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的前世今生!


一號文件的前世今生!

中央一號文件是國家每年發佈的第一份文件,文件中聚焦的主題往往是國家當前重點關注和亟須解決的問題,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地位,因此歷年的一號文件都會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一號文件因連續多年聚焦三農,現已成為國家重視三農問題的專有名詞。

縱觀一號文件的前世今生,可以分成3個階段:

第一階段:

是1982年,中國發布了第一個以農業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直至1986年,國家連續5年發佈以農業為主旨的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

第二階段:

從1987年到2003年卻中斷了17年,直到2004年一號文件的重心才又回到三農問題上來。

第三階段:

從2004年開始至今,一號文件再一定情定三農,到2020年已是第17個年頭國家連續發佈以農業為主題的一號文件。


那麼,為什麼一號文件從1982年才開始聚焦農業?

它是怎麼產生的?

後來為什麼又中斷了?

為什麼又從2004年起至今連續17年一號文件又繼續情定三農?

這其中有什麼重要原因呢?

從一號文件的歷史沿革及中國社會的發展中,發現很有意思。

1982-1986:5個“一號文件”緣系三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是照搬蘇聯的模式,對經濟發展實行集中的政府計劃與控制,並且強調發展重工業。為了給重工業建設籌集資金,實行高積累政策。

這一時期,中國正處於探索發展的初期。經濟體制上,對資源、產品和勞動力,甚至許多消費資料,當時採取的是計劃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實行國有和集體所有制;農村地區,在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之間,調動資源和分配利益的層次多次上下調整,留去自留地也多次變動;對外經濟關係、科學技術等方面,則採取了關門發展的方式。

1958年,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大躍進運動片面追求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實行粗放式擴大再生產,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忽略了對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追求,不僅沒有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反而更加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兩個凡是”的錯誤主張,更加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難以提升。

新中國發展初期經濟的發展主要是政體拉動的。但事實情況表明,這種經濟體制已不能再適當當時國家的發展了。中國要發展,辦法只有一個——改革。

於是,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國拉開了改革的序幕。中國的改革正是從農村開始的。改革初期,百業待興,急需解放勞動力,而當時中國的勞動力集中在農村,因此解放農民思想,調動農民積極性便成為首要問題。於是,很多地方開始搞聯產承包責任制,有的地方乾脆搞了“大包乾”。但當時國家還處於“人民公社”和“不準搞承包”的體制下,這種農業生產責任制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因此,中央相繼召開了多次農村工作會議進行討論,終於在1982年1月1日頒佈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即第一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

緊接著,從1983年到1986年國家又陸續發佈了4個一號文件,在實踐與探索中最終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的地位,使億萬農民逐步從綿延數千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開創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5個一號文件的主題內容


一號文件的前世今生!

一號文件的前世今生!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市場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但緊接著從次年(1987)年開始,關於三農的一號文件卻中斷了,而這一斷就是17年。

這一時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一號文件不再關注三農?

請看下集——1987-2003:關於三農的一號文件為啥中斷了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