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近期,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 )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因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10月1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诺奖宣布现场电子屏幕上显示两位获奖的经济学家。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已经是拍卖理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现实生活中,拍卖无处不在,它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资源配置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拍卖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拍卖理论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不过,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可以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

什么是拍卖?

拍卖,是一种有趣的交易形式。卖方总是希望能把东西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买方则总是希望用最低的价格买到货物。

拍卖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最早的拍卖出现在古巴比伦,当时拍卖被用来交易商品,主要交易对象是人。继古巴比伦之后,古希腊、古埃及等国也开始兴起拍卖。例如,古埃及人很早便在西奈半岛的矿山中开采孔雀石和蓝铜矿并加工制成驱除邪恶的护身符,后期一部分拥有矿山的古埃及人将矿山开采权作为标的物进行拍卖并从中获得利益。以上便是早期的拍卖行为。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古罗马时期的拍卖,可以算是世界拍卖史的第二个高峰。伴随着军事侵略和扩张,士兵们从战场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多余战利品并就地拍卖,这便大大助推了拍卖的发展。到了罗马时代中后期,大量的奴隶交易成为拍卖的主要内容,而拍卖也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为现代的拍卖奠定了基础,并确立了基本的模式。

2

生活中为何会存在拍卖?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拍卖之所以会存在,有赖于两大前提。

第一,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人心中,价值不同。例如古罗马士兵拍卖战利品,对需要的人来说价值可能很大,对不需要的人则可能毫无价值。

因此对卖家而言,只有把商品卖给那些认为商品具有更大价值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大获利。

第二,信息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例如,某人知道即将拍卖的一幅画是赝品而其他人不知道,那知道内情的这个人不会为这幅画出很高的价格。同样,假如古埃及人知道一座尚未开采的山藏有蓝铜矿,那他一定会出高价拍下开采权。

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家对商品的价值判断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拍卖的时候,卖家就要采取一些手段,让信息对称或者信息不对称,最终,让知道它最大价值的人买到商品。

3

获得诺贝尔奖的拍卖理论,有何特别?

实际操作中的拍卖,远比上述情况复杂得多,甚至还存在“赢家的魔咒”这样的极端情况。

米尔格罗姆通过研究发现,即便是在信息四通八达的今天,竞标者还是会为不确定性付出代价。例如某人要竞标一片油田,他可能不知道地底下到底有多少原油,这个得等到钻探后才会揭晓答案。

因此,竞标者必须做出预估,但预估只能建立在搜集现有资料基础上,一旦预估错误,竞标者可能面临“赢家的魔咒”:假如油田的储量并未如当初拍卖时预料的那般可观,那竞标者可能因投标时付出过高金额而成了输家。

威尔逊则通过研究揭示出,理性的竞标者因害怕陷入“赢家的魔咒”,通常倾向于将竞标价置于他们对价格的最佳预估值以下。作为威尔逊的学生,米尔格罗姆考虑了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情况,他发现,竞标者在投标过程中,如果对彼此了解得更多,卖家的预期收入就会更高。

继续以油田为例,卖家可以通过主动勘探,公开资料,减少竞标者对于共同价值部分的不确定性,使得竞拍之间的价值联系一起。这种情况下,卖家的预期收入会提高。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威尔逊(左)和米尔格罗姆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图片来源:美联社。

1994年,美国政府采用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设计的拍卖模式拍卖无线电频率许可证,这一拍卖方法随后成为许多国家的效仿对象。

因此,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仅研究了拍卖是如何运作的,还利用自己的见解,为难以用传统方式销售的商品和服务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令全球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都受益。

4

“看不见的手”到“精心设计的手”

时至今日,从日常的网络广告、算法推荐,到政府工程招标、土地使用权拍卖、电力市场设计,拍卖设计已经无处不在。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拍卖理论在经济学上的理论意义非常深刻。此前,价格的形成更像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谓“看不见的手”。而基于拍卖理论则设计了一个机制,让价格能够形成。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学之外,拍卖理论也对计算科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图为2008年,爱丁堡拍卖行拍卖的月型胸针。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郑㼆则认为,两位教授的创新也有其现实基础。上个世纪70,80年代,现实中的拍卖还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单物品拍卖,如字画、珠宝、油田等等。而在80,9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撒切尔、里根上台后也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再加之各行业管制的放松,这对以市场化方式分配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了要求。

因此,当自由派开始要求对于公共物品进行市场化方式拍卖的时候,在经济学理论上就出现了难题,两位教授的发现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新拍卖形式的发明,使得可以更多的物品都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如无线电频谱资源(包括3G\4G\5G),电力市场,新能源发电量的消纳等等,拍卖设计已经无处不在。

这样的市场可以说是完全由经济科学主导设计的市场,而并非自发产生的市场。而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其贡献也不单单在于这一理论可以具体应用到哪些事件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一理论构建了整个研究,为计算科学展现了全新的研究疆域。

参考资料:

1.《诺贝尔经济学奖“爆冷”?他们设计的新拍卖形式影响全球 》,钛媒体,2020年10月13日

2.《两次获得诺奖的拍卖理论有何“魔力” 》,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10月15日

3.《诺贝尔经济学奖:拍卖理论,大学问》,微信公众号“原理”,2020年10月18日

4.《关于拍卖,你应该知道的一切》,刘润,2020年10月14日

5. 《你去超市买瓶水也是拍卖!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拍卖理论”离你并不远》,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0月11日

来源:新华网思客综合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编辑:周佳苗

校对:马宇聪

拍卖这件事,为何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丨思客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