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調控豬價,國家鼓勵養豬,豬農卻不積極?

我國的豬肉年消耗量高達5600萬噸左右,佔據全球的60%,生豬的出欄量高達近七億頭。

今年的生豬產量卻降低30-40%,豬肉的缺口在1100-1400萬噸,等同於美國一年的生產量。正是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市場的豬價也在快速的增加,從年初的8元一斤提升到如今的20-30元每斤,豬價的漲幅高達150%。

為了能夠讓大家吃上更實惠的豬肉,目前很多地方出臺了調控政策。比如說上海地區就提供補貼,每人每天限購2斤,賣價穩定在18元每斤;濟南提供了儲備肉,賣價控制在16元每斤,比此前便宜10元;杭州也出臺激勵措施,讓豬價降低20-30%。

日前,國家投放了1萬噸儲備肉,主要用於國慶節的價格調整,避免因節假日而導致的食材高漲。

為了鼓勵農民養豬,國家也出臺了各類政策:取消15畝的用地上限,准許農民在“一般耕地”內餵養生豬;

加大養豬場和種豬場的新建補貼,符合條件的可領取50-500萬元;對於年出欄五千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國家提供貼息補貼。

按理說有了這些政策,農民應該積極養豬才對,為啥不少豬農卻不積極?老農給了3個原因。

1、禁養

環保督查是限制農民養豬的一大因素,如今國家已放開養豬,但還是提出了6個“禁養區”,在風景區、水源地、居民區、文教科區、自然保護區、其他法規規定的區域內都不能從事養殖,環保的紅線任何人不能踐踏。

這樣看的話,能夠養殖的區域並不多,畢竟很多的農田都是“永久基本農田”,養殖難度很大。

2、養殖成本

目前的生豬行情非常穩定,豬農一頭豬的利潤在700-1000元之間,比起過去多年裡,這可是最好的養豬時代。

養豬成本卻阻礙農民繼續養豬,目前30斤的仔豬價格已達到500-900元,很多人根本就買不起豬。大型養殖場可領取貼息補貼,小散戶卻享受不到該好處。

3、非瘟疫情

目前國家正在緊張的研發疫苗,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將其研發出來,不過研發的難度很大,非瘟出現了上百年之久,至今都沒攻克出疫苗。

疫苗沒能出來之前,養豬的風險就會一直高漲,一旦突發疫情,豬農的損失太大。

大家在養殖時要注意好科學的方式,杜絕傳染源的出現,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