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出现“丧偶式”育儿的原因」

“丧偶式”育儿:一个精准狠毒的新词,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亲)的缺失。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这个词太残酷,透露着刺骨的无奈和恨意。换个温和点的说法就是“隐性单亲”。“丧偶式”育儿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当中父亲这个职位的缺失。爸爸们更多的将时间倾注在事业、工作、社交当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而说起这里边的艰辛和心酸,正在经历“丧偶式育儿”的妈妈们一定秒懂。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很多家庭意识到,仅靠妈妈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全将孩子教育好的,如果都依赖老人,又很容易造成教育理念上的矛盾与冲突。很多妈妈表示,在公婆甚至自己的父母面前,无法顺利的去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女人们吐槽:明明只多了一个孩子,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人心力交瘁。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今天我们不想探讨独自带孩子的妈妈有多么窘迫,我们只想研究一下出现这种境况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打破这一尴尬局面。

出现“丧偶式”育儿的原因不一而足,总结起来无非以下种种:

① 爸爸工作太忙

为了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很多中国家庭中的爸爸,不自主地就把自己整个卖给了工作,挣钱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

还有一种物质条件本不差,但事业心很强的爸爸,也没有办法全情投入进家庭育儿的琐碎中。

② 爸爸育儿意识不够

很多爸爸尤其是年轻的新手爸爸,家庭责任感还不是很强,下班后更愿意投入自己的娱乐世界,没有陪伴孩子的意识,即使陪着孩子,也不够专心,缺少耐心去亲子互动。

究其根本,这种爸爸自己本身还是个“大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是因为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的定位本就不明朗。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③ 妻子的“大包大揽”和“嫌弃”吓退了丈夫的热情

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确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这种优势有时候不一定是好的,适当的释放一些空白让爸爸们去填补,才是正解。

有些妈妈过于强势,无论爸爸做什么都是“错”,有的妈妈善于标榜自己的“贤惠”,却忽视了爸爸在不被重视中逐渐消退的育儿热情。

④ 长辈的干预和纵容

很多老人认为照顾子女是女人的“本分”,他们对爸爸育儿的不作为持纵容态度。

还有时候妻子看到丈夫回家,就会说“你去抱抱孩子,孩子一天没见你了”,家里的长辈听到就会说“别让他抱了,刚刚下班,你让他歇着去,我来。”长辈的强行干预,也让孩子与自己的爸爸相处的机会更少。

“丧偶式”育儿对孩子和家庭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爸爸参与育儿的优势」

或许中国最早有史可据的“丧偶式育儿”是大禹他们家:大禹成亲三天后就出门治水,十三年来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涂山氏独自抚养儿子启长大,大禹这做父亲的要不是声名显赫,在妻儿心中真的跟死了没啥两样。

神话中的人物往往可以靠一口仙气而忽略其他现实问题。而生活中的你我,却必须知道,孩子的爸爸在参与育儿中,究竟占有多重要的比重!


① 父亲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

男孩会不自觉的模仿学习父亲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心理认同,成长为小小“男子汉”。男孩往往把父亲视作未来发展的楷模。

而女孩大多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男女的相处之道。父亲是女儿接触到的第一位异性,他的行事风格如果是正面的,能够满足女儿对爱的需求,将会成为女儿未来王子的标杆,但如果是负面的,女儿将会在今后择偶时,固执地进行找补。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② 父亲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

通常来说,母亲教给孩子温柔,文雅,安慰,富有同情心等保护型的品质,而父亲从男性的角度,教给孩子的往往是挑战性,勇敢精神、冒险精神,宽容,坚强,自信等开放型的品质。两者结合才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研究表明,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两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六小时的孩子相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具有进取精神、冒险精神。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③ 父亲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影响是一动一静、一外一内、一刚一柔:孩子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从父亲那里学习运动、手工操作等,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

假如孩子和父亲有着同样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就会比其它孩子更顺利地度过叛逆期,这些体验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④ 父亲对孩子社会行为的影响

父亲与孩子为伴往往能扩大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这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

孩子通过父亲这扇窗来了解将要进入的人类社会,了解社会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了解社会的分工和变化。因此,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

「如何让爸爸参与育儿」

到底如何让爸爸们参与育儿呢?这仿佛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题了!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让爸爸产生被需要的感觉。

爸爸只有感觉到被家里人的需要,他才会愿意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产生被需要的感觉的前提是,自己是被充分尊重的,是被充分接纳的。

这里,智慧的妻子就领悟了,你的赞美和鼓励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经常批评和否定家里的爸爸,或者经常对孩子说爸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那么家里的爸爸一定很难产生“被需要”的感觉,他的内心只会充满“被嫌弃”的感觉。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爸爸参与育儿的方式和我们大部分妈妈会有所不同。比如大部分爸爸做事都会比较粗糙,不会像当妈的事无巨细,比如我们家宝爸一个人带二宝出门,经常会忘记带水杯,带隔汗巾,带换洗衣服,so what?二宝还是玩的很开心啊!

先接纳他这一点,等到他和孩子玩得high了,下一次再温和地提醒他,自然就会慢慢记得了。

其次就是,强化孩子对爸爸的崇拜感。

孩子对爸爸的崇拜也是爸爸能够在育儿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的动力之一。

比如我们家大宝很喜欢问问题,我经常会鼓励大宝等到爸爸下班后,把问题抛给爸爸,我会告诉大宝:这个问题妈妈不懂,但是爸爸一定知道答案。

然后宝爸就会巴拉巴拉很详细地给大宝讲解各种诸如“人为什么会出汗”“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等问题,大宝听完之后,就会一脸崇拜:爸爸,你好厉害!

当然,我也会去表扬宝爸知识渊博,因为我确实对科技、天文、地理、历史很多东西真的不擅长,而宝爸相对我来说就厉害多了,这些问题找他也是情理之中。

久而久之,大宝就更喜欢爸爸陪他玩机器人,讲冒险故事,学编程等等……当然宝爸也是兴趣盎然,动力十足的扮演大宝严重的“超人”爸爸。


“丧偶式”育儿太可怕,如何让老公主动参与育儿?

最后呢,妈妈一定要配合树立爸爸的权威性。

在日常生活中,丈夫基本不会过多介入柴米油盐的细节,家庭琐事大多是妻子在操持,所以妻子不知不觉就会“大权在握”。

但千万别让孩子感到家里妈妈说了算,这容易让孩子轻视爸爸,也容易打击爸爸的积极性,让爸爸自动“边缘化”。


妈妈有时要学会适当退后,将决定权还给爸爸,多说:“问问爸爸,咱家爸爸说了算。”即便有时他的决定不尽如人意,也不要当着孩子反驳。

爸爸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往往和女人所期望的有所偏差。但丈夫没有按照你希望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并不见得就是错的。不要小看丈夫,更不要因为他和你的教育方式不一样而看轻他。

男人在育儿问题上更多起方向性作用,他们往往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全局。在妈妈们常常陷在细枝末节中不得要领时,往往丈夫简单的一句话却能切中要害。

「健全的育儿模式是夫妻并肩作战」


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表面上的家庭完整还不够,父亲的付出才是关键。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路标,孩子要完成“精神断奶”,父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说过:“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其实早就结束了,女人可以内外兼顾,男人也能胜任做父做母。


在育儿这场漫长的马拉松里,最好的父母,永远是并肩作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