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穩中求勝 對衝基金的前世今生

核心觀點

海外對沖基金行業趨於飽和,國內公募對沖基金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

對沖基金是一種結合了衍生金融工具、以獲取風險對沖後的絕對收益為目的的投資工具。對沖基金在海外市場經歷近百年的發展,在國內發展歷史較短,基本還停留在起步階段,因此海外經驗對國內市場有參考價值。從業績表現來看,對沖基金在市場行情較弱時具有抗跌屬性,今年海內外權益市場波動較大,根據《2020 Preqin Global Hedge Fund Report》在2019年底的統計,43%的投資人偏向選擇防禦屬性產品;而且,目前國內股指期貨基本已恢復常態化交易,再加上公募對沖基金自2019年初至今業績表現良好,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公募對沖基金行業有望進入一段快速發展期。

海外對沖基金發展歷史:早期道路曲折,近三十年間迅速成熟

以美國為例,其對沖基金行業有著長達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萌芽期、成長期、衰退期、復甦期和快速發展階段。對沖基金的思想萌芽於20世紀30年代初,而第一隻以營利為目的的對沖基金直到1949年才問世;在這之後的20多年是對沖基金發展的第一段蜜月期,但在1969年後便由於市場衝擊而進入低谷期;直到20世紀80年代,全球宏觀策略興起,對沖基金開始進入長達十餘年的復甦期;1997~1998年的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使對沖基金行業“去蕪存菁”,發展道路迎來轉折點,自此以後,對沖基金進入了一段發展“快車道”。

海外對沖基金現狀:行業趨於飽和,頭部效應顯現,AI或能破局

根據Eurekahedge在2020年1月底的統計,全球對沖基金總管理規模約為2.31萬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佔比約69%。近三十年間,對沖基金的整體發展速度較快,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展有所放緩,直到2016年管理規模和基金數量均由升轉降,表明行業趨於飽和。目前管理規模正在向大基金集中,管理費率和業績提成也呈下降趨勢,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對沖基金需尋破局之道。我們發現,新興的AI策略近十年間收益率較高,且在對沖基金中採納率上升較快,在大數據時代,或可以藉助AI之力,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國內公募對沖基金發展與股指期貨有較大關聯,2019年底審批重開閘

國內的對沖基金行業發展起步較晚、速度較慢。海外佔比最高的對沖策略是股票多空,但國內融券難度大、成本高,做空一般通過股指期貨實現,因此國內對沖基金的發展與股指期貨息息相關。國內首隻股指期貨以滬深300為標的,於2010年上市;隨後,國內首隻公募對沖基金誕生於2013年;又過兩年,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於2015年4月上市,然而不久之後市場轉而下行,股指期貨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很多對沖策略難以為繼,並且2016年1月底之後公募對沖基金的審批也暫停,直到2019年底才重新開閘,同時有7個產品獲批,其中5個目前已成立。

公募對沖基金2019年至今表現好,收益分解顯示平均選股Alpha近10%

公募對沖基金規模在近半年內快速上升,截至2020-4-17總規模為261.9億元。2019年收益率中位數為7.5%,全部產品都取得正收益,夏普比率最高為4.1;2020年初至今年化收益率中位數達到12.7%,夏普比率最高為5.0。我們對公募對沖基金進行收益分解,2019年打新貢獻收益中位數在2000萬元附近,對沖以採用IF當月、當季合約為主流,IF當月全年對沖成本約2.5%,在簡單推算下,公募對沖基金在2019年的平均選股Alpha接近10%的水平。由於對沖基金持股個數一般較多,10%的Alpha已經不錯。我們預測公募對沖基金未來存在良好發展機遇。

風險提示:基金收益分析主要基於歷史數據,無法預測未來。本報告僅使用基金季度報告數據進行分析,數據頻率較低,分析結果可能準確度有限。本報告不涉及具體基金推薦,所有分析結果僅供參考,請投資者謹慎看待。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