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火災,偏偏叫做走水,古代為什麼把火災叫做走水呢?

明明是火災,偏偏叫做走水,古代為什麼把火災叫做走水呢?

火災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或人為)災害,從先秦時期開始,火災就已經出現在各類典籍中,還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名稱——走水。

明明是火災,偏偏叫做走水,古代為什麼把火災叫做走水呢?

火災在古代不止有“走水”這一個名稱,它還有祝融、遭回祿、熒惑等稱謂,每個稱謂都有自己的出處。

祝融氏被古人奉為火神,如果火神對皇帝或某些事物不滿,就會降下火災懲罰人們,所以火災也被稱為祝融。

除了神化火災外,古人還把火星稱為熒惑,認為火災就是“熒惑”作亂的結果,火星也因此成為了兇星。雖然火星和火災沒有聯繫,但是可以間接的證明我國古代對天體有了一定的研究。

明明是火災,偏偏叫做走水,古代為什麼把火災叫做走水呢?

在《左傳 昭公十八年》中,火災則用了火神的另外一個稱謂——回祿。因為回祿和祝融用來指代火災,所以古人常常把火災稱之為遭回祿。

遇到火災就需要用水來撲滅,在《左傳》中,遇到了回祿(火災)會用玄冥(水)來滅火。不僅可以不使用火字,還蘊含了五行相剋的哲理。

在五行之中,水火相剋,再加上救火需要從有水的地方來運輸水,久而久之,火災也被稱為走水。不過走水是古代的一種地方性語言,並不是古代火災的廣泛稱謂。

明明是火災,偏偏叫做走水,古代為什麼把火災叫做走水呢?

古代對火災的成因認識不足,認定火災的起因是上天對世人降下的懲罰,對火災避而不談,用其它稱謂來代替火災,希望用雅稱來平息神明的怒火或用相剋的元素來壓制火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