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譜名南常泰,浙江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主要著作有《易經雜說》、《金剛經說什麼》、《洞山指月》等。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年輕時的南懷瑾

南懷瑾盡其一生都在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先生認為,讀書、做學問、做人三者是不能分開的,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應該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最終的目的。是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高深的。他講儒釋道、講中國文化大半輩子,從來不離開這一點。

知君兩件關心事,世上蒼生架上書。對南懷瑾先生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南懷瑾先生誕辰102週年之際,咪咕中信書店上架先生諸多著作,與大家共讀。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教成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像《大學》這一篇,就確定了中國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原本大學微言》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麼叫做“學問”。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錯了。學問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學。這個解說在本篇裡就有。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個人。

學問從哪裡來呢?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說“觀過而知仁”,我們看見人家犯了錯誤,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這個錯誤,這就是“學問”,“學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這個研究方法,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

——《論語別裁》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什麼叫做學問?我在《論語別裁》中首先提出來,大家不要搞錯了,以為知識就是學問,事實上學問並不是知識,知識最多隻能算是學問中的一部分。我看大學畢業的人,碩士也好,博士也好,只是專業訓練的一種學位而已,只表示已具有了某項專門知識,但並不見得就有了學問。文章寫得好,只是文學好;詩作得好也只是詩好;繪畫好也只是繪畫藝術好,不算是學問。一字不識的人,他做人做得對,做事做得對,這就是真學問。學學問問,問問學學,如孔子在《論語》中說的:學問以人格行為為基礎。所以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養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為第一,這才是學問的道理。所以孟子也在這裡說明,不在書讀得好不好。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我年紀大了,直話直講,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出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家長。對不起,先請大家原諒,我這個人講話很直爽,我認為現在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中國近一百年來,傳統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發展弄迷糊了,整個國家上下近一百年來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沒有方向了。現在是跟到利益跑,唯錢主義,有錢就好。我們居然走上這樣一條路線,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也無可奈何。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南懷瑾:更好的紀念,就是讀他的書

在中國文化裡教育的目的,《論語》有句話:“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代讀書人為自己讀書,為什麼為自己讀書?為自己的興趣。我當年讀書,的確是為自己的興趣讀書。現在讀書不同了,為別人讀書,為家庭讀書,為父母讀書,為社會讀書,為求職業而讀書;這個差得很遠了。

——《南懷瑾講演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