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迴歸生命本源的大智慧(文殊菩薩聖誕)

大丈夫,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永嘉大師《證道歌》


南懷瑾:迴歸生命本源的大智慧(文殊菩薩聖誕)

法海寺壁畫·文殊菩薩


01


文殊菩薩的“智慧之劍”


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又名諸佛之師。在佛教造像上,文殊菩薩騎著獅子,獅子代表百獸之王,獅子吼,百獸腦裂,威猛無比。


在密教的塑像上,文殊菩薩則是一手拿寶劍,一手拿經典,此劍乃“智慧之劍”,拔開慧劍,斬斷情絲,代表著智慧成就。


如何成就智慧?《金剛經》告訴我們,必定要福德夠了,智慧才得以開發,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脫的道理。

學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別人幫忙,也不是靠佛菩薩保佑。


世界上最大的福報就是智慧,縱然當上皇帝,或是財福多足以買下整個地球,仍然買不到智慧;智慧不是權力金錢所能換取得來的。成佛是福德夠了,智慧到了,不是工夫問題。以上是對文殊菩薩簡單的介紹,也點出學佛首重智慧


——《圓覺經略說》東方出版社


02


般若之智不同於世間普通的聰明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


我們的聰明只是意識部分,侷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象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


大家要注意!它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什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到了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表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帶了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候佛法裡頭,佛字就代表了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佛,腦子裡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了。


所以,唐宋以後,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詞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了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詞,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表實相般若道體。

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才認識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金剛經說什麼》東方出版社


03


大乘佛法的不共法是智慧的成就,而不是禪定或者神通


見地是中國的佛學觀念,尤其是禪宗提出來一個具體名稱“具見”,就是具備見解。一個人具見要高,不只學佛修道,世法也是一樣。我們做事業首先要有遠大的眼光和見解,見解不高,什麼都低了。從修證工夫著手是不會高的,見地很重要。


在儒家中國傳統文化,見地叫作“器識”,士君子重器識,沒有器識就是沒有見地,不論你怎麼努力,如果沒有見地,成就都不會高,學佛更是如此。


世界上的人都很滑稽,大家都想學一種方法,求一種超現實的成就,而結果呢?如仔細研究我們人類的心理,發覺人們都不肯去參研見地。換句話說,喜歡東拜個老師,西拜個老師;喜歡求秘訣,求工夫,好像得了一個秘訣,馬上就可以跳出去了似的。沒有這回事的,絕對不可能。


尤其是學佛,是學大般若、大智慧的成就,並不是學技術。做工夫百千萬種花樣,就算有一點效果,可也不能超越。事實上,很多人學這一套,卻是反其道而求。


——《如何修證佛法》東方出版社


佛法是不共法,世間一切的方法,外道與佛法共有的,叫共法。比如打坐禪定,是共法,連天主教都有,只是不盤腿而已。以前我在成都認識一位法國神父,他在一間像電話亭那麼大的地方靜坐,二十分鐘就下座。他打坐的時候會懸空,但是他說只要一動念,知道自己在懸空,咚,就掉下來了。佛法的不共法是智慧,是般若...


大乘佛法的不共法注重的是智慧的成就,就是智度,不是普通人所追求的神通或者是禪定。世人以為佛法的究竟是共法的神通,那是絕對錯誤的。要得到智慧的成就,就要懂得“入深法門”,不是淺薄地懂了幾個佛學名詞,看懂了一些經典的文字,就可以了,而是要拿身心來求證,深入又深入...


什麼解脫呢?不是工夫,不是信仰,是智慧的解脫。所以學佛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不是工夫,不是境界,不是迷信,不是信仰,而是智慧的解脫。但是同時也包括了工夫,也包括了境界,也包括了正信。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東方出版社


04


如何獲得無上智慧?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金剛經》


須菩提提出來問佛,他說你這樣講法,後代能有人真正懂得,能夠相信嗎?


佛說你不要這樣看,當我死了以後,過五百年——為什麼講過五百年?佛在世的時候,叫作正法時代;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只有迷信的時候,叫作末法時代。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開就可以相信這個話


剛剛

講到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持戒、守戒、修福報,福報修成就了,才能得到無上智慧。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

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累積起來的,加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


現在佛說這個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難相信的,他說後世有人對於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過的要有大福報才行。


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洪福啊!所謂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為實”,認為這個是實在的真理。佛說你要曉得,將來世界上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止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三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這樣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


他已於“無量千萬佛所”,不知道經過多少世,在這些有成就人前面學習過!“種諸善根”,他已經做了無量的好事,種了這樣大的善根,才生出這樣大的智慧。


——《金剛經說什麼》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