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出現“喪偶式”育兒的原因」

“喪偶式”育兒:一個精準狠毒的新詞,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這個詞太殘酷,透露著刺骨的無奈和恨意。換個溫和點的說法就是“隱性單親”。“喪偶式”育兒說的就是家庭教育當中父親這個職位的缺失。爸爸們更多的將時間傾注在事業、工作、社交當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而說起這裡邊的艱辛和心酸,正在經歷“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一定秒懂。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很多家庭意識到,僅靠媽媽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全將孩子教育好的,如果都依賴老人,又很容易造成教育理念上的矛盾與衝突。很多媽媽表示,在公婆甚至自己的父母面前,無法順利的去教育孩子。


很多時候,女人們吐槽:明明只多了一個孩子,生活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令人心力交瘁。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今天我們不想探討獨自帶孩子的媽媽有多麼窘迫,我們只想研究一下出現這種境況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打破這一尷尬局面。

出現“喪偶式”育兒的原因不一而足,總結起來無非以下種種:

① 爸爸工作太忙

為了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很多中國家庭中的爸爸,不自主地就把自己整個賣給了工作,掙錢成了他們的第一要務。

還有一種物質條件本不差,但事業心很強的爸爸,也沒有辦法全情投入進家庭育兒的瑣碎中。

② 爸爸育兒意識不夠

很多爸爸尤其是年輕的新手爸爸,家庭責任感還不是很強,下班後更願意投入自己的娛樂世界,沒有陪伴孩子的意識,即使陪著孩子,也不夠專心,缺少耐心去親子互動。

究其根本,這種爸爸自己本身還是個“大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是因為對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定位本就不明朗。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③ 妻子的“大包大攬”和“嫌棄”嚇退了丈夫的熱情

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確佔有絕對的優勢,可是這種優勢有時候不一定是好的,適當的釋放一些空白讓爸爸們去填補,才是正解。

有些媽媽過於強勢,無論爸爸做什麼都是“錯”,有的媽媽善於標榜自己的“賢惠”,卻忽視了爸爸在不被重視中逐漸消退的育兒熱情。

④ 長輩的干預和縱容

很多老人認為照顧子女是女人的“本分”,他們對爸爸育兒的不作為持縱容態度。

還有時候妻子看到丈夫回家,就會說“你去抱抱孩子,孩子一天沒見你了”,家裡的長輩聽到就會說“別讓他抱了,剛剛下班,你讓他歇著去,我來。”長輩的強行干預,也讓孩子與自己的爸爸相處的機會更少。

“喪偶式”育兒對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爸爸參與育兒的優勢」

或許中國最早有史可據的“喪偶式育兒”是大禹他們家:大禹成親三天後就出門治水,十三年來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塗山氏獨自撫養兒子啟長大,大禹這做父親的要不是聲名顯赫,在妻兒心中真的跟死了沒啥兩樣。

神話中的人物往往可以靠一口仙氣而忽略其他現實問題。而生活中的你我,卻必須知道,孩子的爸爸在參與育兒中,究竟佔有多重要的比重!


① 父親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男孩會不自覺的模仿學習父親的“陽剛之氣”,從而形成良好的性別角色心理認同,成長為小小“男子漢”。男孩往往把父親視作未來發展的楷模。

而女孩大多是通過觀察父母來學習男女的相處之道。父親是女兒接觸到的第一位異性,他的行事風格如果是正面的,能夠滿足女兒對愛的需求,將會成為女兒未來王子的標杆,但如果是負面的,女兒將會在今後擇偶時,固執地進行找補。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② 父親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通常來說,母親教給孩子溫柔,文雅,安慰,富有同情心等保護型的品質,而父親從男性的角度,教給孩子的往往是挑戰性,勇敢精神、冒險精神,寬容,堅強,自信等開放型的品質。兩者結合才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研究表明,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兩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六小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具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③ 父親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影響是一動一靜、一外一內、一剛一柔:孩子從母親那裡學到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識,而從父親那裡學習運動、手工操作等,這就激起兒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創造性以及求知慾望。

