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賣了還幫著數錢,為何格魯吉亞戰爭中北約始終沒有幫格魯吉亞?

靜夜史


2008年8月8號,奧運會當天凌晨,格魯吉亞軍隊迅速包圍了當時被俄羅斯控制的南奧塞梯地區,直接圍攻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當時毫無防備的南奧塞梯軍隊和在當地的俄羅斯維和軍被打的措手不及。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後,俄軍只用了10天就徹底打敗格魯吉亞軍隊,並在國際調停下籤署停火協議撤軍。

格魯吉亞的戰爭的後果是,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在俄羅斯的支持下獨立。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斷交,不但兄弟做不成了,而且是反目成仇。格魯吉亞戰爭看起來是一場主權和反分裂戰爭,實質上則是北約與俄羅斯戰略矛盾激化的結果。北約的無止境東擴已經激怒了俄羅斯,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只是個出氣口而已。

北約和美歐對格魯吉亞的明裡暗裡支持,讓格魯吉亞在南奧塞問題上出險招,把俄羅斯的軍事影響力當空氣,結果證明這是個致命的錯誤。很多人把2008年的格魯吉亞戰爭看作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轉折點,從那以後,俄羅斯與西方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矛盾越來越尖銳,對抗越來越激烈。

整個格魯吉亞戰爭的發展過程中,美歐和北約都是幕後的操手,格魯吉亞政客則是他們手中的提線木偶。但俄羅斯決定給與格魯吉亞迎頭痛擊的時候,美國和北約卻被打懵了。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在格魯吉亞問題上與俄羅斯對抗的資本。同時也缺乏用軍事手段為格魯吉亞聲張權利的法律依據。

首先格魯吉亞不是北約成員國,不能享有北約集體安全保證權利。其二是,北約並沒有與俄羅斯放手一戰的信心和勇氣,何況格魯吉亞只是他們利用的戰略棋子,並不涉及美國和北約的核心戰略利益。北約怎麼可能為了格魯吉亞,去冒與俄羅斯發生全面戰爭的風險。不過,即使到現在,格魯吉亞仍然希望加入北約,也從未就2008年的戰爭責備北約。


高峰軍事觀察


北約雖然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但是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各個締約國都有著自己的“小九九”。你要說讓他們一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蠶食俄羅斯後院、經濟遏制俄羅斯,那沒得說,北約各國絕對一呼百應,這時根治於美歐靈魂中的“對俄不信任、防備俄羅斯”思想起主導作用。如果你要讓北約與俄羅斯方對廝殺、正面軍事對抗,就算美國肯,歐洲各國也是不肯的,此時歐洲人將會被喚起對百年硝煙的恐怖回憶,戰爭最後歐洲肯定會損失慘重,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重創的歐洲人,怕是再也不想在歐陸燃起戰火,此時理性思考將其決定性作用。

俄格衝突的根源

其實,俄格衝突的背後還是北約與俄羅斯角力的結果,兩者之間的地緣鬥爭才是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格魯吉亞只不過是北約的一粒棋子,俄羅斯的芥蘚之疾而已。一直以來,北約和歐盟採取“雙東擴”戰略,不斷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將兩者之間的緩衝地帶壓縮至俄羅斯西部邊境,從東歐國家向獨聯體國家滲透,但是這種擴張是一種分批、逐步、帶有試探俄羅斯底線性質的軟對抗;可笑的是,格魯吉亞看不清其中的厲害關係,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和北約的重視程度,低估了俄羅斯的決心和能力,由此導致了戰敗的悲慘命運,也讓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藉機正式獨立。

格魯吉言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北約將其視為從南部擠壓、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基點,以便削弱“俄對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長期以來,北約盟國不斷向格魯吉亞提供軍事援助和技術合作;而薩卡什維利就任格總統以來,採取激進的加入北約政策,積極全面倒向西方,對於小國來說,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愚蠢”甚至是“作死”的行為。

