個話題,我覺得這也不是絕對的,雙非也有優秀人材,社會在進步,但也不排除現在的大公司,國企,以及高端單位招聘人,都是非985.和221不招,無論你如何的優秀,你的簡歷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基本是到不了面試官的桌前,所以說人生在於努力拼搏,不斷的去努力提高自身。雙非,和985.211等大學培養人材的方式層次是有一定的不同,其次入學的基礎也是有差異的,同屬中國人,生存在同一個時代,不論在那個階層,你是有存在的價值的,發揮自身價值,無論從事那個行業,階段都是值得人可敬可佩的,學無止境,大學是你人生一小階段,是你啟蒙的開始,社會才是你大展拳腳的舞臺,回饋社會才是社會的棟樑。人生處處有驚喜,不斷去超越自我,提升自身,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南木桀


這麼說來,以後阿里的員工都可以群嘲馬雲了?阿里總部的職員隨便拉出一個都比馬雲母校更大牌吧?從此以後馬雲在阿里會低人一等是嗎?

要說985高校確實牛叉,但是211現如今有至少40所都排不進百強高校行列,至少50所的排名和競爭力低於雙非院校,有什麼可高等的?

況且現在是行業和崗位決定收入水平的時代,不是學歷決定收入的時代。只能同行業跟同行業作比較,跨行業不同院校有何可比性?一個211護理專業畢業的,在雙非金融專業面前高等的起來嗎?一個985漢語言專業的在雙非數據科學專業面前高等的起來嗎?

況且不是名校就一定什麼學科都厲害,清華北大還有B級學科,這說明此類專業還不如一些雙非院校。用人單位不是傻子,你出身名門可以有更大塊的敲門磚,但企業很清楚你的學科在國內是什麼地位,並且會通過工作能力來給工資定級。哪個公司傻到因為某職員出身名校就一定要給更高待遇,然後去鄙視某個能力更強的雙非畢業生?

其實無論私企還是非私企,你會發現公司管理層和各部門骨幹大多數都不是什麼名校出身。我家附近一所省級名牌小學的好幾個老教師還是大專文憑,有些是後來讀的在職本科。但一樣擁有高級職稱,拿著高薪,那些新考進來的985名校碩士生一樣都會對她們畢恭畢敬、虛心求教。

名校確實成材率更高,但不代表畢業生一定比雙非的能力強。尤其現在是雙一流時代,你認985和幾所頂尖211也就罷了,而至少三分之一的211已經落寞,畢業了也沒什麼光環可言。反之很多雙非院校進步飛速,已經躋身百強多年,甚至有一些雙非的競爭力已經堪比末流985,他們在企業眼裡同樣是優秀的學府。

至於末流一本和二本三本,其本身成績就比名校低一等都不止,畢業後能不能補足學歷差距導致的收入差距,那就看能力和情商了。


城市發展報告


我覺得說“低人一等”不如說:學校培養學生的層次和水平不同。

雙非學校和雙一流學校,入學基礎不同,培養過程的規格不同,所以“產出”的學生也不同,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

我本身也是雙非畢業的,自知沒有當時985,211學校學生層次高。

這也是現實。自己打的分,也不夠985,211啊。那就是不如人啊。

如果非用是否低人一等來評價,難免會引發對立情緒。而且,未來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並不是靠學校水平就能決定的,路還是靠自己走。

如果說區別,那肯定有。

比如很多單位、部門引進人才,普通學校的就不要。這個很正常。

但是,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會在實際生活中打破“低人一等”的模式。

並不是所有雙一流學生都會發展很好。

雙非學生也不一定就沒成就。

馬爸爸當年就不是985,211的。現在他的成就不止在國內有影響。誰會覺得他低人一等呢?

而有時候即便被區別對待,也是正常的。至少我個人能接受,這就是現實的規則。就像1和2代表的含義不同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