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期待生活的人,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很辛苦

满怀期待生活的人,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很辛苦


1.我现在的生活作息,一般是早上5:00起床,晚上11:30左右睡觉。


一天的生活基本围绕教室、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奔波。

每天晚上十点从图书馆出来,回宿舍简单洗漱,回复一些白天社交平台的留言,做第二天的计划,大概到11:30这样订好闹钟,进入睡眠。

我会在前一天晚上把早上起来需要看的书籍翻到相应的页码处,旁边还放便利贴、灵感笔记本。

这样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可以节省时间,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早上五点,从床上轻手轻脚地起来,稍稍打开一点水龙头,用冷水把脸抹一下,保持清醒状态。然后,打开书桌的小台灯,看一个小时的书。

到目前为止,利用这一个小时,我阅读了《深度模仿》、《学习之道》、《乌合之众》、《人生效率手册》、《好好学习》等书籍。

以一个月一个主题的形式,比如这个月是知识管理类的,下个月是心理学或者管理学,再下个月是摄影设计或者小说散文。

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做调整。

我发现,如果不是那种特别理论的书籍,正常的阅读速度,一个星期阅读一本书是完全可以的,而这些书籍仅仅只需要我们每天固定抽出一个小时。

一个星期1本,一个月4本,一年就是48本,这已经超越大部分人的阅读量了。

2.九月份开学到十月份,我一般早上6点起床。

后来,我将起床时间调整至5:00(比过去一年考研起床早30分钟),主要是因为专业学习的原因。

我是文艺学的学生,由于是研一,我需要从零开始阅读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

我按照导师的要求,一天六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埋头读书弥补理论这一块的欠缺。

一方面,每天阅读专业书籍整个人感觉视野很狭隘,所以我想要通过不同领域的阅读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

另一方面,学业课程任务加重,有一阵子几乎一个星期就要交一篇课程小论文。

如果没有课,早上泡在图书馆全身心的看书,下午就是查资料写论文,晚上则是更新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每天根本没有什么时间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

所以,算出自己每天准确的时间安排之后,调整作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利用早上5:00—6:00这个时间段进行不同领域的主题阅读。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整个人视野开阔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多元化。

现在,我的阅读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专业理论书籍的阅读,放在早上7:20—12:00;另一部分是其他领域的书籍阅读,利用早起一个小时。

3.早起一个小时的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阅读视野,而且会让我脑海中时不时迸发出很多灵感。


每当出现一个刹那间的想法,我都会及时记录在手边的灵感笔记上,并且记录下具体的日期时间,随时翻阅。

比如,在2019年12月5日清晨6:05,我写道:“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网,清除头脑中一些贴标签的行为。”

在2019年12月13日清晨7:31,我写道:“用极致的态度去做事,把每一件事做到自己能力的最大边界。”

在2019年12月7日清晨6:06,我写道:“要给自己做一份反思笔记的模板,具体分为以日、月、年为单位。”

早起一个小时的阅读,让我的头脑保持比较活跃的状态,再以手稿的形式将吉光片羽记录下来,往往这些是很有价值的,能够指导我一步步更好地规划生活。

4.正如我经常说的,先把当下的事做好,再去做其他的事。

我并不是为了早起而早起,而是为了阅读的需要,为了自身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是一名研一的学生,在自己热爱的学校,跟着自己想要跟随的导师,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当下首要的任务是把学业学好学精。

这就意味着,我必须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理论阅读。

但白天我还要上课,甚至听学院安排的讲座,实际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能保证摄入足够的理论书籍。所以,我将白天课业结束后的所有时间都花费在专业理论阅读这一块。

但我对自己有其他方面的期待,专业阅读远远不能够支撑自己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辅之阅读一些其他领域的书籍。

详细规划自己每日的进程之后,我将这部分的学习定在早起一个小时上。

我每一步的行动,都不是为了所谓的自律,所谓的早起,而是永远专注于自我。

我需要想明白在未来希望成为具备什么样核心能力的人,那么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所需的能力,从而立足当下思考怎样一步步地落实它们。

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对照实际情况,一步步地去完善自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作的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去支撑,而不是跟着大潮流走。

当你想通了这些,就会慢慢领悟到,早起并不困难,因为它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一份对自我的期待。

满怀期待生活的人,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很辛苦。


原作者:芃芃女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