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小時候家裡有一牌匾,上面有個簡易的時鐘,在我看來,它的主要職能就是告訴我離上學遲到還差“幾格”的時間。除了每天定時看鐘,我似乎從來沒有關心過牌匾上的其它東西。上面的圖案很簡單,白鶴、青松、幾行好幾年都沒認清楚的題字。這種牌匾在我小時候很流行,各種慶典活動都有可能出現它的身影。

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其實,想來比牌匾更流行的是白鶴、青松的圖案,這兩位大咖是各種材質藝術品上的常客。白鶴、青松,取松鶴延年,是在說長壽,松鶴的仙氣越足,就越是顯得遙遠。而今,“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成為過去,長壽由“奢侈”變的“普通”,對於長壽,人們不再只是寄情於物,而是有了更實在的需求。

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跟白鶴、青松只可遠觀比起來,一碗長壽麵來的更實在,對於山東人而言,面一定要是富世康的味道,這味道根植在人們記憶深處,連接著童年和故鄉。生日宴上的長壽麵雖好,但只是曇花一現,每年只在特定的日子登場。作為每日早餐的一碗碗樸實的麵條,才是解開愛和長壽的密碼。富世康掛麵是多數山東人一天的開始,這是一種習慣,多年來,不論遷徙還是駐足,能升起灶火的地方,清晨總是少不了掛麵的味道。它沒有陝西面食的火辣,沒有揚州麵食的生鮮,蔥花熗鍋,西紅柿雞蛋打滷是最常見的做法。

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幾乎家家都有一個圍繞麵條展開的故事。父親疼愛女兒,但不善表達,每天堅持為女兒“下麵條”就像政治任務,只要女兒在家,一天都少不得。母親們則精於盤算,為孩子們安排一週的早餐,會因為孩子們“厭惡”吃麵條生氣,會因為給孩子們連續煮了三天麵條慚愧,然而,當孩子們長大後到外地求學或就業,最渴望的還是早晨能有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不是在街邊的麵館,也不是外賣點餐,那些都不是媽媽菜的味道。

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今天,城市快捷湊的生活讓清晨的一碗熱面變的“奢侈”,麵包加牛奶的早餐組合不再是時尚,而成為一種“無奈”。醫療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延長人類壽命,但這種方式往往伴隨著痛苦和牽掛。“謹飲食,慎起居”,是長壽之道,一碗熱麵條,不僅可以承載關於長壽的祝福,它本身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這種長壽來自生活,自然、沒有遺憾。

走南闖北,最難忘手裡那碗麵

掃碼即可下單

對山東人而言,煮一碗富世康掛麵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他們或許從未將這碗麵跟愛和長壽關聯到一起。的確,一碗麵表達的愛在親人之間不足為道;也無法確保人到耄耋之年。然而,這碗麵裡的愛貴在恆久,日復一日,老去的那一天,清晨捧在手裡的一定還是那碗富世康掛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