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為農特產品插上電商翅膀——沒有難賣的農產品

在一群人的圍攏下,一名拄著雙柺的女孩拿著一個手工製作的髮卡戴在頭上。她的周圍擺滿精緻細巧、形式各樣的手工編制品,首飾筐、抱枕、書包、披肩……讓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

這個女孩叫王妙,是河南省鹿邑縣邱集鄉東大王村人,自幼患病。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祖傳編織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產品多次獲得國內大型手工展獎項。她還創建了手工編織團隊,免費教身邊姐妹學習編織。

王妙有個心願,就是讓手工技藝精品走進百姓生活,讓更多人瞭解手工編織技藝,弘揚傳統文化。但是傳統的趕集、偶然的訂單、身邊人的口碑宣傳等幾種銷售路徑與自己的理想相距甚遠。

“如何把農特產品推廣出去,發展電子商務是當下所需。要讓優質農特產品直面市場,推動農業農村農民整體發展。”鹿邑縣委書記梁建松說。

2015年起,鹿邑縣對農特產品的電商銷售給予大力扶持,著力促進農特產品“上線”,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完善農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邱集鄉夏莊村在駐村第一書記帶領下,努力將產業發展作為扶貧資金的優先支持方向,形成了一套完備的“互聯網+一紅二綠三產業”:一紅即加強黨的建設,凝聚農村發展力量;二綠即發展目標,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三產業即產業支撐。

由此,僅2018年,夏莊村就通過“互聯網+”手段先後銷售粉皮1.3萬斤、楸樹7000棵、娃娃菜12萬斤、辣椒2000斤、柴雞蛋1萬枚、柴雞150只,銷售收入達60萬元。2019年,該村聯合鹿邑縣農產品上行公司,整合多家電商平臺,短短20多天就售賣鹿邑“突圍”水蜜桃10餘萬斤,銷售收入60多萬元。通過電商,王妙的手工製品也在互聯網上暢銷。

鹿邑縣農產品上行公司負責人王彤說:“從線下到線上,解決了大部分農特產品滯銷問題,拓寬了銷售渠道。另外,我們註冊了自己的電商品牌‘邑只鹿’,建立了全國南北貨通團隊,推動‘一縣一品’‘一鄉一品’發展,努力讓農民沒有難賣的農產品。”

目前,鹿邑縣大量農特產品如蒲公英茶、辛集麻花、觀堂麻片等也都紛紛突破傳統銷售方式,進入線上走單,銷售量大增,實現了農民在家裡創業增收。

與此同時,農特產品上網銷售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如新客戶的發展量較小、發展速度受限、發展領域拓展慢等。

為此,鹿邑縣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開設電商培訓班,充分發揮黨團機關、駐村幹部、電商企業、農戶代表、高校創業專家等力量,共同發力,構建數字農業共同體,助力鹿邑農特產品通過電商走向全國。鹿邑縣縣長李剛說:“通過電商平臺,把更多的優質農特產品送到千家萬戶,創建和推廣具有區域地標性、原產地品牌產品,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和銷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