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從“六穩”到“六保”,提振高質量發展趕超信心

【地評線】京彩好評:從“六穩”到“六保”,提振高質量發展趕超信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從疫情防控經濟按下“暫停鍵”到“世界工廠”穩步“復甦”,雖然中國經濟展現巨大韌性,但危機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次政治局會議,針對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方針,與2018年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穩”內涵也有相通。而“穩”變“保”,既是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指明瞭方向,更是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要在“緊”環境中勇挑重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凝聚發展的強大合力,提振高質量趕超信心。

有一種應對之策,目標在於“保”,堅持“底線思維”。“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中共中央政治局於4月8日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守住底線,就是做好“最壞打算”。雖說“六保”首保就是保就業,但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也是穩就業,甚至保糧食能源安全亦是如此。為此,加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力度,必然要弄清“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做到“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快馬加鞭迎頭趕上。尤其是黨員幹部要積極有序為復工復產消除“痛點”、疏導“堵點”、補上“斷點”,以“底線”不越、力度不減,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有一種根本立場,應變出於“保”,善於“化危為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充足的政策空間和顯著的制度優勢。疫情以來,各地“一把手”更是靠前指揮,立足民生保障、經濟發展,超過130位縣長走進淘寶直播間“帶貨”,推介當地的文旅資源和特色產品;各地紛紛派出政策“大禮包”,助力產業項目復工復產,激發內生動力;“數字治疫”為我國贏得抗疫先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從中央到地方公共政策和各地努力中,體現出的正是以變應變、化危為機、開拓創新的“兜住底”迎難而上。這是與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深度的融合,要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成為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的絕佳機會。

有一種鬥爭精神,任務在於“保”,全力“決戰決勝”。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鬥爭精神貫穿於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武器,是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重要精神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決不能鬆勁懈怠。”不管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決勝戰,還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緩、等、靠等思想必須摒棄,關鍵時刻更要吃緊,繃緊“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爭弦”。隨著當前全國疫情向好,中國經濟“六保”工作已經劃定“幹什麼”,14億中華兒女也將擔負起按下社會經濟發展“加速鍵”的責任,把發展第一要務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圍繞“六保”工作打好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組合拳”。中華兒女將會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令世人驚歎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彰顯中國人民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品質。

“肩扛千斤謂之責,揹負萬石謂之任。”從“六穩”到“六保”,我們的經濟目標並沒有變化,而是讓廣大黨員幹部在涵養和弘揚精神力量的同時,匯聚脫貧攻堅的“收官戰”磅礴之力,以實際成效如期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作者:唐代遠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湧泉街道清泉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