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提起大唐王朝,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它繁榮的文化、開放多元的社會環境。

總之,唐王朝的文明在當時發展程度很高,這一點是諸多人都認可的。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社會環境這麼和諧,自然和當時的社會政策脫不了關係。熟悉唐朝的朋友都知道,唐朝雖然文化多元,但在立法上依然是以儒學為核心。

“理法結合”,可以說是唐王朝一以貫之的法律政策。

也許有人會懷疑地問,這到底是不是空話?就是說雖然頒佈了這種政策,卻並不實行——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下面這兩個重要方面中就能看出來。

一個是體現在立法上。唐朝的立法大大不同於前朝的繁瑣,而是精簡了許多,同時也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懲罰。

另一個就是體現在用法上。唐朝拋棄了很多以往的殘酷刑罰,懲罰力度也有所減輕。像死刑啊、流刑啊這種不給人留活路的懲罰,唐王朝也是儘可能減少。

沒了殘酷的刑罰,那怎麼管理百姓呢?唐王朝選擇通過溫柔的手段來教化百姓。“以德為主,以刑為輔”是他們的宗旨,就像唐朝皇帝所說的那樣:

“以仁義為治國,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雖救弊於一時,敗之亦促。”

其實,不是唐朝統治者們自己的思想覺悟高,而是前朝實在留下了不少這樣的教訓。在他們看來,隋朝哪裡只是因為隋煬帝的驕奢淫逸而滅亡的?

根本原因還在於,暴君酷吏讓百姓倍感痛苦,從而揭竿而起。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隋末瓦崗軍起義

就是因為這個血的教訓,唐朝統治者們基本都奉行以德治國的政策。唐太宗在這方面更是有所作為,使唐朝社會整個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

“太宗定天下,留心聽斷,著令:州縣論死三覆奏,京師五覆奏。獄己決,尚芋然為徹膳止樂。至晚節,天下刑幾措。是時州縣有良吏,無酷吏。”

簡單來說,就是到了唐太宗治理後期,國家基本已經沒有酷吏嚴刑了。

可是這一切,都在唐朝後來的一個皇帝那兒發生了改變。這一時期,酷吏又重新產生,甚至是不加掩飾地施加酷刑,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創傷。

這個人是誰呢?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關於武則天任用酷吏的事,史料中就有記載:

“太后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任用酷吏所打擊的對象,主要是唐朝的王室貴族。同時,殺害人數也是非常多的。

這些酷吏們的手段有多殘忍呢?從《舊唐書》的一段記載中我們就能一窺究竟:

“俊臣每鞫囚,無問輕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琵中,以火圜繞炙之,並絕其糧餉,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又令寢處糞穢,備諸苦毒。自非身死,終不得出。”

用醋灌鼻、身受火烤,甚至都不需要問你是什麼罪名。抓進來,就任意折磨你。不得不說,這種做法不僅是殘忍至極,同時大大有違理法。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武則天

作為一個本來就挑戰了封建倫理的女皇帝,按理說武則天當政後本該大施仁政、安撫人心才對。

究竟為什麼她要選擇任用酷吏呢?這正要從一代女皇的登基之路說起。

剷除異己穩地位

大家都知道,唐王朝是李淵建立的。加上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特徵,唐朝實質上又叫做李唐王朝。

李唐王朝初期,關隴貴族的地位非常高,朝廷中身居顯要的也多是這些人。李淵的爺爺李虎,本身就是關隴貴族的一員。

為了進一步凸顯關隴貴族的地位,唐太宗專門讓人在姓氏上做文章,修訂了一本《氏族志》。

其中的主要內容,就是“一貶一抬”——打擊山東士族,抬高關隴貴族。整個李唐王朝,可以說都是一種“關中本位”的格局。

為什麼唐王朝要如此討好關隴貴族呢?這是因為,唐王朝的天下基本都是靠關隴貴族們打下來的。

唐朝的開國元勳,多是出身於關隴貴族,相當於是唐朝的宗室之親。因此,在唐朝統治者看來,想要穩固統治,必然還要依靠這些人。

武則天最初只是個才人,而且是李治的父親唐太宗的才人。但是在太宗一朝一直不得寵,武則天就把目標轉向了李治。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唐太宗李世民

