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进入两岁之后开始越来越“失控”,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你让他不要动危险的东西,他总是趁你不注意,偷偷去拿;你越是大声说:“不可以!”他越是玩得起劲……育儿界有个专有名词来形容这个时期的小孩——terrible2——“麻烦的两岁”,或者叫“可怕的两岁”。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其实不止是两岁的孩子,而是孩子两岁之后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自我需要的人,因此就会做出许多在大人眼里看起来很不合理的举动。这个阶段,就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了。《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故事书中,小男孩大卫,伴随着妈妈一声声“大卫,不可以!”不停地“搞破坏”,不免让我们深思: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大卫,不可以》是美国作家、插画家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这本图画书曾获得过1989凯迪克银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好书奖及《纽约时报》最佳图画书奖。书中描绘了一个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大卫,每做一件事情都伴随着妈妈一声简单、严厉甚至有点粗暴的:“大卫,不可以!”

母亲看似只有一句话,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关注、关怀着大卫,在给孩子提醒的同时,内心充满温情和浓浓的爱。大卫就是在母亲这样的关切声中,明白了边界、懂得了底线、理解了规则。整本书让孩子产生共鸣,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又让父母深深思索:如何在这一次次“破坏”中建立和重塑规则?

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距和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绳的意识,规则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形成的有效性的约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自由的前提,有了规则意识才能保证自由在更安全的环境当中。所谓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遵守规矩。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有时候父母认为给孩子定立规矩,会让条条框框束缚住孩子天性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快乐地成长。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所谓的“自由”带给孩子的是危险。就如《大卫,不可以》当中小男孩大卫爬上高高的凳子,伸手去够更高处的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相似的爬高经历,在儿童居家安全十大安全隐患当中,爬高排行第三!壁橱柜子等家具,如果不稳,孩子攀爬容易砸伤。

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做过调查,在美国每两周就有一个小孩因为家具或是电视翻倒而致死。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3万8千人因为放在高处的电视,或者重物跌落而进急诊室,其中有2/3的人是小于5岁的孩子。从2000年—2013年的死亡案例中,就有84%是年龄低于10岁的儿童。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因此,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尤其是低龄的孩子,其实是给他们划定了一个安全警戒,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当中成长。

当然,规则意识不仅仅涉及到安全方面,还体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饭、睡觉、行为习惯、情绪管理等,都涉及到规则意识的建立。要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成长,让孩子具有安全感、秩序感,并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我们无法靠权威、控制和威胁来管理孩子,唯有借助规则。

规则意识对孩子成长有什么影响?

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难发现,从小生活作息规律的孩子,生长发育情况也不会太差,父母的休息和生活状态也会比较有序,整个家庭环境也相对平和安定。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为孩子早期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为孩子的成长奠定有序的基础,甚至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接纳和被接纳不同的群体。

在孩子生命早期,我们需要建立“家庭规则”来规范和约束孩子的行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则,懂得社会自由的边界。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秩序,也让孩子逐渐明白一个道理:

人不仅仅要关注自己,也需要关注他人。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如今我们在公众场合经常会遇到所谓“熊孩子”,比如随地大小便、不遵守交通规则、安静的环境当中大声喧哗、无视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设施等,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父母既没有给孩子建立好家庭规则,也没有引导好孩子的社会规则。现在不少父母普遍认为孩子还小,不守规则都是可以被原谅和容忍的,甚至根本不敢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认为规则本身就是错误的,会破坏孩子的天性和自由,违反规则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孩子尚小的时候,父母过分地宠溺包容,孩子无规则意识可能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偶尔会对社会环境形成不利,也无从追究。然而,当孩子长大,离开父母的庇佑,真正进入到社会关系之后,有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更大社会规则的制约,但是行为却毫无“规则”,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如此总结“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要厘清的是自由并不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而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机会和努力不断获得的一种能力,是在规则意识当中建立的一种自我约束。当我们说“给孩子自由……”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不是自由了。我们教会孩子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如何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守规矩,遵守社会约定,才是真正的教会孩子如何获得自由。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大卫,不可以》这本儿童图画书中,大卫的母亲看似只用简单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其实已经为孩子建立起了规则意识。那大卫的母亲是如何做的呢?

