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1


自从昨天B站发布《后浪》,这个仅仅3分多钟的五四青年节献礼视频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仅仅2天的时间,《后浪》在B站播放量已经超过一千万,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等媒体接连转发,并且荣登CCTV综合频道《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一时间似乎风光无两。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可是不少本应被致敬的“新一代”看完这个视频心里可能却没有那么舒服。

以知乎为例,“如何评价 B 站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后浪》?”第一时间荣登热榜第一,直到现在还是热榜前三,并收获了18000个回答。

在知乎18000个回答是什么概念呢?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这是目前的热榜第一。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这是一周前的热榜第一。

近些日子唯一能媲美的只有让全民吃瓜的时间管理罗老师了。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而当我们仔细看过高赞答案之后,会发现评价基本全都是负面的,我翻了大概排名前30的回答,偏“中立”的回答也只找到1,2个,就更不要说是正面的评价了。说《后浪》被“骂”上了知乎热榜也并不为过。

到底为什么,刚刚做出全民盛赞跨年晚会的B站,在自己最熟悉的“青年”领域翻车了呢?


2


内容当然是最直接的问题,也是大家提到最多的。

《后浪》用“弄潮儿”们的生活片段来代表全体青年,我们看到了上万元的设备记录下的高空跳伞,极限漂流,巴黎铁塔和南极海鸥。

而完全忽视了那些996的青年,那些最大愿望是坐一趟高铁的青年,那些为生活奔波的青年,甚至都没有提到那些在疫情中战斗在第一线的青年。

B站真的没有能力做到更好吗?

我不信,即使经过2020这5个月各种强烈的信息冲击,跨年那天晚上B站晚会的《哈利波特》和方锦龙老师的节目带来的震撼依然历历在目。

很难相信能做出“让股价上升两个百分点的跨年晚会”的B站在5个月后不能做的更好。

B站真的不想做的更好吗?

更不可能。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从这个视频结尾图你就能看到这个视频的分量有多重,受到的关注会有多高。

那么到底为什么,有能力的人,在擅长的领域做最重视的事,作品却依然引起了如此大的争议呢?


3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这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

福娃(Fuwa)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老师。

韩美林,1936年12月26日生于山东,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天才造型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大至气势磅礴,小到洞察精微,艺术风格独到,个性特征鲜明,尤其致力于汲取中国两汉以前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并体现为具有现代审美理念和国际通行语汇的艺术作品,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员。

2018年4月24日,韩美林荣获“顾拜旦奖”,在中国美术界,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

同样是有能力的人,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件全世界瞩目的事情,做出的结果却是全国人民口中的一个“丑”字。

对于“丑”这个评价,韩美林老师之后说过这样的话:

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修改过程,韩美林啧了下嘴说:“一讲这个就生气,长官意志,改了无数遍,我都懒得讲了。要按照我的话,比这个好看多了。”

一件事情,受到的关注越大,合作方越多,各方的压力也就一定越大,来自各方的意见也一定越多。在这种创作环境下的作品,绝不再仅仅是创作者自己的一个个人作品,而是参与各方利益与意见的融合​。

在我高中时最喜欢的相声作品“老罗语录”中(是锤子手机那个新东方的老罗,不是时间管理那个),也提过福娃这件事情:

“私下里,他(韩美林)也说过真话,他说他也很委屈,他说为什么委屈呢,他说这个福娃呢几乎是领导握着我的手画的”。

虽然不知道罗老师独特的消息源到底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确实很好的表达了很多普通创作者的无奈。

韩老师是被领导握住了手,而对于普通的创作者,这只手叫做“违规”和“审核”。

这只手现在让我点到为止。


4


其实《后浪》这个视频,如果单纯作为B站的宣传片,是非常优秀的。

何冰老师具有感染力的演讲,各位有影响力的大UP出境,各种精彩视频的剪辑,都在极有吸引力的向大家招手,“来吧,与1.3亿B站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

但是,就像之前提到的,他错就错在同样是一个致敬五四青年节的视频。于是广大的已经被生活压的抬不起头的青年感受到了巨大的冒犯。

当你试图用一个作品面面俱到的表达过多的含义,再优秀的大师也难免砸了自己的招牌。

刚刚做出“最佳跨年晚会的”B站为何会在《后浪》翻车

就像《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陈凯歌导演负责的《白昼流星》,当你试图在20多分钟的时间内讲好一个同时带有“扶贫”和“航空航天”的故事时,就免不得会出现两个刚出狱的孩子去给刚刚出航空舱的航天员抬椅子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剧情。

而B站的这个视频,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庆祝五四青年节的同时宣传B站已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还想借这个机会向“前浪”们示好,试图让改变“前浪们”对于B站的固有看法,让领导们认为B站充满正能量,从而打入主流。

这个任务未免也太艰巨了一些。

简单点,也许像共青团发的这个视频一样,​才告诉你什么是青年。

共青团中央:什么是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