假如孩子和父親有著同樣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就會比其它孩子更順利地度過叛逆期,這些體驗對他們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④ 父親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與孩子為伴往往能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有助於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

孩子通過父親這扇窗來了解將要進入的人類社會,瞭解社會的競爭規則與價值標準,瞭解社會的分工和變化。因此,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樑。

「如何讓爸爸參與育兒」

到底如何讓爸爸們參與育兒呢?這彷彿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題了!其實很簡單。

首先,要讓爸爸產生被需要的感覺。

爸爸只有感覺到被家裡人的需要,他才會願意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產生被需要的感覺的前提是,自己是被充分尊重的,是被充分接納的。

這裡,智慧的妻子就領悟了,你的讚美和鼓勵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經常批評和否定家裡的爸爸,或者經常對孩子說爸爸這裡不好那裡不好,那麼家裡的爸爸一定很難產生“被需要”的感覺,他的內心只會充滿“被嫌棄”的感覺。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爸爸參與育兒的方式和我們大部分媽媽會有所不同。比如大部分爸爸做事都會比較粗糙,不會像當媽的事無鉅細,比如我們家寶爸一個人帶二寶出門,經常會忘記帶水杯,帶隔汗巾,帶換洗衣服,so what?二寶還是玩的很開心啊!

先接納他這一點,等到他和孩子玩得high了,下一次再溫和地提醒他,自然就會慢慢記得了。

其次就是,強化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

孩子對爸爸的崇拜也是爸爸能夠在育兒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的動力之一。

比如我們家大寶很喜歡問問題,我經常會鼓勵大寶等到爸爸下班後,把問題拋給爸爸,我會告訴大寶:這個問題媽媽不懂,但是爸爸一定知道答案。

然後寶爸就會巴拉巴拉很詳細地給大寶講解各種諸如“人為什麼會出汗”“飛機為什麼能上天”等問題,大寶聽完之後,就會一臉崇拜:爸爸,你好厲害!

當然,我也會去表揚寶爸知識淵博,因為我確實對科技、天文、地理、歷史很多東西真的不擅長,而寶爸相對我來說就厲害多了,這些問題找他也是情理之中。

久而久之,大寶就更喜歡爸爸陪他玩機器人,講冒險故事,學編程等等……當然寶爸也是興趣盎然,動力十足的扮演大寶嚴重的“超人”爸爸。


“喪偶式”育兒太可怕,如何讓老公主動參與育兒?

最後呢,媽媽一定要配合樹立爸爸的權威性。

在日常生活中,丈夫基本不會過多介入柴米油鹽的細節,家庭瑣事大多是妻子在操持,所以妻子不知不覺就會“大權在握”。

但千萬別讓孩子感到家裡媽媽說了算,這容易讓孩子輕視爸爸,也容易打擊爸爸的積極性,讓爸爸自動“邊緣化”。


媽媽有時要學會適當退後,將決定權還給爸爸,多說:“問問爸爸,咱家爸爸說了算。”即便有時他的決定不盡如人意,也不要當著孩子反駁。

爸爸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往往和女人所期望的有所偏差。但丈夫沒有按照你希望的模式去教育孩子,並不見得就是錯的。不要小看丈夫,更不要因為他和你的教育方式不一樣而看輕他。

男人在育兒問題上更多起方向性作用,他們往往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全局。在媽媽們常常陷在細枝末節中不得要領時,往往丈夫簡單的一句話卻能切中要害。

「健全的育兒模式是夫妻並肩作戰」


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表面上的家庭完整還不夠,父親的付出才是關鍵。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孩子要完成“精神斷奶”,父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德國哲學家E·弗羅姆說過:“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其實早就結束了,女人可以內外兼顧,男人也能勝任做父做母。


在育兒這場漫長的馬拉松裡,最好的父母,永遠是並肩作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