殊不知,在吸收獨聯體國家加入北約的議題上,,美國和歐洲盟國之間的意見都沒能達成一致,他們一直都沒有完全摸清楚俄羅斯的戰略防禦底線在哪裡。“瞌睡之時,有人遞枕頭”,急於表現的薩卡什維利簡直就是為北約“量身定做”的“投石問路”的好石子。不需要北約各位大佬多費口舌,僅僅是給予一個“默許的態度、鼓勵的眼神”,格魯吉亞就在2008年8月悍然出動飛機、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發起了進攻。

好戲開鑼以後,北約、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的心理活動:

1、北約:終於找到一個願意“捨生忘死”正面硬剛俄羅斯的主,一定要好好利用、細細觀察。多少年沒人願意跟俄羅斯發生熱戰了,這次終於得償所願,花兩個小錢、送幾件裝備,買賣划算。

2、格魯吉亞:苦熬多年,忍受“俄羅斯荼毒久矣”,這次北約大佬站臺,好好表現一番,打下南奧塞梯,奠定高加索小強地位,讓大佬們看到我的價值,“進軍”北約不是夢。

3、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再不殺雞儆猴,一幫小弟都不安分了。

一場持續五天的“鬧劇”戰爭

格魯吉亞戰爭,又被稱為“五日戰爭”,俄格雙方正式全面衝突只有短短五天時間,雖然戰爭中暴露出了俄羅斯軍隊的諸多短板,但是也讓世界看到“即使虛弱的俄羅斯,也不是一般國家可以輕易捋虎鬚的對象”。

雙方兵力部署和作戰企圖:

1、格魯吉亞:妄想通過重裝備優勢,以“閃電戰”的形式在3小時以內佔領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進而控制南奧全境,達成軍事戰領的既成事實,然後藉助北約的支持和輿論導向,強迫俄羅斯就範。格魯吉亞調動的兵力:2-3個步兵旅+內衛部隊+國民近衛軍合計1.2萬人,配給10餘架作戰飛機、80門火炮、150輛坦克。

2、俄羅斯:迅速介入南奧塞梯,以保護南境公民的理由,快速驅逐進入南奧塞梯的格軍,通過地面反擊、海上封鎖、空中打擊等作戰行動,重創格軍主力;同時摧毀格魯吉亞境內的軍工企業和交通樞紐,削弱其戰爭潛力,使其無力再範,同時震懾後院裡的一眾“牆頭草”。兵力部署:以原有駐紮當地的3000人維和部隊為基礎,增調2個空降師、1個空降團、第19近衛摩步旅下屬兩個摩步團的部分兵力,合計2萬人,配備500輛坦克裝甲車,動用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登陸艦為主的十餘艘艦艇,配合第4防空集團軍圖-22M3“逆火”轟炸機、蘇-24前線轟炸機、蘇-25MK強擊機、蘇-27戰鬥機等數十架作戰飛機支援。

戰爭過程:

1、2008年8月7日22時,格魯吉亞使用火箭炮等重武器向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發起攻擊;8月8日凌晨1時,南奧塞梯軍隊開始組織反擊;8月8日凌晨2時,格魯吉亞地面軍隊約8000人在坦克、火炮、“冰雹”火箭炮的掩護下對茨欣瓦利發起大規模進攻,並以部分兵力開始進攻阿布哈茲。8月8日8時,格局控制了茨欣瓦利周圍11座村鎮,完全控制通往茨欣瓦利的所有交通要道。8點30分,格魯吉亞排除蘇-25強擊機轟炸南奧塞梯首府和周圍地區。10點40分,格魯吉亞佔領茨欣瓦利絕大部分城區和除扎瓦地區以外的南奧塞梯全境,並開始襲擊駐紮當地的俄羅斯維和部隊。8日下午15時,格魯吉亞單方面宣佈停火,為茨欣瓦利居民提供人道主義救援走廊。

