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營銷乾貨——體驗式營銷,都在做,做對的有幾個?

1、我們記住的只有最壞的和最好的體驗

先請大家回憶下過去的往事,有沒有發現,你記住的往往是一些“瞬間”,而不是很長很長的細節。比如你去迪士尼遊樂園玩,一整天中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很高興,可能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排隊,真正高潮的時刻佔的比例很少。但是你過幾天再回憶這段經歷,記住的就可能都是那些精彩的瞬間。

這個現象心理學家早就知道了,有個著名的說法叫做“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這個定律說, 一段經歷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這段經歷的峰值瞬間 —— 包括最好和最壞的體驗 —— 以及這段經歷結束的瞬間。而我們對這段經歷的總時間長度,對其中不好不壞的那些時間段的體驗,則常常忘記。

地產營銷乾貨——體驗式營銷,都在做,做對的有幾個?

2、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

“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le)”。

也就是說,你給客戶的體驗式營銷過程中多數多都可以很一般,讓他完全不在意就行 —— 而好口碑則來自你偶爾給他一個特別好的體驗。

舉個例子,你到一個酒店住,酒店的價格不貴,條件非常一般,設施也都有點舊了,本來就是個很平淡的經歷。但是這個旅館的服務員非常喜歡“搞事情” 比如說,酒店游泳池邊上就會有服務員穿一身制服、戴著白手套,在你有需要的時候,給你倒上一杯紅酒!而且還是免費的。你回到房間,發現桌上放著酒店送你的精緻點心果盤之類的、甚至如果恰好你生日,還會貼心的放上生日蛋糕,哪天你要走了,酒店還給你一個小禮物。整這些花招根本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你能不給好評嗎?

再舉個地產營銷的案例,碧桂園森林城市,2017年的一個海外神盤,單個項目年度銷售金額220億,一個項目的銷售金額就能位列的中國地產百強金額排行榜了。它就做了很多小花招。客戶到達馬來西亞的第一晚上,銷售員就會提前到酒店,將切好的水果點心,一對一的送到每個客戶的房間。第二天一早客戶考察巴士直接開到售樓處門口,森林城市會提前準備好馬來西亞風情的鼓樂隊表演迎接儀式,售樓處內不定時就會上演的高顏值的銷售員歌舞表演,不時晃來晃去的馬來籍黑人銷售員(其實也沒馬來人買房子),這些小花招根本花不了幾個錢,但是給你的印象很深刻。

“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這峰終定律的真諦,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就是這樣嗎?有的人平時對你一般,關鍵時刻幫了你一個忙,你念念不忘。有的人平時總幫你,有一次沒顧上,你就翻臉了。

地產營銷乾貨——體驗式營銷,都在做,做對的有幾個?

3、過於在乎完美的客戶滿意度

很多大型開發公司都會對售樓處來訪客戶做滿意度調查,那麼問題來了,A、我們應該是專注於差評,要求做好每一個細節全力減少差評。B、去專注於那些給了不好不壞中等評分的客戶反饋,想辦法讓他們提升到滿分呢?

大多數公司選的是 A 計劃,會把公司80%的資源拿去減少負面體驗。這完全可以理解,我們作為一個服務至上的公司,怎麼能對顧客的抱怨不管不顧呢?

專家研究後給出正確做法其實是B,首先,給好評的顧客是最有價值的顧客。他們將來更有可能再次在你們公司消費。明顯是給了中等評價的客戶評分更有可能提升到滿分。

其次,因為中等體驗的人佔了絕大多數,所以如果能想個什麼辦法把他們的體驗提升到滿分,效率是最高的。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有的航空公司根本不在乎那些買了廉價機票、一年偶爾才飛一兩次的乘客,他們在乎的是頭等艙那些常客的體驗。

有相關研究表明,綜合而論,同等資源下,B 計劃的收益是把 A 計劃的8.8倍!這個辦法適用任何服務行業的客戶評分。

地產營銷乾貨——體驗式營銷,都在做,做對的有幾個?

4、我的看法

現在這個時代,房地產消費的趨勢已經從“購買房子”轉向了“購買體驗”。

樓市供應去化壓力越來越大,粗暴的客戶進門、講解沙盤戶型、帶看樣板間的銷售模式已經很難讓客戶記住項目,最終購買了。

全面依賴渠道,導致單客成本越來越高,留住每一個可能的意向客戶才是關鍵。

所以是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祥的的樣板間、工法展示、品牌館之類的常規營銷體驗之外,還有很多關鍵時刻的體驗,其實你不用等著它發生,你可以主動製造。

大家有什麼其他了解,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