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买保险有多猛?央视这份榜单亮了

朋友们好,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你有没有“报复性消费”呢?

前两天,央视财经发布了一个《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从青年人消费观、消费热点、消费预期、消费模式等十个维度进行了数据发布和分析。令人惊讶惊喜的是,在诸多消费项中,买保险居然也登榜了!


后浪买保险有多猛?

因疫情影响,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55.8%的年轻人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选择“少买点,买好点”,排在第三的是“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39.6%)。这些心态的变化,说明年轻朋友的消费倾向正在趋于理性和“有度”。

那在这个倾向下,年轻人喜欢买什么呢?

报告显示,2020年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六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保健养生(26.11%)、旅游(25.75%)、文化娱乐(24.85%)和保险(19.14%)


“后浪”买保险有多猛?央视这份榜单亮了

相对其他项目来说,保险的出现会让许多人觉得很惊讶。在许多人对保险还持有质疑态度时,年轻人已经用消费行动将保险送上榜单!

究其原因,本次疫情影响的确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工作、生活压力相对加大,也从某些程度促进当代年轻人的风险意识的加强。

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都会人群健康蓝皮书》显示,都会人群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高压下,身体健康遭受了诸多困扰。例如压力山大的80后失眠、神经衰弱比例偏高;而年轻的90后,却“秃”然被“颈椎病”“肠胃病”等初老症所困扰。

尤其是26岁到35岁的人已经步入家庭顶梁柱的阶段了,压力可想而知。


买保险≠买对保险

虽然知道趁年轻买保险是好事儿,比如更容易通过核保/保费更便宜~但是知道买保险和买对保险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新世相的刷屏爆款文章《90后活明白的第一个标志:买保险》,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及保险理念深入人心。但是文中买保险的小哥哥小姐姐踩了不少坑:基本上为保障不全,保费支出不合理等。

比如一位28岁的小姐姐在24岁时就买了7份保险,月薪4000元,疾病险+分红险+终生寿险花费5w元。

所以买保险≠买对保险。

应该如何配置保险,不花冤枉钱

那么应该如何选对保险呢?概括来说:

1. 了解自己的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保障为先。

后台经常有网友来问,小编你买的啥保险,作业借我抄一下;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媒体、自媒体发布一些方案配置的文章,靠谱吗?

对于前者,我们想说买保险可不能抄作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身体状况、职业情况、经济情况等),别人适合的,不一定你也适合。对于后者,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选择靠谱优质的公号学一下挑选保险产品的方法,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增删,而不是简单照搬方案。

2.理解保险合同。

尤其是明白保障责任、免赔责任、健康告知,防止日后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无法理赔。

3. 花合适的钱,最好不要超过年收入的20%。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买保险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要因为保费太高以后交不上而退保,金钱、保障双双落空。

4. 买保险是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在合适的时间买合适的保险。

买保险要趁早是对的,但是不是什么保险越早买就越合适~每个人生阶段对应的风险不一样,所以要那个年龄段合适的产品~

5. 保险作为相对复杂的金融产品,有一定的门槛,自己不懂就找靠谱的渠道或者营销员,三思后行。


这件事比买保险更重要

虽然年轻人的风险意识和保险理念普遍增强,但是保险作为金融产品并非大家生活必需品。甚至对于部分朋友来说,因为某些情况无法购买保险。

这种情况,不必过于焦虑。社保一定要有,互助也可以是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注意身体,定期体检。

保险只是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不增强体质,还是要早睡觉、勤锻炼。

一边抱着保温杯,一边又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合不上眼。那可不行。

所以,健康管理和保险配置不但两手都要抓,还要两手都要硬!


编辑 冀晓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