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曾國藩為什麼主張選用“靈魂有鄉氣”的人?

南懷瑾:曾國藩為什麼主張選用“靈魂有鄉氣”的人?

南懷瑾:曾國藩為什麼主張選用“靈魂有鄉氣”的人?

01


曾國藩為什麼主張選用“靈魂有鄉氣”的人?


子曰:繪事後素。

——《論語》


人更要注意這個“素”字,素就是平淡。所以孔子在後面提到“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這也是後來中國文化裡講人生的道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所謂大英雄,就是本色、平淡,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也是最了不起的。換句話說,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看起來是笨笨的,事實上也是最笨的,笨到了極點,真是絕頂聰明。

這是哲學上一個基本的問題。


人沒有誰算聰明,誰又算笨,笨與聰明只是時間上的差別。所謂聰明人,一秒鐘反應就懂了,笨的人想了五十年也懂了,這五十年與一秒鐘,只是那麼一點差別而已,所以了不起就是平凡。唯大英雄能本色——平淡。上臺是這樣,下臺也是這樣。


所以曾國藩用人,主張始終要帶一點鄉氣——就是土氣。什麼是土氣?我是來自民間鄉下,鄉下人是那個樣子,就始終是鄉下人那個樣子,沒有什麼了不起。


所以彭玉麟、左宗棠這一班人,始終保持他們鄉下人的本色,不管自己如何有權勢,在政治功業上如何了不起,但我依然是我,保持平凡本色是大英雄。另一句“是真名士自風流”,同一意義,不再重複了。


這一段說明了“繪事後素”,是指一個人不要迷於絢爛,不要過分了,也就是一般人所謂不必“錦上添花”,要平淡。這以後,又引用孔子的話,說明中國文化傳統的立場。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02


人生本來就是唱戲,上臺一鞠躬,下臺總歸要回到你本來面目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老子》


做人做事要知道這個原則,大家都曉得勝利是光榮的,大家都想勝利。年輕人出來到社會上,都想“前途無量”,“鵬程萬里”,都想光榮歸於自己。“守其辱”,光榮後面就是不光榮,有成功,一定就有失敗;有上臺,一定就有下臺;有天亮的工作,一定會有黑夜的休息。所以“知其榮,守其辱”,就是萬事要留一步。


人生本來就是唱戲,上臺一鞠躬,下臺總歸要回到你本來面目,那是赤裸裸的來,什麼也沒有帶來。不要老是想勝利屬於我一個人,光榮也都屬於我一人。


譬如一個人賺了很多錢,留住那些錢一點都不用,又算什麼!我的經濟學是:會賺錢不是本事,會用錢才是真本事,而且錢要用得漂亮適當,才是真本事。


假使今天有人給我一千萬,命令我一晚把錢用光,而且把錢用得漂亮適當,用得高明,用得大家都叫好時,我怎麼辦?當然把它扔出去飛散,讓大家去搶也行,但這不算好,一定會使很多人爭奪打架,就不對了。所以,一個人要“知其榮,守其辱”,要知道自己的本來,自己平常自然的面目。


中國文化有兩句話:“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我們是來自民間的人,就是來自民間,上臺之後,以及功名富貴,這一些都是假的,是暫時的。等於這些房子的裝潢等等都是假的,一旦把壁紙、膠漆去掉,看到泥巴磚頭,那才是它的本色。真的大英雄,上臺也好,下臺也好,恭維也好,不恭維也好,他總是那個樣子,保持他的本色。


再說“是真名士自風流”,古代的風流,近乎現代講的“瀟灑”。一個真正的名士,他本身自然瀟灑,不是做作出來的瀟灑;如果能這樣做人處世,則“為天下谷”。什麼叫做“谷”呢?就是山谷,空靈闊大,能包容許多東西。

這個空靈,也就是禪宗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胸襟有如此的偉大,山谷一樣的空靈。


——《老子他說初續合集》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