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文 | 有料的文史

說起中國文化對亞洲的影響,我們提及最多的是日本和韓國。畢竟這兩個國家和我們的文化淵源很深,而且自身演變出的文化價值也很獨特,可以說存在感很強。不過還有一個亞洲國家,談及人文科學的時候總是不免提到中國,因為追根溯源,

它的文化在最初發展的1000年裡,無法忽視中國文化的影響與聯繫。這個國家,就是越南。

文化中國風是怎麼刮到越南的?越南的文學與中國有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期,料爺就和您談談這個問題。

越南的漢字與做詩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越南科舉

公元前111年,古國南越歸順中國的統治,中國風開始了對越南文化的影響。這最先開始的,是漢字的使用。11世紀初到13世紀上半葉,越南被李朝統治,這個時期的越南人要用漢字考試。整個越南在前現代時期,一批精通漢語古典詩歌的學者們都熱衷做詩,“古風”和“律詩”都因科舉考試而發揚光大。

這其中著名的詩人很多。比如活躍在13世紀後半葉的阮詮,他因格律詩創立了越南風格而出名。他崇拜唐代大詩人韓愈,在漢語詩歌的格律上加入了越南語的押韻方式,被稱作是“韓律”。他還改革了越南詩歌,相傳是字喃的創始人,在越南文學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可惜他的代表作《飛沙集》已經失傳;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黎聖宗

15世紀的黎聖宗是越南後黎朝的君王,也是詩歌流派“騷壇”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洪德國音詩集》宣告了越南文化獨立於中國的存在,不過其中依然保留了很多漢語詩歌的遺風。而其中“國音”這個詞也叫“寧字喃”,指的是用漢字來標識讀音的一種書寫方式,用它所做的詩,很多詞彙都是漢語傳統中直接翻譯過來的,這些字也是漢語中原來的意思,可謂是“書同文”。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越南寧字喃

18世紀的鄧陳琨所寫的詩篇《徵婦吟曲》是著名的愛國詩篇,它描寫的是一個棄婦眼中的國家征戰悲劇,不過詩句模仿了中國詩歌裡的比興手法,同時多處用典和地名的引用,也都是明顯的中國傳統;另一位詩人阮嘉韶也很有意思,作為男性作家卻模仿怨婦的口吻寫詩,作為貴族身份的他,一首《宮怨吟曲》寫的是後宮中妃嬪失寵的故事,不過裡面出現了大量的中國傳統典故,這要沒有點中國文學修養還真讀不懂。

越南的文言小說與傳

在小說方面,越南早期文學中的中國風痕跡也很明顯。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粵甸幽靈集》

先來說說《粵甸幽靈集》。它是越南現存最古老的故事集,裡面記載的都是本國的古代神話傳說,很有文學和歷史價值。不過整本書卻是用漢語的文言文寫成的,故事也大量模仿了中國的小說和傳奇故事;還有本16世紀初阮攸所寫的《傳奇漫錄》,算是越南最早的一部大規模虛構文學作品。書中的素材大多是從越南的史料中汲取的,不過文學形式從名字也能看出來,整本故事的內容模仿了中國的志怪文言小說《剪燈新話》。裡面的想象情節,也很多都沾染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道德教化和訓誡”主題,比如其中有個狐狸變成官員到皇帝面前表達道德觀念的故事,讓人覺得怎麼看都有中國文學味兒。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玉嬌梨》

一邊是越南文人愛寫中國風的志怪故事,一邊是越南民眾愛讀中國風流行主題。在中國18世紀的清代,浪漫愛情故事可是非常流行,而在越南,“才子佳人”的小說也風靡一時。這裡不得不提李文馥翻譯的《玉嬌梨》,作為明清才子佳人小說中最純正的一部,講了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團圓愛情故事。越南翻譯版本的《玉嬌梨》使用了六八韻體,廣受本地人的喜愛。

而到了19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手抄本和木板刊本的越南語韻文翻譯版本在當地流行,這樣的作品被稱作叫“傳”。這樣的長篇韻文類虛構故事一直到現代,都在越南非常流行。究其原因,可能與中國南方的彈詞形式在越南的受歡迎有關。其中著名的一部叫做《花箋傳》,它的藍本正是廣東的一部彈詞集叫《第八才子書花箋記》,講了才子梁芳洲與佳人楊瑤仙相愛的故事。有趣的是,這種故事在中國多是女性作家創作,而到了越南,男性作家卻非常熱衷這個題材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王嬙傳》

而提到越南“傳”體作品與中國的淵源,《王嬙傳》就一定要說。《王嬙傳》取材於中國的《西京雜記》和《漢宮秋》,講的是昭君出嫁後的命運。這一聽,很像是中國“昭君出塞”故事的拙劣盜版,可實際上這正是它的巧妙之處——昭君遠嫁北方匈奴,但核心是中國文化權威的邊緣化移植,這不正和越南的文化現狀符合嗎?於是這《王嬙傳》中隻字不提越南,卻在故事中烘托出了“邊緣”文化的越南氣氛。

越南的白話小說與戲劇

18世紀之後,越南文學家們掌握了中國白話小說中基本所有的敘事方式,於是開始了漢語白話寫作時期,其中還用越南語做字裡行間的註釋,《越南開國志傳》就是這樣的作品,作家們也試圖在用這種“合體語言”來表達一種反抗的意味。除了語言上的變化,故事也從過去直接的翻譯、模仿和改變,開始利用中國的歷史大框架來描寫屬於自己的故事。比如《大南行義列女傳》講了越南貞潔烈女的故事,對本國女性在文學中表達了關注。20世紀初,用越南語翻譯中國小說也進入了最盛的時代,“鴛鴦蝴蝶派”的小說極受歡迎。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Hat Boi

說完小說再來說說戲劇。在越南有種古典戲劇叫“Hat Boi”。猛一看這些戲劇演員的服飾,你會一下聯想到中國的京劇,可謂是京劇的越南本土改良版。在1005年時,正是越南君主聘請中國伶人所傳授的。這之後,它成為了越南皇家的宮廷戲,再到後來變成了民間娛樂的一部分。這戲中,有很多外來語和題材來自中國,比如《三國演義》就是重要一齣戲。直到現在,它已經演化成了越南本土諷刺戲劇“咭嘲”(hat cheo),依舊充滿生機。

漲知識:越南文學裡的中國風,是種怎樣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改良版咭嘲

一點思考

在公元10世紀前,越南只有口頭文學,有書面文字的時候是李朝越南了,一直到19世紀末,越南文學都和中國文學有著剪不斷的關係。如今的越南文學,有了自己豐富的本土文化風格,中國風的痕跡可能不再像從前那麼重。不過,越南讀者對中國文學還是保留著親近感,中國網絡文學和網絡遊戲也受到了越南青年的喜愛。中越兩國文學還能有哪些更多的交集嗎?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