  • 简单明确告诉孩子何为可为和不可为

孩子很小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根本不明白什么是非对错和行为正确与否,他们都是从大人的指引和示范当中渐渐习得和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比如书中大卫的母亲,明确告诉大卫不能爬高、不能光着屁股不穿衣服出门、不能打碎花瓶等。

通常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应统一口径,明确告知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行的。如家里危险的地方不能让孩子触碰:插座电线不能碰、高处够不到的东西需要拿应请大人帮忙、刀具等具有伤害性的家用工具不能碰等。家长也应注意排除家庭当中的安全隐患,将插座贴上安全塑封、尽量不要在柜子高处摆放引起孩子注意的物品、厨房等地的刀具和危险工具及时收纳好。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当孩子出于好奇心对没有接触过的危险物品进行研究时,家长可以严厉和坚定地告诉孩子:“宝宝,这个不可以的,非常危险,很危险!”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一下子不能理解家长说话的意识,也不太能够短时间接受规则,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地重复和巩固,长期下来,孩子的规则意识才会形成。

  • 家长不缺位,身体力行当好榜样

在《大卫,不可以》这本书中,从头到尾我们看不到大卫的母亲的正脸,只有半身叉腰和结尾处抱着大卫的怀抱。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大卫的母亲其实在给大卫建立规则的过程当中,一直都在,大卫的一切行为都在她的目光之中。母亲一直都陪伴在孩子身边,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仅是“言传”更需要“身教”。在家庭教育当中,更多的不是表现在父母如何“教”上,而是表现在父母何“做”上。如果每个父母能够身体力行地将规则意识融入生活点滴,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即能看到并懂得什么是规则,那规则意识则更容易内化在孩子的心中。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示范,比如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保护眼睛,那父母就应该少刷手机,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如果希望孩子爱上阅读,那父母首先自己得捧起书本;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父母可以自己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洗漱上床,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以身作则,孩子都看在眼里,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的时候,你的孩子说不定已经拥有了令人欣慰的规则意识。

  • 温柔而坚定,接纳孩子

我常常与花生爸爸说一句话:“不凶孩子是温柔,不依孩子是坚定”,这句话理解起来其实就是温柔而坚定。面对孩子的失序行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温柔地接纳孩子。她当下的任何一种情绪,无论是发脾气还是哭闹,我们都心平气和地接纳陪伴,而不是责怪孩子为何“不听话”“不守规矩”。

同时,面对孩子无理的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原则,不是事事都依着她,该拒绝的就要坚定地拒绝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对父母底线的试探,只有父母足够坚定,才能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无理取闹都能够被满足。这样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会建立。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对孩子未来的充满期待和担忧,从而导致内心充满压力、焦虑、恐惧。这在无意识当中就会把这些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我们想象当中的样子,从而打着爱的名义控制孩子。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我们应该放下焦虑,察觉内心,自我成长。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和自己,给予彼此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正如《大卫,不可以》中,通篇都是“NO,David”,而最后一页,文字发生了改变——Yes,David——也是本书的点睛之笔:即使大卫调皮捣蛋,甚至让母亲数次抓狂,但母亲还是要给大卫一个温暖的拥抱“大卫,乖,妈妈爱你!”,所有的温情跃然纸上。

让亲子感情在彼此之间自然流淌,彼此接纳和肯定,才能够共同探讨规则的建立和遵守。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说到底规则的主体是孩子,我们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机会和决定的权利。

年龄较小的孩子无法理解规则的意思,父母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游戏规则引导孩子。比如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轮流或交换玩玩具、别人的东西不能带回家等。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充分商量如何订立以及如何公平地遵守。这样让孩子有成就感和价值归属感,自我意识得到尊重与肯定之后也就更加自觉遵守规则。

家长在与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一次不要设立太多,可以循序渐进。比如一周尝试一条或两条,让家长和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这条规则。同时,在规则设立之初,家长应对孩子做好指导和帮助。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的话,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惩处。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另外,家长也应该学会放手,不一定事事都要制定规则。可以利用行为自然后果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上学的孩子不准时作息,则会导致上学迟到,那上学迟到发生的自然后果就是孩子会受到学校规则的惩罚。那准时作息这样的规则就无需在家庭当中订立,由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把握,从而使其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家长在孩子规则意识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充当的是陪伴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写在最后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规则可以使孩子拥有心理的力量,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孩子有序的和环境及他人相处。

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其实是教会孩子如何去与人相处,去适应社会关系的过程,也是让孩子慢慢学习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过程。规则意识的建立,是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成为他自己。


《大卫,不可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4种方法建议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