2、俄羅斯在2008年8月8日凌晨,格軍發起對茨欣瓦利的全面進攻後兩小時成立以陸軍總司令博爾德列夫大將為首的“作戰指揮部”,並派出約2000人的先遣部隊。8日下午15時20分,俄軍開進南奧塞梯境內;17時20分,俄羅斯第58集團軍增援部隊趕往茨欣瓦利支援當地的維和部隊;19時15分,格魯吉亞軍隊在遭到俄軍嚴厲打擊後宣佈後撤。22時,俄羅斯部隊追往茨欣瓦利南郊與格魯吉亞正規軍激烈交火;2008年8月9日凌晨2時,格魯吉亞軍隊被俄軍全面壓制,傷亡慘重,大量坦克裝甲車被摧毀。隨後,俄羅斯空軍開始轟炸格魯吉亞境內重要軍事目標,海軍艦艇封鎖格魯吉亞臨近海域,防止北約輸送戰略物資;俄後續地面增援部隊則繼續向南奧塞梯開拔。9日當天,面對俄羅斯的全面介入,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簽署法令,宣佈格全國進入“戰爭狀態”。隨後,格魯吉亞重新集結兵力,多次對南奧塞梯發起攻擊,但均被俄羅斯擊退。10日凌晨,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恢復平靜,沒有繼續發生交火事件。

3、2008年8月11日起,俄軍進入主動出擊狀態,不僅繼續增兵,加緊清繳格軍殘餘兵力,並且在阿布哈茲科多爾峽谷包圍格魯吉亞軍隊。同時,針對格魯吉亞的空襲明顯加強,格境內的主要港口、軍工企業、交通樞紐、輸油管道、電力公司均遭到轟炸;截至8月12日下午,俄羅斯完全掌握衝突地區的制空權、特種部隊完成對茨欣瓦利地區的格參戰目標清理、地面部隊完成對格軍主力的分割包圍,基本實現作戰目的,遂宣佈停止“迫使格魯吉亞實現和平”軍事行動。

以上,從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對南奧塞梯發起大規模進攻開始,到8月12日下午16時,俄軍宣佈完成作戰目的、停止軍事行動,整個戰爭歷時不超過5天。格軍這顆小棋子覆滅的速度太快了,完全沒有給北約“先譴責、再支援”提供時間,北約各國直到此時都還在分析俄軍的作戰能力和準備討價還價的戲碼。

戰爭總結

格魯吉亞在這場戰爭中,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慘角色,不僅國內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重裝備也損失殆盡,還直接促成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獨立,這一切都源自格魯吉亞的以下幾點失誤:

1、誤判了俄羅斯的態度和能力,沒有想到俄羅斯會如此迅速的直接出兵,堅決介入,滿以為俄羅斯還是會以“提供裝備,扶持當地武裝”幕後代理人的方式登場。

2、誤判了北約的態度和支持力度,沒有取得把北約拖入戰爭、獲得西方世界全力支持的戰前預想。

3、高估了自己的戰爭能力,首先挑起戰火、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連國際輿論的支持都沒有得到。

鑑於此戰,北約摸清了俄羅斯的戰略底線,看到了過分刺激俄羅斯的後果,發現了俄軍行動能力上的一些短板,算是有所收穫;俄羅斯則成功震懾了傳統勢力範圍內的一些動搖分子,充分暴露了俄軍現有的缺陷,為日後改革提供了經驗;只不過,格魯吉言戰爭帶來的慘痛教訓,似乎沒有引起烏克蘭的警覺,也為日後俄烏衝突埋下伏筆。


裝備空間


格俄戰爭是北約自作自受的結果,根本沒臉干涉這件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北約為了徹底拆散南斯拉夫,就以“民族自決”的口號支持南斯拉夫內部的各民族獨立,藉機削弱塞爾維亞和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

(北約主張的民族自決的概念,是指一個地方的居民如果想獨立,只要當地居民自己公投並通過就可以了,不須要經中央政府的同意。其實這是與聯合國提出的標準的民族自決概念相沖突的。)

