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上次说到企业发展阶段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考核制度,现在网络上面流传很多理论化和理想化的考核模板,但是在实践中根本起不到任何落地推行的价值。绩效考核不是学习理论而是理解理论的关键点,结合实践来实现。一个看似特别完美没有一点遐思的理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能说明这个作者理论知识很丰富,没有实践经验。并且考核制度的制定经验绝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有丰富经验的。需要大量的实操和不断的修正、完善,才能理解和运用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那么,要想最终制定考核制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理论知识,其次是制度的执行,再其次是学会完善和修改,最终慢慢的会自己制定制度。

理论知识要先了解考核方法的基本种类,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绩效考核方法是KPI、OKR、KSF、PPV、MBO、BSC,其实不论那种考核方法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是要注意的是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粘性和竞争力,那么就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的比重。

选择那种方式进行考核其实并不是首要任务,了解企业现状、问题、解决方法和对结果的判断才是最先要搞清楚的,绩效考核不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只是一个工具,对过去工作结果的肯定和对未来工作的要求。


绩效考核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举个例子,创业型公司需要大量的进行财富积累,但在实际企业中存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提升,知识业务销售遇到瓶颈。那么一般这种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没有系统的考核机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析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对后期的预判。基于这种情况在考核方法的选择上就不太适用于KSF,因为这个方法需要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数据,建议不要采用,因为会对后期的制度修订和数据的调整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最好的办法是采用KPI+OKR进行考核,首先,KPI对历史数据要求不是特别强,同时能够对后期调整和把控起到积极作用,而OKR也是一样。其次考核的方向不易偏离。只要选择的内容和标准准确就好,但是需要制定的人员经验丰富,也就是对人的要求比较高。采用PPV也不适用,PPV需要对岗位价值进行量化,弊端是容易脱离企业目标,预期效果不理想。

最后说一下,MBO(目标管理)和BSC(平衡计分卡),这两个是一种制度指导而不是具体的制度,需要考核方法基于这个制度下进行设计,后期会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方法和技巧与大家分享,其实绩效考核很简单。下期与大家分享马洛斯的需求理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