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並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確面對“少肌”困擾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不過在8月24日至30日的老年健康宣傳週上,專家表示,人年紀大了,並非越瘦越好。一種少有人關注的肌肉質量漸進性下降的老年疾病——肌肉衰減綜合徵,已對老年人健康構成潛在危害。它使老年人慢病纏身,衰老加速,需要我們採取積極措施去應對。

上了年紀,並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確面對“少肌”困擾

老人體重太輕非好事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見到步履蹣跚、行走緩慢的老人,對此,很多人認為老年人的這種狀態是很正常的。實際上,這些可能是肌肉衰減綜合徵即“少肌症”的表現。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何麗指出,早些年,人們認為,上了年紀的人較易出現體虛乏力、失衡摔跤、爬樓困難等現象,是骨質疏鬆或骨關節炎等疾病在作祟。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由於缺少鍛鍊、營養不均衡等因素而產生老年性肌肉衰減,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少肌症主要表現為骨骼肌逐漸減少,肌力逐年下降,令老年人活動能力降低,行走、登高、坐立、舉物等各種日常動作完成有困難,甚至可能逐步發展到下床困難、步履蹣跚、平衡障礙、極易摔倒併骨折,同時還會出現肌肉鬆弛、皮膚褶皺增多、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上了年紀,並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確面對“少肌”困擾

兩個誤區加劇老人肌力下降

何麗研究員指出,“老態龍鍾”的老人很多就是“少肌症”患者,這跟飲食和運動的不合理減少關係密切,但很多老年人並不自知。雖然,由於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改變,比如缺失牙齒、口腔問題、吞嚥困難、心情不佳等情況,會影響到飲食,造成進食量減少,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等情況;但有關健康素養的不足,也會加劇這一狀況。

比如飲食方面,不少老年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片面追求“老來瘦”,刻意吃素並減少食量、降低能量的攝入,使優質蛋白攝入不足、加劇營養不良,這是導致“少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實上,老年人體內蛋白質分解流失大過合成,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時還要略高才能維持平衡,更要注重優質蛋白的補充。

而在運動方面,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認為人老了,養生只宜靜不宜動。這種認識是有偏頗的。人的骨頭和肌肉長期缺少一定強度的必要鍛鍊,都可能出現廢用性萎縮。所以,即使上了年紀,也應該保持適當的鍛鍊,並注重肌肉運動,這樣一方面避免廢用性萎縮,另一方面有助保持較敏捷的反應和良好的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上了年紀,並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確面對“少肌”困擾

兩大對策防治少肌症

何麗研究員指出,“加強營養”和“抗阻運動”是防治老年人肌肉衰減的兩大法寶。

“千金難買老來瘦”的傳統觀念一定要去除,胖瘦是衡量老年人營養狀況的重要標準,過瘦和過胖一樣,都對健康不利。只要腎功能正常,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要略高些。建議每餐可攝入25~30克蛋白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肌肉蛋白質合成,防止或減緩老齡化引起的肌肉衰減。由於動物性食物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都高於植物性食物,老年人要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製品等攝入。對於肌肉量丟失和肌肉功能減弱的老年人,還應增加深海魚油、海產品等富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營養食物的攝入,比如菠菜、西蘭花、紫甘藍、藍莓、橙子等,以減少肌肉氧化。

在鍛鍊方面,建議強化以抗阻運動為基礎的運動,比如坐位抬腿、靜力靠牆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只有這類“累人”的運動才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老人鍛鍊肌肉應偏重小負荷的力量訓練,鍛鍊不要過量,以身體能承受為度;鍛鍊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循序訓練,量力而行,以免造成運動損傷。

上了年紀,並非越瘦越好……享受晚年生活,正確面對“少肌”困擾

鍾南山年老力不虧

其實,“少肌症”並不難防,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是個很好的榜樣。

鍾南山在年輕時就酷愛健身運動,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各種比賽,1959年還在全運會上打破過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

而如今84歲的鐘南山,依舊身板挺直,寬厚結實的胸肌,一身肌肉,腹部緊緻沒有一點肚腩。這是因為他一直保持科學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平時很喜歡運動,經常打籃球,在家裡也會做各種健身運動。

鍾南山透露他的飲食原則有三條:一是每頓飯只吃七八分飽;二是多吃蔬菜和魚;三是不挑食,對食物不太忌口。

“飯要天天吃,鍛鍊也一樣。”在他談健康的科普書中,他透露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態,和堅持不懈地鍛鍊分不開。他認為老年人尤其要注重肌肉運動,因為它是血管的按摩師,能有效地應對肌肉和骨骼的衰老。即使再忙碌,鍾南山每週至少鍛鍊四次。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也會盡量擠出時間,哪怕是做幾個俯臥撐。

健康君有話說: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碼字不易,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