北約這麼赤裸裸的干涉南斯拉夫內政,南斯拉夫政府當然不能忍了。可是北約國家卻以武力威脅南中央政府,逼迫南中央政府同意克羅地亞、斯諾文尼亞等民族公投自決。

由於塞爾維亞人惹不起北約,所以這些民族最終都公投自決,獨立建國了。

這件事到這裡本來就算是終結了,這個世界的規則本來就是強者制定的,北約說公投自決是正義的,那大家以後就按這個規矩執行就可以了。然而克羅地亞獨立後,卻出了一件么蛾子的破事,這事導致北約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由於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不願獨立,想跟塞爾維亞合併。於是克羅地亞的克族人便對塞族人進行了武裝鎮壓。當時塞爾維亞非常關心這件事(同民族),可北約卻故意橫加阻撓,說這是人家克羅地亞的內政問題,你塞爾維亞沒有權力干涉克羅地亞的內政。

克國境內的塞族人當時就怒了,說你們不是主張民族自決嗎?我們現在也民族自決,我們要跟塞爾維亞合併,怎麼不行了?

北約表示,我說的話就是真理,我們北約就是王道。克族人可以民族自決,你們塞族人就不行。

由於北約把這件事壓著,不讓他國干涉,所以克國的塞族人最後就被克族人鎮壓了。北約赤裸裸的玩了一次“雙重標準”。

後來在1999年,北約又故技重施,用同樣的辦法讓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徹底瓦解了南斯拉夫。同時也把俄羅斯的勢力擠出了巴爾幹半島。

這件事情後,俄羅斯人都看傻眼了。都說俄羅斯人不要臉,原來北約那幫道貌岸然的傢伙也不遑多讓啊。行,這一招我學到了。有朝一日我也用同樣的辦法回敬你們。

到了2008年,這個報復機會來了。

↓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俄羅斯人都以民族自決的方式要求脫離格魯吉亞



2008年,科索沃共和國成立,科索沃正式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正當大多數北約國家都沉浸在獲勝的喜悅中時(西班牙等少數北約國家不承認科索沃),俄羅斯以同樣的辦法回敬了北約。

當時,俄羅斯策動格魯吉亞境內的南奧塞梯自治州獨立,理由就是“民族自決”。

備註: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俄羅斯族自治州,主體民族是俄羅斯人。從格魯吉亞脫離蘇聯開始,南奧塞梯就要求與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合併,希望回到俄羅斯。

事件爆發後,格魯吉亞指責俄羅斯惡意干涉自己的內政。而俄羅斯則蠻橫的回應說,你不是要加入北約嗎?你的北約盟友不是都主張搞民族自決嗎?我現在支持南奧塞梯的俄羅斯族人搞民族自決的行為,正好契合了你北約盟友的一貫主張。

對於俄羅斯方面的回應,格魯吉亞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當時的格國總統薩卡什維利就找到美國,希望美國能給與自己幫助。美國那幫人精就跟他講,8月8號北京要搞奧運會開幕式,普京那天也會去。你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的時機,忽然出擊,必然能解決南奧塞梯的問題。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普京(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是梅德韋傑夫)

於是,格魯吉亞就選在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那天,出兵南奧塞梯,只用了二十個小時就擊敗南奧塞梯軍隊,並一度攻佔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或許最初的勝利來得太快,亦或許是過於相信美國人的承諾,狂勝之後的格軍開始襲擊駐紮在南奧塞梯的俄羅斯維和部隊。這一下就捅了大簍子。

估計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出兵南奧塞梯是早有準備,因此當格軍襲擊俄軍維和部隊時,俄軍果斷進行了反擊。只用了五天時間就把格魯吉亞軍隊打的全面崩潰。(如果格魯吉亞能再多堅持一段時間,美國有可能派航母支援它)

↓格俄戰爭期間,由於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害怕俄軍的斬首行動,因而在戰爭期間非常小心謹慎。

↓8月11日那天,薩卡什維利在視察前線格軍時,由於空中傳來直升機的聲音,他身邊的一個保鏢以為是俄軍的飛機,便立馬撲在了他的身上,而這一切被當場的一名記者拍到,併發布到了媒體上,導致薩卡什維利立即遭到格魯吉亞國內輿論批評。批評他是一個懦夫總統。(這也是後來薩卡什維利下臺的原因之一)




事後,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打不贏俄軍的前提下,求助於北約國家。可北約哪有臉管啊?

