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1


自從昨天B站發佈《後浪》,這個僅僅3分多鐘的五四青年節獻禮視頻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僅僅2天的時間,《後浪》在B站播放量已經超過一千萬,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等媒體接連轉發,並且榮登CCTV綜合頻道《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一時間似乎風光無兩。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可是不少本應被致敬的“新一代”看完這個視頻心裡可能卻沒有那麼舒服。

以知乎為例,“如何評價 B 站 2020 年五四青年節宣傳短片《後浪》?”第一時間榮登熱榜第一,直到現在還是熱榜前三,並收穫了18000個回答。

在知乎18000個回答是什麼概念呢?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這是目前的熱榜第一。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這是一週前的熱榜第一。

近些日子唯一能媲美的只有讓全民吃瓜的時間管理羅老師了。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而當我們仔細看過高贊答案之後,會發現評價基本全都是負面的,我翻了大概排名前30的回答,偏“中立”的回答也只找到1,2個,就更不要說是正面的評價了。說《後浪》被“罵”上了知乎熱榜也並不為過。

到底為什麼,剛剛做出全民盛讚跨年晚會的B站,在自己最熟悉的“青年”領域翻車了呢?


2


內容當然是最直接的問題,也是大家提到最多的。

《後浪》用“弄潮兒”們的生活片段來代表全體青年,我們看到了上萬元的設備記錄下的高空跳傘,極限漂流,巴黎鐵塔和南極海鷗。

而完全忽視了那些996的青年,那些最大願望是坐一趟高鐵的青年,那些為生活奔波的青年,甚至都沒有提到那些在疫情中戰鬥在第一線的青年。

B站真的沒有能力做到更好嗎?

我不信,即使經過2020這5個月各種強烈的信息衝擊,跨年那天晚上B站晚會的《哈利波特》和方錦龍老師的節目帶來的震撼依然歷歷在目。

很難相信能做出“讓股價上升兩個百分點的跨年晚會”的B站在5個月後不能做的更好。

B站真的不想做的更好嗎?

更不可能。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從這個視頻結尾圖你就能看到這個視頻的分量有多重,受到的關注會有多高。

那麼到底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在擅長的領域做最重視的事,作品卻依然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呢?


3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這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

福娃(Fuwa)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設計者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韓美林老師。

韓美林,1936年12月26日生於山東,中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天才造型藝術家,在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乃至寫作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造詣,大至氣勢磅礴,小到洞察精微,藝術風格獨到,個性特徵鮮明,尤其致力於汲取中國兩漢以前文化和民間藝術精髓,並體現為具有現代審美理念和國際通行語彙的藝術作品,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藝術實踐者和開拓者。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員。

2018年4月24日,韓美林榮獲“顧拜旦獎”,在中國美術界,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

同樣是有能力的人,在擅長的領域做一件全世界矚目的事情,做出的結果卻是全國人民口中的一個“醜”字。

對於“醜”這個評價,韓美林老師之後說過這樣的話:

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的修改過程,韓美林嘖了下嘴說:“一講這個就生氣,長官意志,改了無數遍,我都懶得講了。要按照我的話,比這個好看多了。”

一件事情,受到的關注越大,合作方越多,各方的壓力也就一定越大,來自各方的意見也一定越多。在這種創作環境下的作品,絕不再僅僅是創作者自己的一個個人作品,而是參與各方利益與意見的融合​。

在我高中時最喜歡的相聲作品“老羅語錄”中(是錘子手機那個新東方的老羅,不是時間管理那個),也提過福娃這件事情:

“私下裡,他(韓美林)也說過真話,他說他也很委屈,他說為什麼委屈呢,他說這個福娃呢幾乎是領導握著我的手畫的”。

雖然不知道羅老師獨特的消息源到底是什麼,但是這句話確實很好的表達了很多普通創作者的無奈。

韓老師是被領導握住了手,而對於普通的創作者,這隻手叫做“違規”和“審核”。

這隻手現在讓我點到為止。


4


其實《後浪》這個視頻,如果單純作為B站的宣傳片,是非常優秀的。

何冰老師具有感染力的演講,各位有影響力的大UP出境,各種精彩視頻的剪輯,都在極有吸引力的向大家招手,“來吧,與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但是,就像之前提到的,他錯就錯在同樣是一個致敬五四青年節的視頻。於是廣大的已經被生活壓的抬不起頭的青年感受到了巨大的冒犯。

當你試圖用一個作品面面俱到的表達過多的含義,再優秀的大師也難免砸了自己的招牌。

剛剛做出“最佳跨年晚會的”B站為何會在《後浪》翻車

就像《我和我的祖國》中的陳凱歌導演負責的《白晝流星》,當你試圖在20多分鐘的時間內講好一個同時帶有“扶貧”和“航空航天”的故事時,就免不得會出現兩個剛出獄的孩子去給剛剛出航空艙的航天員抬椅子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劇情。

而B站的這個視頻,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慶祝五四青年節的同時宣傳B站已然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同時還想借這個機會向“前浪”們示好,試圖讓改變“前浪們”對於B站的固有看法,讓領導們認為B站充滿正能量,從而打入主流。

這個任務未免也太艱鉅了一些。

簡單點,也許像共青團發的這個視頻一樣,​才告訴你什麼是青年。

共青團中央:什麼是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