正是在高宗李治時期,武則天被扶持上位成了皇后。

可是,關隴貴族跟李唐王朝親近,並不代表他們跟武則天也親近。一個姓李,一個姓武,這當然不一樣。

當時李治提議要立武則天為皇后,卻遭到了一幫大臣們的阻撓,這些人基本就都是關隴貴族。

可以說,從那時起武則天就和這幫貴族結下了樑子。她心裡也明白,這群人再好,終究不是自己人。

李治的身體不太好,經常患風疾。而武則天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因此高宗發病的時候,就把朝中事務交給武則天來打理。

久而久之,許多大權就過渡到了武則天手裡。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唐高宗李治

古代後宮一般是不允許干政的,但武則天不僅干政,而且還成了“一把手”,這叫做“臨朝稱制”。簡單來說,就是由後宮來行使皇帝的權力。

可是別忘了,朝中一部分相當有話語權的人都是李唐王朝的老臣,他們只認姓李的。武則天一個外姓何況還是個女人,這怎麼能行呢?

武則天自己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於是她決心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培養自己的勢力,並撼動這些關隴貴族們的地位。

怎麼培養自己的新勢力呢?武則天選擇延續前人的做法——科舉選官

既然要培養新勢力,就不能再完全倚仗老臣來選拔官員,得自己親自來。史料記載,武則天曾在洛城殿親自選官:

“太后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

為了保證所選的人沒有提前被動過手腳,她還想了一招,就是實行“暗考”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古代科舉

所謂暗考,就是把參加考試的人的名字糊起來,讓改卷的人不知道這是誰的。史料記載:

“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白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這樣,徇私舞弊的情況就大大減少了。

一批批新的官員上任了,不同於以往的是,他們多是庶族出身,已不再是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

這樣,武則天就漸漸培養起了自己的新勢力。她還學前人的做法,修訂了《姓氏錄》,其中有這樣的內容:

“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當時軍功五品者,皆升譜限。”

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分化關隴貴族們的特權,並提高自己人的身份地位。

女皇帝也不好當

關隴貴族們對武則天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這個女人,明擺著是要獨攬大權啊!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唐朝官員

既不甘心就這麼喪失地位,還為了保全自身,許多貴族已經按耐不住,想要反叛。

不久,朝中重臣徐敬業起兵揚州,準備造反。不料很快武則天就得知了消息,派去三十萬大軍,一下就鎮壓住了叛亂軍。

抓住這個機會,武則天就藉此警告老臣們說:

“且卿輩,有愛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有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得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過此三人者,當即為之。不然,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

話已經說的很直接了:不聽我的,任憑你再有能耐,我也能把你踢了。

雖然大臣們連聲答應,表現得恭恭敬敬、連頭都不敢抬,但實際上心裡還是非常不服氣。

武則天也知道,要讓這幫人臣服於她幾乎是不可能的。叛亂這種事,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果然,不久之後,越王李貞再次發動叛亂。雖然沒能成功,但武則天明白,再不採取強硬措施,不知哪天自己就被這幫人幹掉了。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越王李貞

既然不吃軟的,那就動真格的,來點硬的措施給他們瞧瞧。

不過當時唐朝現有的制度中,對關隴貴族們並沒有嚴厲的處罰措施,因此普通的法律在他們那兒根本不起作用。

法律條文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武則天就對現有制度做出了更改。正如史料所記載的那樣:

“然則天嚴於用刑,屬徐敬業作亂,及豫、博兵起後,恐人心動搖,欲以威制天下,漸引酷吏,務令深文,以按刑獄。”

為遏制這些人的勢力,武則天選擇了使用酷吏。

酷吏們不僅是能使用殘酷手段的人,同時也是能為了政治目的而誣陷、製造罪名的人,從而為武則天的皇帝之路剷平了道路。

畢竟還是封建社會,人們心中的理法觀念始終根深蒂固。因此不僅是關隴貴族們看不慣武則天專權,民間對此也很有意見。

他們反對一個女人不在後宮安守本分,來奪權篡位還實行暴政。

任用酷吏、殺害重臣,武則天的女皇之路也同樣是血雨腥風

武則天

就這樣,為了讓這些反對自己的人閉嘴,武則天將酷吏的施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化,由一小部分擴散到了整個社會,唐朝上下人心惶惶。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唐朝社會甚至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不設鉤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

總結:武則天時期重拾酷吏,根本目的是武氏意圖鞏固皇位、剷除異己。雖然這一做法打擊了政敵,讓自己暫且坐穩了帝位,但不得不說,她的眼光還有一定的侷限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她還是不夠明瞭。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那麼多人,不論是朝中重臣還是平民百姓,都選擇了反叛。

而她精心設計的武周政權,最終也像流星般,在歷史的銀河裡一閃即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