當時塞爾維亞第一個站出來聲斥北約,譴責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在科索沃與南奧塞梯問題上執行雙重標準。同時塞爾維亞的外交發言人還強調:如果不是科索沃的獨立給了南奧塞梯獨立的“靈感和勇氣”,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的戰爭根本就不會爆發。格魯吉亞試圖通過暴力解決爭端的辦法與我們在1999年的做法是如出一轍”。

塞爾維亞罵完後,北約國家全蔫了。道理確實是如此:既然科索沃可以用民族自決的方式獨立,南奧塞梯怎麼就不行呢?

雙重標準對塞爾維亞這種小國家適用,但對俄羅斯這種龐然大物還適不適用呢?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北約、歐盟、美國以及盟國紛紛開始表態。

歐盟的態度是這樣的:歐盟將會派出一個聯合代表團,就停火問題同各方斡旋。同時歐盟還會提供一百萬歐元,協助受到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衝突影響的兩國人民。

北約的態度是這樣的:北約呼籲各方立即停止武裝衝突,並以對話解決危機。

澳大利亞的態度是這樣的:呼籲雙方立即停火,並尊重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

法國的態度是這樣的:試圖敦促雙方達成停火協議。

德國是這樣說的:我們對驟然升級的暴力衝突感到震驚,並要求有關各方面立即停止戰爭行為。

以色列是這樣說的:以色列承認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並呼籲和平解決有關衝突。但出於俄羅斯的反對,以色列正計劃停止對格魯吉亞的武器出口。

日本是這樣說的:對罹難者表示哀悼,呼籲衝突各方回到談判桌前。並尊重格魯吉亞領土完整。

很顯然,各國都在強調“尊重格魯吉亞領土完整”的概念,而絕口不提“南奧塞梯民族自決”的合理性。這表明,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外交口風,試圖在道義上支持格魯吉亞,但不會有任何的實際行動。

當時唯一放狠話嗆俄羅斯的是美國,其官方的態度是這樣的:俄羅斯的侵略將損害其同美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關係。美國在這場衝突中將會“站在格魯吉亞一邊”。

但是狠話放完後,由於美國兩黨政客都忙著總統選舉,因此對格魯吉亞並沒有任何的實際支援,於是格魯吉亞捱揍這個事情,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北約和格魯吉亞都是典型的“自挖坑”。

格魯吉亞精心選在奧運會開幕式那天對南奧塞梯動手,薩卡什維利滿以為普京遠在北京奧運現場,俄羅斯群龍無首,這是他趁機收復失地的好機會。可誰能想到格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了,僅僅堅持了五天。美軍就算想支援,也來不及了。

而北約國家由於在科索沃問題的態度上挖下那麼大的坑,搞出了一個它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的“民族自決”,以至於它在格俄戰爭結束後,根本就沒臉摻和這事。(俄羅斯雖然在這次事件前,暗中扶持南奧塞梯,但一直都不承認南奧塞梯是主權國家)

而等到事後需要表態了,北約各國又紛紛改口風,強調自己尊重領土完整,絕口不提他們自己創造的那套民族自決的把戲。這等於在輿論宣傳上就輸了一籌,讓俄羅斯抓住了這個死追猛打的絕佳把柄。

比如前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公投時,各國都表示擁護西班牙的領土完整,不承認加泰羅尼亞人的民族自決結果。西班牙的參議院還批准內閣按憲法第155條,直接武裝接管了加泰羅尼亞區。搞得歐洲那幫鼓吹民族自決有合法性的人,很是尷尬。



這個時候,俄羅斯怒刷存在感。在俄羅斯的授意下,南奧塞梯外長梅多耶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南奧塞梯已經準備好了承認加泰羅尼亞的獨立”。

這是當時全世界唯一的一個公開承認加泰羅尼亞公投自決結果的國家或地區。

由北約國家自己創立的一套遊戲規則,最後竟然變成了對手調戲他們的把柄。這顯然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